正确认识和践行“四个认同”
2015-01-29崔蓉
崔蓉
正确认识和践行“四个认同”
崔蓉
(中共新源县委党校新疆新源835800)
[内容提要]现在的中国越来越走到世界舞台中心。但同时中国面临的挑战也纷繁复杂,其中,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更是面临着严峻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是关乎人的思想意识、争夺人心的没有硝烟的‘战场’,而新疆就是这战场上反争夺、反渗透的前沿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四个认同”,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举。
[内容提要]四个认同意识形态安全长治久安
新疆地处边陲,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地缘复杂,人文历史独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和平演变”,推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的前沿阵地,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斗争激烈复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四个认同”,打赢这场围绕国家认同展开的争夺阵地、争夺群众、争夺人心较量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四个认同”概述
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某种事物予以认可并产生归属感的社会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它具有塑造共同心理的特殊功能。我们说的“四个认同”是对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简称。
“对祖国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历史悠久的中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各民族血肉相连,休戚与共,都是中华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保持各民族文化形态丰富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联系紧密的文化整体,这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新源县为例:2014年全年民生投入14.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760户、2885人稳定脱贫。高质量改善了4.4万人安全饮水条件,完成了3000户天然气入户工程。鲜活的数字说明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说明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体利益的增进。这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最好证明。
二、践行“四个认同”的必要性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视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为心头大患。企图通过各种方式颠覆中国人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尽管我们是和平发展,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固有的排他性仍然不愿意别的国家发展和强大起来,改变世界力量的对比。他们把中国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渠道对中国进行渗透分化。
(一)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国内外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为民族分裂主义渗透蔓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民族分裂主义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越来越大。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分裂主义的宣传和渗透,妄图与我争夺人心、破坏稳定。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存在着贫富差距,某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高发,国内外各种因素诱发出一系列突出问题,都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政权安全。
(二)教育领域一直是“三股势力”渗透的重点领域
民族分裂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历来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渗透作为重点,千方百计与我争夺下一代;近些年来,无论是“伊吉拉特”,还是其他“三股势力”组织团伙,都把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三股势力”把自己装扮为“民族利益”的捍卫者,维护“正义”、“公平”的代言人,以探讨民族的历史、现状为名,编造各种破坏民族关系的谣言,引诱参加活动不明真相的成员,认可或支持他们的反动言论,从而达到对思想领域渗透的目的。拉拢学生到地下经文点学经,以达到破坏学校教育的目地。
(三)网络等媒体中的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分裂分子向一些网站发送鼓吹分裂国家的反动文章和视频音像资料,找写手在互联网上撰写散布挑拨民族关系,恶毒攻击党和国家的反动文章和帖子。图谋制造思想上的混乱,激发民族仇视的心理及对党和政府的不满。通过现代传媒工具的开放、快捷和隐蔽的特点,对现实情况进行大肆歪曲、攻击和造谣。
三、努力把“四个认同”落到实处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要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要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的美好情感。开展反分裂斗争,既要重视“外科手术”式的随时清理,更要注重干部群众“免疫能力”的持续增强。增强“四个认同”就是要大力促进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形成巩固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因此,必须强化各族群众的“四个认同”。
(一)建立长抓不懈的宣传教育机制
要推进理论武装经常化,对于那些事关方向、事关大局、事关根本的问题,必须经常讲、反复讲。尤其是广大的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自觉承担起反分裂反渗透的职责任务。要对民族分裂主义进行有效和有针对性的驳斥,对党不负责任的言论不能听之任之,对新兴媒体不利于党的形象的恶意炒作不能不批评不制止,对意识形态领域对党不利的传播不能不负责不作为,要敢于举旗亮剑、主动发声。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载体,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新疆为例:新疆的经济增长速度、民生改善指数,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数。好日子源于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国家的支撑;要善于用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引导群众,激发人们爱国爱疆的情感认同。只有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用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把道理讲通、讲透、讲深,才能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引导群众、凝聚人心。要定期不定期适时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村、进社区”活动;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如阿肯弹唱、玛纳斯演唱等民族特点,增强当地文化的大融合与大团结;舆论宣传部门要大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抗震安居、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民心工程”,进一步凝聚、促进认同感的提升。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打牢团结稳定的群众思想基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定期不定期地以座谈会、研讨会、专题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民族团结为主旋律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超前化解容易被“三股势力”利用的社会矛盾与纠纷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总是在基层,所以说基层的工作十分重要。基层工作不得力就可能出现热在上头、冷在中间、死在下头的局面。基层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只有我们时刻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时刻把我们当亲人。
始终抓住人民根本利益的切入点,时时考虑群众合法利益,利用有效预防与调解,尽量减少矛盾激化,对待矛盾纠纷,坚持预防与化解并重,教育与疏导并举。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妥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疏导群众,稳定情绪,消除隔阂;对个别无理取闹的,要讲清政策,坚持原则,依法处理。对影响当前基层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大排查、早发现早处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三)做好宗教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习总书记“三个最”的重要论述,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遵循。
今年6月14日,在自治区爱国宗教人士座谈会上,张春贤书记提出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的方法和路径,“遵循宗教规律、坚持‘五个认同’,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原则,这是促进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基本遵循。要遵循宗教规律,充分认识宗教的“五性”特征,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要正确认识信教群众和公民的关系,在我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国家公民,在享有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义务。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把这个基本原则作为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基本政策依据,指导和保障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培养、团结爱国宗教人士。
(四)坚持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换言之,抓文化认同,就是抓民族团结的“根”与“魂”。
如今我们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地域的体现,在爱国、爱疆的旗帜下,把不同人的心凝聚起来。现在“新疆精神”正渗透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进民汉混居杂居,有序扩大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各民族在相互了解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从而促进不断增强“四个认同”。要高度重视一切影响民族团结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及时纠正侵害各族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就在于各民族在生生不息的发展中早已凝结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感召力,它可以容纳不同民族、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觉悟水平的人,为振兴祖国而团结奋斗。
自治区开展的“访惠聚”活动,通过面对面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巩固群众基础。新源县的第一批住村工作组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办实事让各族群众时时受教育、人人知感恩,开设感恩教育12056场(次)。组建36支“马背宣传队”深入偏远牧区,采用马背送、毡房贴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全面增强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感情。
[责任编辑:王开幕]
参考文献:
[1]天山网.“四个认同”深化军民鱼水情.2010年08月02日
[作者简介]崔蓉,新疆新源县委党校。
[收稿日期]2015-06-21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5)04-0074-03
doi:[D 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