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州直农牧民增收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5-01-29何瑞霞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伊犁州纯收入农牧民

何瑞霞



伊犁州直农牧民增收现状与问题分析

何瑞霞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

[内容提要]近年来,伊犁州直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是,当前农民增收远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稳定,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持续快速增加的内生机制仍没有形成,基础很不牢固,存在比较大的脆弱性和波动性。

[关键词]农牧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伊犁州直各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增”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其是随着中央、自治区以及自治州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伊犁州直农牧民增收现状

据统计部门最新统计,2014年末伊犁州直农业人口为178.3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9.3%。(按户籍所在地划分,非农业人口122.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0.7%)农业人口比重高于非农业人口,比非农业人口多55.81万人,比重高18.6个百分点。州直(八县三市)共有99个乡镇、657个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1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295元,较上年增长7.8%。州直各县市(因霍尔果斯市是2014年9月26日挂牌成立的,未做单独统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大,个别县市如巩留县、昭苏县、尼勒克县、特克斯县和察布查尔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州直县市中无论是收入总额还是增幅都排在靠后位置。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

1.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据统计,伊犁州直“十二五”期间,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2010年至2013年)农牧民增收额均超过1200元,2012年达到1342元,整体高于“十一五”时期的增收额度。增长主要来自家庭经营纯收入、政策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伊犁州直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2.家庭经营纯收入快速增长。州直家庭经营纯收入对全年农牧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5%(全国平均30%)。主要来自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等。

3.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伊犁州直各县市包括乡镇近年来不断加大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动态清零的方式,促使一家一户至少一人实现异地就业或者就近就地就业,再加上政策性刺激等因素,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而且正在成为农民快速大幅增收的主要增长极。

4.农牧民增收愿望强烈。近年来,州直农牧民逐步改变了以往的“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关注并尝试科学的种养殖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有的还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实现了从种地农民到打工农民的身份上的转变。通过问卷中我们发现,当前伊犁州直农牧民中只有18.6%的农户对当前的收入增长情况表示满意,而81.4%的农户对当前收入增长情况表示不满意;40.1%的农户有增收致富的想法,59.9%的农户满足于当前现状无增收致富想法。从年龄结构来看,50周岁以上群众对当前的生活状态比较乐观,50周岁以下的群众对当前的生活状态不甚满意,致富增收的愿望相对比较高。

近年来,伊犁州直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州直在农牧民增收上的主要做法有:

1.政策扶持。近年来,州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和自治州的各项惠农政策,逐步加大了对农民种植、养殖的财政补贴投入,在家庭承包土地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农村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方式,通过互调、互让、互补等方式搞活土地流转,推进大面积土地的再承包,并提供产前信息收集、产中生产指导、产后加工与销售等配套性服务,培育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同时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了通过政策制衡的手段推动农业农民双赢的目的。

2.企业带动。近年来,州直各县市认真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两手抓、两不误”,通过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创业)园、民生工业基地建设,为中小企业搭建产业平台,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企业和当地农民的双赢。截止2014年底,州直已有101家自治州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业人员达1.1万余人,实现销售收入44.6亿元,增加值8.37亿元,利税总额3.69亿元,劳动者报酬2.85亿元,订单带动农户12.2万户,户均增收9000多元。

3.产业带动。(1)种植业。自2010年以来,伊犁州直相继建立了9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区面积已达13.2万亩。其中,13个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建设规划面积5.3万亩。通过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带动土地流转12万亩,辐射带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0万亩以上。(2)养殖业。州直畜牧业作为伊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地位在进一步巩固。目前州直牲畜存栏头数占州直总头数的66.1%。畜牧业产值和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实现了“双过半”。(3)旅游业。近年来,伊犁州直充分挖掘民俗特色和餐饮文化,提升打造农家乐品牌,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产业。

二、伊犁州直农牧民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伊犁地处祖国边陲,属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率只有48%,低于全国和全疆的平均水平。虽然是农业、畜牧业大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各种因素交织存在及其影响,人均GDP始终处在全疆后列(2014年州直人均生产总值仅28346元)。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看,虽然高于全疆(8296元)和全国(9892元)的平均水平,但仅列全疆第八位。据农经局测算,2014年,伊犁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861元,比上年增加1088元,增长10.1%,其中伊犁州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295元,增加882元,增长8.5%。增速低于10%。发展不足是州直面临的最大问题,农牧民增收是州直最紧迫的任务。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牧民增收渠道较窄。农牧民从事的行业较少,增收渠道比较窄:89%的农户从事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5%的农户从事运输业,3%的农户从事批发零售业,其余3%的农户外出打工。农牧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来自种植和养殖业的收入占57.5%,劳动者报酬(工资性收入)只6.9%;在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种植和养殖业收入占66.3%,而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仅占12.5%。由此反映出:农牧民增收主要依赖于种植业。

2.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也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以畜牧业为例,目前伊犁州直规模化养殖比例不到20%。散户饲养品种多样,饲养水平不高,畜产品不达标等因素,直接导致产品规格不统一,缺乏市场竞争力。不仅如此,牧区的“失业大军”(没有牲畜、没有草场)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牧民生存压力和草原生态压力同时存在,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近几年州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加大畜牧业投入,但也是杯水车薪,仅靠政府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农业种植为例,州直牧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尤其是在应对特大旱情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今年伊犁河谷频繁出现强降雪、降温、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引发大风、冰雹、大雪、洪涝等自然灾害14次,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截至今年6月底,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99亿元。

3.收入不均衡。学历构成、年龄构成分别与收入成正比和反比:即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均收入多,反之则低;年龄越大,人均纯收入越低,反之越高。

(二)影响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略有回升,有人就对此盲目乐观起来。实际上,农民增收远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稳定,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持续快速增加的内生机制仍没有形成,基础很不牢固,存在比较大的脆弱性和波动性。

1.不利于农牧民增收的市场因素增多。主要包括:一是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涨,特别是农业用工和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上升,挤压农业效益空间。二是小麦农资综合补贴价格下调,现已经由每亩105元下调为93元,州直水价平均增加0.019元/立方米。三是奶业收购不畅,奶价低,售奶难。乳粉生产企业多数关停,州直生产企业日处理加工量仅有设计能力的3%。四是受国际国内牛羊肉价格的影响,育肥业市场低迷,养殖户心理出售价高于企业、经销商的收购价,导致架子畜采购难。

2.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目前,伊犁州直“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市场”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模式还未形成,企农间多为松散的简单订单式合作关系。农业发展中推进订单农业,关键在于规范合同签约行为,重点在于提高合同履约率,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由于双方利益未能紧密捆绑,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违约行为屡见不鲜。(一方面企业违约;另一方面农民以次充好。致使农户难以做到畅销增收,滞销保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规范、功能单一、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

3.农村金融业发展滞后。农业贷款机构缺乏,农业贷款机制不活,贷款期限短,贷款额度较低,手续较为繁琐,有的农户不得不借高利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牧民扩大再生产,同时也加大了农户的发展风险。

4.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大。一是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牧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种田务农缺技术,外出务工缺技能,牧民家庭收入仍然依赖于传统畜牧业,部分牧民将饲草料地转租转包转卖给他人,继续沿袭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二是由于牧民缺乏其它就业技能,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生活不习惯等,影响牧民外出务工,难以拓宽增收渠道。三是牧民市场经济意识、科学种养意识不强,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十分狭窄,牧民自身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就业岗位不足。伊犁州直由于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影响,农业用工成本加大,二、三产业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从而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远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普遍、那么稳定,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持续快速增加的内生机制仍没有形成,基础很不牢固,存在比较大的脆弱性和波动性。伊犁要强,农业必须强;伊犁要美,农村必须美;伊犁要富,农民必须富。结合伊犁州直实际,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州直农牧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拓宽家庭经营渠道;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好劳务输出,使农民工获得更大收益;四是增强农民自身素质,帮助农牧民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程度。

[责任编辑:唐旻星]

参考文献:

[1]韩长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人民日报.2015-08-13

[2]成建军吴在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直农牧民增收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国农经信息网.2015-07-13

[3]陈锡文.一号文件重在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02

[4]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伊犁日报.2015-02-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批准号:13BJL011)子课题《伊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瑞霞,新疆伊犁州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9-23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5)04-0049-03

doi:[D 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5.04.14

猜你喜欢

伊犁州纯收入农牧民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伊犁州纤检所严查“黑心棉”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前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