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档案
2015-01-29谢沁立
文/谢沁立
保命档案
文/谢沁立
一晃就到了腊八,天气虽然寒冷,但街上还是热闹了起来,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小区的住户也在大包小包往家里倒腾着年货。连轴转了十几天,李宏伟刚拿下两个案子,见他累得走路都打晃,队长心疼,特批了他两天假,让他回家收拾收拾屋子,养养精神。谁承想,一个懒觉还没来得及睡,队里的电话又把他招了回去。
“宏伟,有个抢劫杀人案,和你办过的几个案子相似,要不还是你跟小杰一块儿审?”和队长共事多年,李宏伟知道,这种貌似的商量实际上就是命令。
“甭管了,不过你可又欠了我两个懒觉啊!”李宏伟打着哈哈,带着搭档杨小杰进了审讯室。
“姓名?”
“刘、刘亮。”
“年龄?”
“嗯,18岁。”
听着这怯生生的回答,李宏伟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他揉了揉因为长期熬夜而发红的双眼,使劲儿活动着脖颈,好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犯罪嫌疑人刘亮胆怯地坐在椅子上,低头垂眼,始终不敢和李宏伟的目光对视,回答问话的声音和他单薄的身材一样少气乏力。李宏伟扫视了一眼卷宗首页,几个数字勾勒出案件的大致轮廓:此案一共3名犯罪嫌疑人,案发时间是去年的10月22日,刘亮身份证显示的出生日期为18年前的10月2日。也就是说,案发时他已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刘亮,抬起头来。”李宏伟轻声命令道。从一进审讯室,一丝疑问就在他心头盘旋,这个满脸稚气未脱的刘亮真的已满18岁了?按照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量刑与成年人可是有着重大区别的。
刘亮低声交代了作案过程。李宏伟梳理和比对了证据链条,证实口供无误。但他对刘亮的生日仍然心存疑问,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过,再准确的直觉离开证据的佐证也只能是猜测。他又问了一句:“你的出生日期?”“10月2号。”刘亮说的日子与他身份证上的日期完全一样。但沉默片刻,他又怯生生地补了一句:“其实,我妈说我是转年1月生的,当年,我爷爷想让我们家早分一块地,报户口时就把生日提前了。”
“怪不得呢。你小子知道差这几个月的后果吗?”李宏伟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迅速分析,如果刘亮真是转年1月出生的,那么,他作案时年龄就未满18周岁,判决时就会留下一命。
杨小杰最了解这个搭档老大哥的拧劲儿,看他反复纠结着刘亮的年龄,就知道他肯定又发现了什么。其实,只要有身份证为证,一旦案情审理清楚,他们完全可以结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随他去吧!杨小杰心想,追究落实存疑是预审员的工作。再说,这么大的孩子,核实个出生日期,能是多难的事?
刘亮生在外省的一个偏僻山村,是家里的老二,也是偷偷摸摸生下来的超生儿。李宏伟和杨小杰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开着警车直奔当地派出所。一查,刘亮的出生底档竟是一片空白。又到刘亮读过两年的小学查记录,也没有。校长说,只有顺利毕业的孩子才会有档案。那就查出生证吧,可竟然没有医院出具的出生证,因为刘亮是接生婆接生的。
见杨小杰一脸沮丧,李宏伟赶紧宽慰他:“走,咱去村里看看。”找到当年的接生婆,兴许还能作个旁证。
警车在村里的土道上左弯右转地转了半天,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那位老婆婆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李宏伟嘟囔了一句:“刘亮啊,你大概从小到大都没被人这么关注过吧?只有把你的生日搞清楚了,你才有未来啊!”警车驶过一个门口标着红十字的小医院。李宏伟一拍大腿,对呀,孩子出生都要打预防针,卫生防疫站说不定会有底档。两人强打精神,找了几家防疫站。一家防疫站站长打开一个老旧的柜子,从一摞卡片中终于翻出了一张疫苗接种记录。捧着这张小小的奖状似的记录纸,李宏伟兴奋地搓着手。然而兴奋劲儿还没过去,李宏伟就发现了遗憾:记录中的父母姓名、住址等信息都符合,唯有孩子姓名一栏填的是孩子的小名“亮亮”。
“李哥,你也太较真儿了吧?身份证难道不是咱公安局发的吗?信息有错跟咱有半毛钱关系呀?”杨小杰烦躁起来。
李宏伟的火腾地蹿了起来:“跟命有关的,别说半毛钱了,就是一厘钱也得弄清楚。接着想办法!”
见老哥急了,杨小杰赶紧服软:“别介,我错了,都听你的,你说怎么查咱就怎么查。”
“您看看这个有用吗?”这时,刘亮的姑姑递过来一张发黄的票据,是北京某家医院的一张收费单,“刘亮两个月时得了肺炎,我陪着他爸妈去北京这家医院住的院。”
李宏伟两眼放光,接过票据,随后和杨小杰又马不停蹄奔了北京。已经是腊月廿六了,年味儿在身边萦绕着,李宏伟顾不上许多,脑子里全是刘亮那怯怯的眼神。一连两天,他们除了扒拉几口饭,睡个囫囵觉,就是埋在成摞的档案中一张张翻检。医院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说,从没见过这么认真的警察。
“有了!”李宏伟喊了一声,只见一张记录单上,刘亮的名字赫然纸上,出生日期一栏里清晰地写着“1月2日”。
腊月廿八这天才查到的档案意味着刘亮即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同时也能留住他宝贵的生命。
知道了民警为他默默做的这一切时,刘亮抬起头来看了李宏伟和杨小杰一眼,哭了。
(本文作者单位:天津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