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多巴·洛追坚赞《回遮蒙古之历史》初探

2015-01-29哈斯朝鲁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15年0期
关键词:多巴蒙古西藏

哈斯朝鲁

内容提要:《回遮蒙古之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巴‧洛追坚赞撰写的具历史兼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它记述了自1240年阔端汗时期至1614年蒙古进军西藏和西藏喇嘛、咒师(包括索多巴本人在内)等对这些蒙古军队实施各种回遮仪轨的情况。其中,索多巴时期的记录尤为详细。此部分的绝大多数历史事件也是其他蒙、汉、藏文文献缺载的。《回遮蒙古之历史》是对蒙藏关系,尤其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研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由于五世达赖喇嘛掌权后,公开宣布对索多巴、其最亲近的上师希布令巴和其主要弟子贡日贤潘多吉的不满,在西藏查禁他们的著述、伏藏及仪轨。目前,国内学界对索多巴及其著作研究较少。本文对《回遮蒙古之历史》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向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介绍《回遮蒙古之历史》及其相关背景。

《回遮蒙古之历史》(Sog bzlog bgyis tshul gyi lo rgyus,以下简称《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巴·洛追坚赞(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1552—1624)撰写的具历史兼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它记述了自1240年阔端汗(1206—1251)时期至1614年蒙古进军西藏和西藏喇嘛、咒师(包括索多巴本人在内)等对这些蒙古军队实施各种回遮仪轨的情况。其中,索多巴时期(自1583索多巴从其上师希布令巴接受“回遮蒙古”的重任与相关经文至1614年索多巴最后一次实施回遮咒术为止)的记述即索多巴是怎么成功回遮蒙古人而获得“索多巴”称号的部分较为详细。此部分的绝大多数历史事件也是其它蒙、汉、藏文文献所缺载的。《历史》是研究蒙藏关系,尤其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研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

一、作者

索多巴‧洛追坚赞(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1552—1624)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喇嘛,是集咒师、宗教仪轨师、医师和学者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他以“索多巴”(Sog bzlog pa)闻名当时,又以此为后世所熟知。“索多巴”之“索”(Sog)即 “索波”(Sog po)指“蒙古人”;“多”即(多巴)(Bzlog pa),为“回遮、阻挡、防御”之意;“巴”(pa)意为“……的人/……者”。“索多巴”意为“回遮蒙古人的人或回遮蒙古者”。索多巴‧洛追坚赞基于其上师希布令巴(Zhig po gling pa,1524—1583)伏藏《回遮军队二十五种》(Dmag bzlog nyer lnga ),对当时屡犯西藏的蒙古军队实施御敌术,按其说法以“咒术奏效”而获此称号。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记述索多巴本人生平的《自传》或他人为其撰写的《传记》等著作。这里,结合索多巴一些著作里的零星记载和《前译大圆满教法源流》 ( Snga ’gyur rdzogs chen chos ’byung chen mo) 所载索多巴简传,对其生平进行简单介绍如下:

索多巴‧洛追坚赞以涅译师(Gnyags Jñānakumāra , 8世纪)之化身而闻名,出生于后藏叶如(G.yas ru)塔东卡( Thag gdong khar) 地方的董 ( Ldongs) 姓家族,俗名诺布旺杰(Nor bu dbang rgyal)。( 215.4*)①索多巴·洛追坚赞:《回遮蒙古之历史》,《索多巴文集》(第一卷)203-259,桑杰多吉编,新德里,1975年,(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 Sog bzlog bgyis tshul gyi lo rgyus.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i gsung 'bum bzhugs so. vol. 1, 203--259. New Delhi: Sanje Dorji, 1975.)他自小通晓术语学(tha snyad kyi rig pa),尤其擅长医明。少年时侍从第巴东卡瓦(Gdong khar ba ),因此,以“东卡措且”(Gdong khar 'tsho byed)②东卡措且(Gdong khar 'tsho byed)意为“东卡地方之医生。”闻名。中年出家,晋谒喇钦金刚橛扎巴仁钦 ( Bla chen rdo rje ’chang Grags pa rin chen)、雍增阿旺扎巴(Yongs ’dzin Ngag dbang grags pa)、白玛令巴 ( Pad ma gling pa,1450—1521) 心传弟子达瓦坚赞 ( Zla ba rgyal mtshan,1499-1587 )、伏藏师希布令巴(Zhig po gling pa,1524—1583)、多杰僧哥(Rdo rje seng ge)等诸上师聆听无边法门。尤其从夏密‧多杰坚赞(Sha mi Rdo rje rgyal mtshan)处听受《集聚经之细说圆满四海之授权口诀常规》(’dus pa mdo’i chub bo bzhi rdzogs kyi dbang gtad rgya bshad pa gdams ngag phyag)等,密号为直美达夏载(Dri med zla shar rtsal)。晚年,他居住在名为娘麦吉布(Nyang smad Skyid sbug)的地方,专心修行。③丹增隆多尼玛:《前译大圆满教法源流》,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第191-192页(Btan 'dzin ling rtogs nyi ma. Snga 'gyur rdzogs chen chos 'byung chen mo. krong go'i bod rig pa dpe skrun khang, pe cin, 2004)

索多巴起初跟仁蚌家族关系比较密切。后来,又投靠藏巴汗,成为他的门客。索多巴是怎样成为仁蚌家族的政敌藏巴汗的门客,我们不得而知。第司藏巴作为他的新施主,给索多巴一座寺庙,提供所需原料,让他实施回遮蒙古军队之咒术。索多巴的一部著作《 答复郭卓喇嘛》(Bla ma go ’jo’i dri lan)也是阳水鼠年(1612)在第司藏巴的桑珠孜(Bsam grub rtse)大宫廷里写作完成的(212.1)。

索多巴‧洛追坚赞不仅在当时,而且也在后世都是颇具争议的人物。索多巴要求他人也实施“回遮蒙古”仪轨之时被一部分人直接拒绝。有的人怀疑索多巴“回遮蒙古”之举纯属追逐个人名利。甚至,希布令巴的一些弟子声称希布令巴没有索多巴所说的那些伏藏。索多巴原来的施主本喀奈(Bong mkhar nas)过世时,人们纷纷指责是索多巴毒害了他。迫于形势,索多巴不得不逃离该地。即使是在第司藏巴门下,部分霍尔和藏人向藏巴汗进“谗言”反对索多巴。

* 205 为页数,1为行数即第205页第一行。下同。

五世达赖喇嘛(Ngag dbang blo bzang rgya mtsh,1617-1682)掌握西藏政教大权以后,指责索多巴是个骗子,禁止学习、修炼其教法,禁止传播其著作。因此,在国内索多巴及其著作被鲜为人知。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索多巴的影响在宁玛逐渐恢复。尤其是他的弟子古热瓦贤翩多吉(Gong ra Gzhan phan rdo rje,1594-1654)在五世达赖喇嘛掌权时,逃到锡金,继续传播希布令巴和索多巴的教法。由此,索多巴的教法在不丹、锡金等地佛教界影响较大。①详情请见詹姆斯.金特里:《物质与意识:西藏仪轨大师索多巴·洛追坚赞生平、著作和遗产中的权力对象》 , 哈佛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第五章 (Gentry, James. Substance and Sense: Objects of Power in the Life, Writings,and Legacy of the Tibetan Ritual Master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2013年 )

索多巴一生著述丰富。从其文集目录表来看,他著有传记、宗教仪轨、宗教理论、教法史、问答(dri lan)……等大小不等的近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著作现已失传。迄今, 1975年,名为桑杰多吉的出版商从尊者敦珠仁波切(Bdud ’joms ’jigs bral ye shes rdo rje,1904-1987)图书馆收藏的唯一但不完整的乌简体手稿复制,由金∙史密斯(E. Gene Smith, 1936- 2010)做序的 《索多巴文集》第一、第二两卷本在印度新德里出版。其中收录索多巴25部著作。1985年《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宁玛派大师索多巴‧洛追坚赞几部著作》在印度锡金出版。此版收集索多巴5部著作,其中4部是上述两卷“文集”里所没有的。②詹姆斯.金特里:《物质与意识:西藏仪轨大师索多巴·洛追坚赞生平、著作和遗产中的权力对象》 , 哈佛大学博士论文, 2013年 10月, 第151页1992年由土丹坚赞整理出版的拉萨布达拉宫馆藏宁玛派高僧著作目录《宁玛派文集目录》(Thub bstan rgyal mtshan. Rnying ma’i gsung ’bum dkar chag. Lhasa:S.N., 1992.)收录索多巴2部著作的目录。另外,索多巴撰写的《莲花生大师传》在国内外多次出版。③这些分别是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Slob dpon chen po sangs rgyas gnyis pa'i rnam thar yid kyi mun sel, Indo-Tibetan Buddhist Literature Series, vol. 108. Rewalsar, Distt. Mandi, H.P., India:Zigar Drugpa Kargyud Institute, 1985. Bka’ thang yid kyi mun sel. In Sngags mang zhib 'jug, 6, 1-81. Zi ling: Zi ling mi rigs par ’debs bzo grwa, 2003. Slob dpon sangs rgyas gnyis pa padma 'byung gnas kyi rnam par thar pa yid kyi mun sel. In dPal o rgyan gyi gu ru padma sam bha ba'i rnam thar gyi skor, 475-792. Berkeley: Dharma publishing,2005. Slob dpon sangs rgyas gnyis pa padma 'byung gnas kyi rnam par thar pa yid kyi mun sel. Delhi: Chos spyod Publications, 2005. Slob dpon padma 'byung gnas kyi rnam thar yid kyi mun sel. Lhasa: Bod ljongs mi dmangs dpe skrun khang, 2010.

二、版本

《历史》全文共57页④这是出版后新加的阿拉伯数字页码,没有正反面之分。原文藏文页数为29页。,每页6行,长条经文式,手写本,包含在《索多巴文集》第一函(203-259)内,是迄今所知唯一版本。

三、结构与内容

《历史》由赞颂(204.1-204.3)、缘起(204.3-206.1)、正文(206.1-259.6)三部分组成。

缘起(204.3-206.1)部分,索多巴首先简单描述自己生平,接着交代接受并实施“遮回蒙古”咒术的原由和撰写此文的目的。索多巴声称自己本是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但是,不能违背囊则哇(Snang rtse ba)即其上师希布令巴(1524—1583)的命令,由此,“遮回蒙古人”的重任落到他身上。而撰写此《历史》旨在通过记述和歌颂成功回遮边地军队、使西藏和平幸福之功德,以此来激励后继者。

正文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往昔之本生(snyon byung ba yin pa’i skyes rab:206.1-217.3)和如何做之次第(ji ltar bgyis pa’i rim pa: 217.3- 259.6)。

叙述本生(skyes rab)是典型的传记体文学的开头部分。这里索多巴简单介绍了自己是涅‧甲纳古玛热(8世纪)的语之化身。而涅‧甲纳古玛热又是在松赞干布(7世纪)时期的内相纳钦波(Nang blon Sna chen po,7世纪)之化身(206.2—207.2)。之后,索多巴进行话题转换。他说“回遮蒙古”之事已超过他能力所及的范围,人们也没有这种愿望,自己也从正人君子进入江湖骗子行列,又对自己在山间自由行走、进行修行产生障碍。原本打算行事能产生福德之事,安度余生。不料,羊(1583)年,其上师希布令巴(1524—1583)一遍又一遍地派人来传唤。当时,索多巴由于生病,未能及时前往。后来,仁蚌巴下达命令,索多巴去了囊则(Snang rtse)即希布令巴处(207.2—208.1)。索多巴到达囊则时,希布令巴(1524-1583)已病危,甚至谣传已过世①索多巴·洛追坚赞:《希布令巴传》,《索多巴文集》(第一卷)1-202,桑杰多吉编,新德里,1975年 第98页(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Rdzogs chen pa sprul sku zhig po gling pa gar gyi dbang phyug rtsal gyi skyes rabs rags bsdus dang rnam thar.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i gsung ‘bum bzhugs so. vol. 1,9—109. New Delhi: Sanje Dorji, 1975.): 98。经索多巴精心治疗后,除了右手稍有不适外,身体明朗了许多。希布令巴对其侍从和亲戚们通过讲述自己的梦境说自己即将离开人世(208.3-209.1)。他还说他死后,蒙古人要来西藏。为此,他通过讲述梦境所见益希措杰(Ye she mtsho rgyal,8世纪)给索多巴灌顶的情形,试图以此来证实索多巴就是其继承人,想要把“回遮蒙古”之事托付于他。自此开始了希布令和索多巴师徒二人间所进行的较长对话。刚开始,索多巴直言对其没有产生任何诸如希布令巴所描述的那些征兆。希布令巴又令其侍从把他的那些经书从其卧室的匣子里拿了出来。希布令巴与其森本(gzim dpon)拉达瓦(Lha dar ba)两人抄写那些经书,做一些宗教仪轨之后,交给索多巴,并叮嘱道这是伏藏经《殊胜汇集》(Rgyal ba ’dus pa)②这是希布令巴掘出的伏藏经。详情参见Rin chen gter mdzod chen mo, vol. 30 (dza) (Paro:Ngodrup and Sherab Drimay, 1976-1980): 293-346.的一部分,只是时机未成熟而闲放而已,要他好好保管。接着,又把《授记密印》(Lung bstan gab rgya can)交给了索多巴。这时,索多巴心想“在我有生之年哪会有蒙古人要来,即便要来,这‘回遮蒙古’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他假装成要精心保管好这些经文的样子。(209.2—210.5)这时夏尔巴的一个官员生病,派人邀请索多巴。刚开始几次,希布令巴没有允许他离开。最后,由于仁蚌雪仲(zhabs drung)下达措辞严厉的命令,因此,这次索多巴不得不去。这时希布令巴向索多巴再次嘱托把“回遮蒙古”之事就像佛陀把教法委托给饮光尊者那般看待。第二天,索多巴携带那些经文来给希布令巴把脉。脉相趋于稳定。于是,索多巴顺便提出“回遮蒙古”应该是珠古仁波切德钦令巴(Bde chen gling pa )等高僧大德要做的事情,他一个卑微的连衣食都尚无保障的家奴难担此重任,敬请希布令巴谅解。希布令巴听后很是生气。接着,希布令巴又以讲述净像、梦境,引用授记等等多种方式来说服索多巴接受“回遮蒙古”的重任。最终,索多巴虽然内心还不是完全愿意,但这确实是其上师临终前的遗言,因此,便答应接受此重任。(210.3-216.3)紧接着,索多巴重申实施这种“回遮蒙古”咒术,仅是为了不违背其上师的遗言,而并非自己肆意编造,贪图个人名利。(216.3—217.3)

第二部分是“如何做之情形”。这里,索多巴依据授记所示,把边地军队来犯西藏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叙述。

第一阶段为自阔端汗至元朝西藏萨迦政权时期(217.3-219.4)。这里记录了自铁阳鼠(1240)年阔端汗(1206-1251)派多达(Dor rtog)进藏至八思巴(’Phags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1235-1280)圆寂后,元朝军队入藏协助萨迦派平息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及针对这些军事威胁,西藏僧人、咒师、本教徒等以各自的方式实施御敌仪轨等情形。此时实施“回遮蒙古”咒术的代表人物为阳滚巴(Yang dgon pa)等。

蒙古军队入藏之第二阶段是白马令巴(1450-1521)的晚年时期和随后的几十年( 219.5-228.3)。这里主要讲述白马令巴、巧丹贡布(Mchog ldan mgon po,1497-1557)、达瓦扎巴(Zla ba grags pa,1499-1587)师徒三人进行回遮蒙古的情况。白马令巴根据一些伏藏经里的授记,预示蒙古人要入藏及防御其之方法。临终前,白马令巴把防御这些灾难的重任委托给其弟子巧丹宫布。巧丹贡布虽然采取一系列措施,但还是未能彻底防御敌人。所以,此任务又落到白马令巴之子兼心传弟子达瓦扎巴 ( 1499-1587 ) 身上。达瓦扎巴试图要完成剩余的所有任务,但是,最后一个即“把遗骨安放到萨普(Zab bu )”这项未能完成。因为他本打算把遗骨安放于萨普而临终前去了西藏。但他的僧徒们把他的骨灰迎请至门域,从而产生索多巴时期的蒙古人进军西藏事件。这里也提到巧丹贡布的两个弟子阿里班钦( Mnga’ ris pan chen ) 和日增钦莫(Rigs ’dzin chen mo)兄弟二人实施御敌术之情形。

第三阶段是索多巴时期即索多巴1583年从希布令巴处接受《遮回军队二十五种》至1614年冬天他最后一次实施“回遮蒙古”之术,把前来侵犯藏区之一支蒙古军队全部埋没于雪堆底之下为止(228.3-254.4)。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这里,索多巴记述了他实施二十多次“回遮”咒术的情形。据索多巴记述,大部分是成功的。有时,因其他原因还有些是未成功的。但不管成功与否,每一次实施回遮蒙古仪轨之时,都会清楚地交代授记的时间、具体实施者的名字、实施的日数、地点、相应的事件、原因、做完仪轨后的征兆等等。接着,索多巴引经据典对自己所实施的咒术进行了辩解(254.5-255.6)。

结尾部分,索多巴列举了诸多人名即他按照授记,要求他人实施御敌之术时,那些答应下来但未能做或直接拒绝接受的人们(256.1-259.1)和那些接受索多巴的要求,遵照授记实施回遮蒙古仪轨的人们等等。(259.1-259.5)。最后是结尾诗(259.5-259.6)。

四、写作目的

索多巴在《历史》开场白里谈到自己未能推脱自己上师希布令巴的命令,从而“回遮蒙古”的重任就落在他身上。“回遮蒙古”原本是那些大人物们做的事情。索多巴本人才疏学浅,此任务已远远超出他能力范畴。由于实施“回遮蒙军”咒术,索多巴成为他人嘲笑、排挤的对象,甚至好几次都险些丧命。但是,由于诸佛慈悲、邬坚传承护佑,自己动机也纯净,因此,遵照授记成功回遮蒙古军队,使藏区实现太平。如果不讲述此番吉兆,会丢伏藏传承颜面,以后也不会有人回遮蒙军,因此,他写的这个文章是利益佛法的。(205.1-205.6)

由此,我们看出索多巴写此文的目的有以下几个:

1. 给伏藏传承即宁玛派争光

索多巴想通过记述自己成功回遮蒙军的事迹,来给伏藏传承争颜面。

索多巴或之前时期,以噶玛巴米觉多吉为首的新派给宁玛派发难。对此,索多巴写了诸多《答复》(dri lan)文章①详情参见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Gsang sngags snga 'gyur la rtsod pa snga phyir byung ba rnams kyi lan du brjod pa nges pa don gyi 'brug sgra bzhugs so.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i gsung 'bum bzhugs so. vol. 1, 261-601. New Delhi: Sanje Dorji, 1975. Rgyal ba'i dbang po karma' pa mi bskyod rdo rjes gsang sngags snging ma tnams la dri ba'i chab shog gnang ba'i dris lan lung dang rig ba'i 'brug sgra zhes bya ba bzhugs so. Sog bzlog pa Blo gros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i gsung 'bum bzhugs so. vol. 2,1-143. New Delhi: Sanje Dorji, 1975.。索多巴认为《历史》也是证明伏藏及宁玛派合理性的有力依据。因为蒙军进藏时间跟预言一一对应,而且,索多巴遵照授记行事,成功回遮蒙军。

2. 激励后继者

“回遮蒙古”是自讨苦吃别人也不高兴的苦差事。因此,好多人都不愿意做此事。索多巴通过自己成功回遮蒙军的经历,来激励后辈,只要动机纯净,诸佛、伏藏传承会护佑,从而定能成功回遮蒙古军队。

随着印度本土佛教的衰落,西藏佛教逐渐走上自主独立发展的阶段。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西藏佛教日渐成熟。到了12世纪末,西藏本土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出现,从而,佛教中心逐渐从印度转向西藏②详情参见Martin, Dan. Tibet at the center: A Historical Study of Some Tibetan Geographical Conceptions Based on Two Types of County-Lists Found in Bon Histories. In Tibetan Studi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ed. Per Kvaerne,vol.1, 517-532. Oslo: The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in Human Culture. Dalton, Jacob. The Taming of the Demons: Violence and Liberation in Tibetan Buddhis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因此,侵犯西藏的蒙古军好比是恶魔之化身,来侵扰佛门净地,毁灭佛陀圣法。

宁玛派自认为莲花生大师的教法和吐蕃王朝最初翻译的佛典等的直接传承者,是藏传佛教最古老、历史最悠久、保存教法原貌最好的教派。

索多巴认为维护伏藏传承与宁玛派教法的神圣性,保护佛土西藏,免遭恶魔蒙古军队毁灭,就是利益佛法的事情。由此,索多巴最后把撰写《历史》的目的升华为“利益佛教”这终极目的。

五、写作时间

索多巴没有交代《历史》写作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但是,我们根据《历史》本身所记载的事件,结合当时西藏所发生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等,可以给《历史》的写作时间划定大致的范围。

据《历史》记载,索多巴最后实施“回遮蒙古”仪轨是在木阳马年即公元1614年。当时,传言蒙古人跟风暴一同到来。伍佑地方的藏区牧民都惊恐不安。此时,索多巴师徒17人入修。第七天出现征兆。先是下暴雪,然后刮狂风,所下的雪就像沙陀般堆起的恐怖之象出现。蒙古人连人带马、驮运牲畜等全部被埋于雪堆之下,无一生还。(254.3-254.5)

由此,我们可以界定《历史》是1614年或之后撰写完成的。索多巴的卒年为1624年,因此,《历史》撰写时间不会晚于1624年。

《历史》没有记载1617年应格鲁派在西藏的主要支持者施主第司吉雪巴(Sde srid Skyid shod pa)的请求,喀尔喀部的土门肯·昆都仑·楚库尔在为四世达赖喇嘛复仇的名义下,于率领三千多蒙古兵进藏;火落齐之子大小拉尊等率领的蒙古诸部落军队同西藏僧俗联军于1618年、小拉尊罗桑丹增嘉措(Blo bzang bstan dzin rgya mtsho)、古鲁洪台吉(Gu ru Hong tha’i ji)二人率领蒙军二千余人于1621年分别与藏巴汗交战等当时西藏重大历史事件①详情参见 智观巴·贡却呼丹巴绕吉:《安多政教史》,吴均、毛继祖、马世林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38-39页;乔吉:《蒙古佛教史》北元时期(1368-1634),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8-80页。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历史》很有可能是在1617年前写作完成的。

综上所述,虽然索多巴没有交代《历史》的具体写作时间,但是我们依据《历史》记载的事件和其他藏文史料记载的当时西藏重大历史事件、索多巴的卒年等,把《历史》的写作时间初步划定为1614年或之后,1617年之前,即1614、1615、1616这三年的某一年。

六、价值

《回遮蒙古之历史》不仅是集中记述做“御敌之术”情形之作品,而且,又是一部蒙古人进军西藏之简史。尤其是,索多巴时期蒙古进军西藏的记述较详细,其绝大部分也是其它蒙、汉文史书所缺载的。索多巴是当时的历史人物,跟藏巴汗关系也密切,又是“回遮蒙古”的具体实施者。因而,他所记述的这些历史事件应该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因此,《历史》对于蒙藏关系史,尤其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实施回遮咒术需要敌方主要人物的名字。《历史》列出当时右翼蒙古蒙古世系普(236.1- 239.5),由各部落首领、诺颜、台吉、塔布囊、巴都尔等200多个人名组成。这是由当时长期居住在蒙古地方后来逃到西藏的蒙古人所提供的。因此,比较真实可信。此世系表,对蒙藏语音对应研究、中期蒙古语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对 16、17世纪的蒙古右翼历史人考证等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当作相关蒙、汉文文献的辅助材料来利用。

索多巴·洛追坚赞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藏重要的历史人物、宗教人士。《历史》可以说也是索多巴·洛追坚赞的自传。他在《历史》“缘起”部分简述自己的身世,还两次提到“传记”(rnam thar)二字,表明他撰写的这部著作既是《历史》又是《自传》。《历史》接近五分之四的部分是跟索多巴相关的记载。《历史》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有关索多巴的生平信息,对于了解这位神秘而重要的历史人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詹姆斯.金特里在其毕业论文有关索多巴生平的《一个驱魔瑜珈师的精神与物质生活》(TheSpiritual and Material Life of an Exorcist Yogi)①詹姆斯.金特里:《物质与意识:西藏仪轨大师索多巴·洛追坚赞生平、著作和遗产中的权力对象》, 哈佛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第105-150页。部分就是主要引用了《历史》。

《历史》描述实施各种退敌仪轨时的相关情形,诸如实施烧施、抛掷朵马、念休佛经、修缮佛塔寺庙、使用人的头盖骨、画肖像……等等。这些对研究西藏宗教仪轨,尤其是,研究西藏“御敌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体例都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学作品。它把授记与史实相结合、韵文体与散文体相结合、传记体例与历史体例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历史》可以在藏族文学史占上有一定的地位。

猜你喜欢

多巴蒙古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素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尿酸水平的影响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我的蒙古 我的草原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