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份满文档案看17—18世纪蒙古领主属下商人的活动*

2015-12-12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15年0期
关键词:伯克蒙古青海

齐 光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今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所藏的一份满文档案,阐明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早期蒙古青海和硕特部领主属下的一位穆斯林商人的行商路线及其活动,同时揭示当时蒙古内部的形势及大清帝国、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尔帝国的相关情况,以此探讨当时的蒙古政权经营商业的特点及与欧亚大陆各大帝国之间的往来关系问题。

一、于阿拉善左旗档案馆发现的一份满文档案

2007年,笔者在今阿拉善左旗档案馆调查史料时,偶然发现了一件清朝乾隆时期的满文档案,其上记载着康熙朝中前期即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早期时段蒙古青海和硕特部领主所属的一位穆斯林商人的活动路线及其游历欧亚大陆几个大帝国的情况。以下是这件档案的出处、照片、具体内容及翻译。

出处:阿拉善左旗档案馆藏《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扎萨克衙门档》,全宗号 101,目录号3,卷号139,件号8,“宁夏部员文书,关于边疆”之后续部分。

档案照片:

【照片1】

满文转写:

【照片1】

01. Tulergi golo be dasara jurgan i bithe.

02. ūlet i giyūn wang bihe efu aboo i gūsade unggihe.

03. jebdzundamba kūtuktu i kuren i baita be

04. icihiyara erdeni šangjotba dorji wangcuk i

05. alibume benjihe bithede jurgan ci minde

06. unggihe bithede ūlet i doroi giyūn wang

07. hošoi efu aboo i alibume benjihe

08. bithede mini mukūn i huhu noor i harangga mergen daicin

09. erincin i beye nimefi boihon muke de acarakū

10. turgunde meni harangga ba i kundulen bira i

11. bade jifi tehe bihe.amala ini bade gurifi

12. genembi seme huhu noor i bade genere fonde

13. mergen daicin erincin meni harangga dalai

14. bek sere hoise be meni monggo niyalma be

15. juwan dahalabufi kalkai bade hūdašame unggihe.

16. tere hoise dahalabuha juwan niyalma de

17. suwe te amasi gene bi ubade udu

18. aniya teme hūdašame yabuki seme alafi

19. tehe bihe.mergen daicin erincin huhu

20. noor de genere de ere hoise be

21. leheme gaime jabduhakū.be hanci mukūn i

22. ahūn deo ofi mimbe si tere hoise be

23. leheme gaisu sehe bihe.amala ere

24. hoise be leheme gaiki seci hūdašame

25. fulu bahakini seme gaihakū.te jebdzundamba

26. kūtuktu i šabisai sasa tehe be

【照片2】

满文转写:

【照片2】

01. donjifi ere hoise yabuhai baita

02. tucire be boljoci ojorakū seme gūnifi

03. hoise i turgun be neneme jebdzundamba

04. kūtuktu šangjotba de alaha de

05. šangjotba i gisun ere hoise neneme ejen

06. akū hoise seme alafi meni šabisai sasa

07. tehebi.aika ere gese turgun baci

08. suwe gaisu sehe bihe.tuttu bicibe

09. amba jurgan de turgun be boolarakū

10. oci icihiyame banjinarakū ofi te amba

11. jurgan de turgun be boolaha.amba

12. jurgan ci joriha songkoi dahame yabuki sehebi.

13. uttu ofi baicaci efu aboo i alibuha

14. bade udu ini harangga dalai bek be

15. ne jebdzundamba kūtuktu i šabisai sasa

16. tehebi.šangjotba i baci erebe gaikini

17. secibe damu hoise dalai bek neneme

18. adarame kūtuktu i šabisai sasa tehe.

19. te tubade bisire akū.jai encu turgun

20. bisire akū babe šangjotba de baicanarakū

21. uthai toktobume banjinarakū be dahame

22. erebe suweni baci dalai bek ne bisire

23. akū daci adarame tubade tehe jai

24. encu turgun bisire akū babe baicafi

25. boolanjikini.boolanjiha erinde jai gisureki.

26. erei jalin unggihe sehebi.uttu ofi

【照片3】

满文转写:

【照片3】

01. baicaci ere dalai bek sere hoise meni

02. šabisai sasa tehebi.neneme doroi giyūn

03. wang hošoi efu aboo dalai bek be

04. jondoho turgunde mini henduhe bade dalai

05. bek meni šabisai sasa tehebi seheci tulgiyen

06. suwe gaisu sehe ba akū.te dalai

07. bek i alaha bade bi serengge ūlet i

08. hoise waka.mini giranggi da xiyang sere

09. hoise bihe.juwan duin se de sefu be

10. dahame oros i cagan han i bade isinafi

11. tubade yabuha.amala kemuni baksi be

12. dahame hūdašame kungker han gasalbasi han i

13. bade isinafi hūdašame yabuha.amala enetkek i

14. bade isinafi sunja ninggun aniya goidame

15. tere jakade mini sefu bucehe.tereci bi

16. kemuni enetkek i ocir tu bade isinafi

17. geli sunja ninggun aniya hūdašame tehe.

18. amala tubet i bade jifi dalai lama de

19. hengkilefi tubet i bade hūdašame yabuha.

20. amala huhu noor si ning be darime

21. hūdašame yabuhai šangnan dorji lama hiya

22. ananda hiya kesitu sede acafi cende yabuha

23. ele turgun be gemu alafi tereci ging hecen de

24. dosifi hūdašame tehe.amala geli amasi

25. enetkek i bade genefi hūdašame yabufi

26. dasame hami turfan i bade bederefi

满文转写:

【照片4】

01. hūdašame tehe.elhe taifin i dehi ningguci

02. aniya kemuni jebdzundamba kūtuktu i kuren de

03. jifi kūtuktu de hengkileme babade hergime

04. yabuha turgun be gemu kūtuktu de

05. donjifi ere bade nikefi šabi ome

06. hūdašame ekisaka dehei.tetele tehe

07. turgun ere.bi daci babade hergime mini

08. cihai hūdašame yabuhaci tulgiyen umai emu

09. bade goidame tefi emu niyalma be ejen

10. seme yabuha ba akū sembi.ere dalai

11. bek serengge daci enetkek balbu tubet

12. oros i jergi bade hergime yabume ejen

13. akū cihai hūdašame yabuha niyalma.te

14. ini alaha bade ere jergi turgun bihe

15. sehebe dahame ere baita be adarame

16. obure be amba jurgan ci joriha be

17. tuwame dahame yabuki sehebi.baicaci neneme

18. efu aboo i baci ini harangga hoise dalai

19. bek be ne jebdzundamba kūtuktu i

20. šabinar i emgi tehebi jurgan ci adarame

21. obure babe toktobureo seme alibume benjihebe

22. musei jurgan ci hoise dalai bek daci

23. adarame šabinar i emgi tehe ne tubade

24. bisire akū babe baicafi boolanjikini seme

25. šangjotba de baicaname bithe unggihe be

26. dangsede ejehebi.te šangjotba i baci

27.

【照片5】

满文转写:

【照片5】

01. baicafi alibuha bade dalai bek serengge

02. daci enetkek balbu tubet oros i jergi

03. bade hūdašame yabure niyalma umai ūlet i

04. hoise waka be dahame adarame obure

05. babe jurgan ci jorireo sehebi.dalai bek

06. eici efu aboo i harangga hoise inu waka

07. babe getukeleme baicarakū oci toktobume

08. gisureci ojorakube dahame erebe efu

09. bihe aboo i gūsade bithe unggifi

10. hoise dalai bek da adarame efu [残缺]

11. harangga oho yargiyan temgetu be getukeleme

12. tucibume boolanjikini.isinjiha erinde jai

13. gisureki.erei jalin unggihe.

14. abkai wehiyehe i duici aniya juwan biyai orin jakūn.

翻译内容:

理藩院咨文已故厄鲁特郡王额驸阿宝旗。

办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库伦事务之额尔德尼商卓特巴多尔济旺楚克呈文内称:准部致我处咨文内开:据厄鲁特多罗郡王和硕额驸阿宝呈文内称,因我之同族兄弟青海所属墨尔根代青额林辰身体有病,又不服水土,故曾来我领地之昆都仑河地方居住,后迁回其领地。墨尔根代青额林辰返回青海地方时,曾与我言称:我属下回人达赖伯克,前令其带领我十名蒙古人,遣至喀尔喀地方贸易。该回人与所带十人言称:尔等今即返回,我欲在此地居住数年行商。以此伊遂居彼地。等语。墨尔根代青额林辰返回青海时复言:将此回人,我无暇收捕。唯我等乃近支同族兄弟,故恳求将该回人收捕回来。等语。其后我曾拟将该回人收捕,唯念使其再多挣点而未捕之。今闻彼已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沙比那尔同住一处,窃思此回人将来难料闯出何等祸端,故前将此回人之事告知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商卓特巴。商卓特巴回称:此回人初称伊乃无主子之回人,方使其与我沙比那尔同住一处。若果真有此事,尔速将其收捕带去。等语。虽是如此,若不将此事报知大部,即不可处理。故兹将此事报之,唯照大部所示遵行。等语。为此查得,额驸阿宝呈文所称:伊之属民达赖伯克今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沙比那尔同住一处,商卓特巴处亦已答应准其收捕。等语。虽是如此,唯念回人达赖伯克先前何以与呼图克图之沙比那尔同住,今是否仍在彼地,再是否另有他事等处,若不将此令商卓特巴核查,即难以速决也。故为此事,令尔详查达赖伯克今是否仍在,起初因何居住彼地,再是否还有其他事由等处呈报。俟上报之日再议。特此咨行。等语。据此查得,此名达赖伯克之回人,现与我沙比那尔同住一处。先前多罗郡王和硕额驸阿宝曾提起过达赖伯克之事。我唯言达赖伯克与我沙比那尔同住于一处,此外并未曾言尔等收捕带去等语。今据达赖伯克言称:我非厄鲁特回人,我族裔乃是叫作大乡之回人。十四岁即跟随师父到俄罗斯查干汗处,在彼地活动。后又跟随师父经商至孔克尔汗、噶萨尔巴锡汗处。其后再到印度地方滞在五六年。那时,我师父去世了。后我又到印度奥齐尔图地方,经商了五六年。接着来到土伯特地方,叩拜达赖喇嘛,在土伯特地方行商。而后因经常通过青海、西宁做买卖,遂与商南多尔济喇嘛、侍卫阿南达、侍卫克锡图等人相见,并将一切往事俱报给伊等,其后即进入京城经商而居。后又去印度地方经商,转而返回至哈密、吐鲁番地方经商而居。康熙四十六年,前来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库伦,叩拜呼图克图,并将游走各处之情由,俱报闻呼图克图。依靠此地成为沙比那尔,向来经商安稳居住久矣。居住至今之情由如此。自身向来游走各地随意买卖行商外,向无只滞留一处,将某人拜为主子之事。等语。此达赖伯克乃游走印度、巴勒布、土伯特、俄罗斯等地之无主子且随意贸易之人。兹见其所言之处,有此等情由,故此事如何裁断,拟照大部指示遵行。等语。

查得,先前额驸阿宝所言其属下回人达赖伯克今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沙比那尔同住,恳请部裁之处,将此我部为回人达赖伯克起初何以与沙比那尔同住,今是否仍在彼处等事,曾致书商卓特巴,令其核查上报,俱已在案。兹照商卓特巴呈称:达赖伯克乃一向来买卖行商于印度、巴勒布、土伯特、俄罗斯等地之人,并非厄鲁特之回人,为此如何裁断之处,恳请部指示。等情。若不查明达赖伯克是否为额驸阿宝属下回人之事,此事断难裁决。故咨文额驸阿宝旗,拟请将回人达赖伯克原先如何成为额驸属民,俱将真实证据,明示报来。俟上报之日再议。

为此咨行。

乾隆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二、对该件满文档案的分析

这件满文档案是下行文,发送方是理藩院,接收方是蒙古阿拉善和硕特旗印务处。

理藩院(Man:tulergi golo be dasara jurgan i yamun,Mon:γadaγatu mongγul-un törö-yi jasaqu yabudal-un yamun):清朝于崇德元年即1636年设立。是在清朝皇帝的权威下专门负责承办蒙古事务的衙门,故清朝常称其为“蒙古衙门(Man:monggo jurgan)”。后因在内扎萨克蒙古诸旗与内地接壤地带的例如:八沟、塔子沟、三座塔、乌兰哈达、神木、宁夏等地设立了派出机构——“驻扎××地方理藩院章京(或称司员)”以处理蒙古、民人间的事务,故蒙古人又将北京的理藩院称为“大部(Mon:yeke jurγan)”。另外,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发生于西北的多次战争,原由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准噶尔部统治的藏地及天山南北地方陆续被清朝所支配,继而这些地方的事务也由理藩院来承办。所以到了18世纪80年代,理藩院负责的范围包括了漠南蒙古诸旗、黑龙江将军辖区一部分、喀尔喀蒙古四部、科布多等地厄鲁特旗、青海蒙古二十九旗、达赖喇嘛地方政权、回疆各伯克、天山南北新旧土尔扈特、杜尔伯特等,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库伦、锡热图库伦、盛京、五台山、避暑山庄普陀宗乘庙等处喇嘛事务,以及与俄罗斯之间的往来事物。理藩院下达给外藩蒙古各盟旗的文书,大都利用蒙古文或满文,而蒙古各部王公、台吉等呈给理藩院的文书绝大部分也利用蒙古文或满文。至于达赖喇嘛地方政权的文书,康熙、雍正朝时曾广泛利用过蒙古文,后来则变成其藏文文书经驻藏办事大臣的翻译,以满文的形式上奏到清朝皇帝处。如此利用多语言来处理事务的理藩院,是清朝皇帝与蒙古、西藏、回部高层关系上非常重要的存在,其切实地反映了清朝这一大帝国的国家性质和统治理念。

阿拉善和硕特部:卫拉特蒙古中最早服属清朝的一支游牧集团①关于清朝时期阿拉善和硕特部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拙著《大清帝国时期蒙古的政治与社会——以阿拉善和硕特部研究为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677年前后,天山北麓卫拉特蒙古内部发生准噶尔部噶尔丹吞并鄂奇尔图车臣汗的事件。为逃避噶尔丹,阿拉善和硕特部祖和啰理率领属下迁移至甘肃北部边境即今阿拉善左右两旗地界,并经过长达20余年的迂回曲折,终于1697年服属清朝被编立为扎萨克旗。阿拉善和硕特部作为卫拉特蒙古的一支,与青海和硕特部、准噶尔部、达赖喇嘛地方政权等当时盘踞在内陆亚洲的这些政权在血缘、地缘和政教关系上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受到了康熙帝及其后雍正帝的格外重视。在1696年的昭莫多战役、1715年的哈密保卫战、1720年的进军西藏、1730年的对准噶尔战争中,阿拉善和硕特部王公及其属下兵丁都发挥过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为其可汗主子清朝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1725年为监视“罗卜藏丹津之乱”后的青海和硕特部,清朝又将阿拉善和硕特部迁移至青海博罗充克克地方居住,后1732年返回阿拉善地方。该行文发出日期是乾隆四年即1739年的农历十月二十八日,而就在同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阿拉善和硕特部第二代扎萨克王爷阿宝因病去世于定远营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合编:《清朝前期理藩院满蒙文题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卷,第12篇,《管理理藩院事务怡亲王弘晓等题厄鲁特扎萨克多罗郡王阿保病故请准其次子承袭本,乾隆四年十二月十一日》,第60-62页。,结束了其自1709年始的扎萨克王爷生涯。从这件行文中的“理藩院咨文已故厄鲁特郡王额驸阿宝旗”一语可知,当时理藩院是明确知道阿宝死讯的。从阿宝死后即发此文询问事务可以推断,理藩院是想利用阿宝的死去,试图早早了断文中所记的事务。

青海:即青海和硕特部,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领主层为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1636年居住在天山北麓草原的和硕特部具有固始(国师)封号的首领图鲁拜琥率军南下,在准噶尔等部首领的协助下,一举歼灭了盘踞在青海湖周边的喀尔喀蒙古绰克图台吉部。1637年图鲁拜琥从五世达赖喇嘛处请封到“持教法王(Mon:šajin-i bariγci nom-un qaγan)”封号,自此遂称固始汗。其后固始汗又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占据了包括卫、藏、喀木在内的整个藏区。1642年,固始汗遵照忽必烈可汗布施领地于大师八思巴的传统,将卫、藏地方献给了五世达赖喇嘛,后再按照蒙古政治传统在达赖喇嘛下设立第巴(摄政)等官职,以此建立了达赖喇嘛地方政权。此外,固始汗还将水草丰美的青海作为领地分给其长子以下的诸子,又对物产丰富的喀木地区进行分配,以作为诸子诸孙的抽税区,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青海和硕特部。直至1724年“罗卜藏丹津之乱”被清朝平定为止,青海和硕特部曾是保护达赖喇嘛地方政权,及在途中支援蒙古各部和清朝人员前去拉萨办理事务的极其重要的力量。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指清朝时期喀尔喀蒙古四部全体供奉的黄教高僧。共传八世。乾隆四年当时,应为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罗布丹密多布。1727年至1736年间,雍正帝优待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给其建造了庆宁寺。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库伦仍有过多次迁徙,最终于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定居在了色尔伯河岸,即今乌兰巴托地方。库伦一词由来于该呼图克图的属民——沙比那尔(庙丁)的居住地。

商卓特巴:此一称谓来自西藏,藏语是phyag mdzod pa,汉译强佐。在西藏社会,特指管理高僧及寺院财产的人员。清朝时期的蒙古高僧亦有自己的商卓特巴,在此指管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财产、属民等事务的人物。

墨尔根代青额林辰:固始汗次子鄂木布长子之墨尔根台吉次子。其游牧地接近大草滩(在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一带【图一】,属青海和硕特部左翼。据本史料反映,墨尔根代青额林辰曾一度游牧至昆都仑河即今额济纳河下游居住,当时该地区归阿拉善和硕特部扎萨克王爷阿宝管辖。因阿拉善和硕特部与青海和硕特部王公、领主同是固始汗子孙,相互间有紧密联系,故阿宝称其为同族兄弟。这也是自1705年起康熙帝将幼小的阿宝养育宫廷,指配为额驸,以此利用阿拉善和硕特部来影响青海和硕特部的直接原因①齐光:《大清帝国时期蒙古的政治与社会——以阿拉善和硕特部研究为中心》,第100-102页。。

【图一】18世纪前后的青海和硕特部游牧图

回人达赖伯克:即本文主要探讨的人物。据上述史料内容可知,此达赖伯克出身于“大乡(Man:da xiyang)”,而“达赖伯克”一语,来自蒙古语的dalai beg。“达赖”是封号,“伯克”是职位,想必是由其蒙古领主授予的。从青海和硕特部领主墨尔根代青额林辰请求额驸阿宝抓捕达赖伯克一事来看,达赖伯克应是墨尔根代青的属民。不然墨尔根代青额林辰不会擅自指某人为其属民,也更不会请求阿宝去抓捕。在以“领主—属民(Mon:noyan—albatu或ejen—qariyatu)”关系为基干的古代蒙古社会,人的隶属关系是十分明确的,这在《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等诸多蒙古法律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述。另外,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商卓特巴所言“此回人初称伊乃无主子之回人,方使其与我沙比那尔同住一处”也可看出“领主—属民”关系在当时的蒙古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从达赖伯克最终于康熙四十六年至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库伦居住的事情可知,达赖伯克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康熙朝中前期即17世纪中后至18世纪早期时段。

据该档案史料可知,达赖伯克所言走过的地方如下:

俄罗斯查干汗(Mon:caγan qaγan):即蒙古人对俄罗斯沙皇的称谓。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民族。16世纪,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控制的莫斯科公国在沙皇伊凡四世的时候先后攻灭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国,以此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其后,从1578年叶尔马克启程向东始至1619年建立叶尼塞斯克为止,沙皇军役人员沿着西伯利亚发达的水系,陆续建立多个城寨,先后占领了鄂毕河、叶尼塞河的广大流域。17世纪初期,沙皇俄国以托木斯克为基地,不断向南向东进行扩张。不过,他们虽然能轻易吞并居住南西伯利亚的一些森林小部落,但当遇到准噶尔部及喀尔喀蒙古右翼扎萨克图汗家系的阿勒坦汗等强大力量时,其军事扩张就变得难以为继。因军事上无法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沙皇俄国便利用和平手段派遣使者至蒙古首领处进行说服。据沙斯季娜所著《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①沙斯季娜著,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七三级工农兵学员及教师译:《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内部参考本),商务印书馆,1977年。载,沙皇俄国使者曾几次劝诱阿勒坦汗表示臣服沙皇,但都遭到了拒绝。不过这种和平的手段带来了和平的回应,1620年代阿勒坦汗曾向莫斯科派遣过几次表示友好的使者。1639年稍前,阿勒坦汗还致书俄罗斯沙皇,要求准许其使臣经过俄罗斯领土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及耶路撒冷、基齐尔巴什和印度,以作为阿勒坦汗协助沙皇使者到明朝贸易的条件②参见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编、厦门大学外文系译、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校:《十七世纪俄中关系》,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卷,第1册,第49号文件,“1639年迟于4月8日,军役贵族瓦·斯塔尔科夫使团到蒙古阿勒坛汗处的出示报告摘要——关于让俄国使臣过境去中国的谈判和关于中国情况的报道”,第160-161页。。而在卫拉特蒙古,情况也与喀尔喀蒙古类似。在整个十七世纪,喀尔喀、卫拉特蒙古各部都与沙皇俄国有过往来关系,其中17世纪20年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居住,可以说是当时的蒙古与俄罗斯关系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次事件。西迁后的土尔扈特部虽远隔万里,但并没有断绝与卫拉特、喀尔喀蒙古诸部及达赖喇嘛地方政权之间的联系。在1640年于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领地召开的“喀尔喀—卫拉特会盟”上,即有土尔扈特部首领和乌尔鲁克的身影。此外,土尔扈特部因其汗权的继承需要达赖喇嘛授予的蒙古传统封号及印章的保证,所以常派使者来拉萨朝见达赖喇嘛。因土尔扈特部的存在及与其关系的延续,蒙古诸部前去土尔扈特及周边沙皇俄国统治区域进行商业活动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大。此外,与明朝及后续的清朝的贸易常被清朝切断也是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积极寻求向“西方”打开出口的重要原因。也是达赖伯克前去“俄罗斯查干汗处”进行交易的前提。17世纪后半期当时在沙皇俄国内部,是著名皇帝——彼得大帝执政的时期,沙皇俄国正试图努力学习西欧,推行改革,继续增强国力。

孔克尔汗:来自波斯语的 khūn kār ,意思即暗杀者、刽子手,后来专指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在本文中,特指17、18世纪的蒙古人对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称呼。“孔克尔”一语,有很大可能是经过哈萨克传入蒙古的。据乾隆朝时期的满文档案记载,当时哈萨克人认为其统治阶层起初是从“孔克尔国”来的①李保文等编:《清代中哈关系档案汇编(一)》,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第75篇,《【军机处】奏查哈萨克汗世袭源流事片,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第180-182页。。另外,西迁后的土尔扈特也曾在沙皇俄国的压力下被迫出兵协助俄国与奥斯曼帝国进行过战争。卫拉特、喀尔喀蒙古诸部因此也会经常听到关于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消息。又据《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载,1637年前后喀尔喀蒙古的阿勒坦汗曾令其“一名使节经莫斯科去土耳其苏丹王处”,同时“阿勒坦汗不仅打算同‘土耳其苏丹王及红头王’建立贸易关系,而且还设法和他们建立外交联系”②沙斯季娜著:《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内部参考本),第50-51页。等语,证明在17世纪前半期,卫拉特、喀尔喀蒙古诸部积极寻求与奥斯曼帝国建立关系。而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当时科普鲁卢家族连任大维奇(宰相),其正是国力鼎盛,商贸极度发达之时。

噶萨尔巴锡汗:即前述喀尔喀蒙古阿勒坦汗所言“基齐尔巴什”的汗,指当时占据整个伊朗、阿塞拜疆及阿富汗部分地区的突厥人建立的萨菲王朝的国王。1638年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菲王朝之间签订和约,自此阿塞拜疆地区逐渐恢复了与沙皇俄国及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同时17世纪的萨菲王朝非常鼓励商业,据说以伊斯法罕为中心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上述喀尔喀蒙古阿勒坦汗所言的“红头王”,也在指此噶萨尔巴锡汗。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和平协定的签订,为商贸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相互间的频繁往来,促进了萨非王朝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有力环境下,达赖伯克可以在萨非王朝境内,或通过该地前往印度进行商贸活动。

印度奥齐尔图(Man:ocirtu)地方:或在指莫卧尔帝国统治时期的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地区,该地穆斯林众多,商业发达,伊斯兰文化甚是繁荣。17世纪后半期当时,正是莫卧尔帝国第六位皇帝即著名的奥朗则布执政的时期。他开疆扩土、勤于政治、鼓励商业,将国力推向了鼎盛。另外,我们知道莫卧尔帝国是中亚帖木儿后裔巴布尔创建的政权。帖木儿自小深受察哈台汗国统治阶层的影响,常以成吉思汗的后裔自居。而其后裔巴布尔建立的莫卧尔帝国的“莫卧尔”一词,也在指蒙古。虽然莫卧尔帝国皇室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但将其血统看成是来自于成吉思汗,当时这在强调其帝国的统治合法性上是很重要的元素。所以,17世纪蒙古本部属下的穆斯林商人前去莫卧尔帝国经商,就有了很多可以对话的条件。

巴勒布:即今天的尼泊尔地区。蒙古语的“balbu”一词,由来于藏语的bal po,即在指尼泊尔。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早期时段,尼泊尔仍受新马拉王朝的统治。与达赖喇嘛地方政权之间,两地关系友好和平,商贸往来非常频繁。

土伯特(Man:tübed)地方:即蒙古人对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地区的称谓,后来传入满文。1642年,青海和硕特部固始汗依照大元帝国可汗忽必烈赐予八思巴领地的传统,将征服到手的卫藏地方献给了西藏格鲁派教主五世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即被赋予世俗权力,以此建立了达赖喇嘛地方政权。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摄政桑结嘉措却秘不发丧,仍以五世的名义诱导噶尔丹等与清朝对峙,终使噶尔丹身败名裂。因此桑结嘉措也于1705年被青海和硕特部的拉藏汗擒杀。但各方使者与商人,并没有停止在该地区的活动。尤其是作为保护达赖喇嘛地方政权大后方的青海和硕特部各大领主,在拉萨常以统治者自居,这可能也是达赖伯克经过西藏返回青海的重要原因。

商南多尔济喇嘛:即漠南蒙古归化城扎萨克大喇嘛。因归化城土默特部与清朝皇帝之间特殊的隶属关系,商南多尔济自小作为康熙帝的伴当被养育在了紫禁城宫中。噶尔丹战争期间(1688-1697),商南多尔济曾被康熙帝派往噶尔丹及喀尔喀蒙古首领处。1696年昭莫多战役之后,又被康熙帝派到西宁驻扎,一面除安抚青海和硕特部众领主之外,一面收集情报并监视青海和硕特部、达赖喇嘛地方政权及准噶尔部的活动。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原件中专有商南多尔济的秘密奏折,日本著名清史学家楠木贤道对其有过详细研究①〔日〕楠木賢道:《康熙帝的亲信商南多尔济奏折》,日本《历史人类》,第34号,2006年。。

侍卫阿南达:乌弥氏,八旗蒙古正黄旗人。祖上为察哈尔林丹汗部下巴赖都尔忙来,1635年前后领230户人归附皇太极,随即被编入了八旗。1688年噶尔丹进攻喀尔喀时,身为侍卫的阿南达被康熙帝派往噶尔丹处调停。随后1690年的乌兰布通战役时,召集喀尔喀蒙古抵御噶尔丹军队。1696年昭莫多战役,阿南达亲率蒙古兵参战,随后又领阿拉善和硕特兵驻扎在布隆吉尔河一带,以防止噶尔丹逃往拉萨并搜集准噶尔部的情报。1697年后,与商南多尔济一同驻扎在了西宁。康熙四十年卒②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卷281,阿南达部分。。

侍卫克锡图,八旗蒙古正白旗人③《八旗通志初集》卷171,名臣列传31,正白旗蒙古世职大臣,克锡图部分。。

三、达赖伯克的行商路径及其背景

此件行文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阿拉善和硕特部第二任扎萨克王爷额驸阿宝,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其心腹商卓特巴去信,讲出达赖伯克的事由,以此试图逮捕达赖伯克回阿拉善旗。时商卓特巴的答复是:达赖伯克起初说自己是无主子的回人,若果真是阿宝的属民,希望迅速搜捕拿去。但是阿宝为了妥善办理此事,没有立即逮捕达赖伯克,而是呈文理藩院,请求得到理藩院的允许后再去收捕。因为雍正四年理藩院曾以擅自管理不该管之事为由严厉弹劾过一次阿宝④齐光:《清朝镇压“罗卜藏丹津之乱”与阿拉善和硕特部》,日本《社会文化史学》,第50号,2008年。。接到阿宝的请求后,理藩院咨文商卓特巴,令该处查明达赖伯克的身世及如何居住库伦等之情由后上报。于是,商卓特巴查明后向理藩院报告:基于达赖伯克本人的言语,坚称达赖伯克不是阿宝的属民,而是游走各地随意经商的回人。得到这种报告结果后,理藩院再咨文阿拉善旗,令其明确报知达赖伯克的身世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以期再办。

此处最为关键的,既为达赖伯克向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商卓特巴明言了其是无主子之回人一点,商卓特巴正是据此才没有向理藩院交出达赖伯克的。那么,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呢?如前所述,达赖伯克应为青海和硕特部墨尔根代青的属民,若不然墨尔根代青不会特意要求阿宝前去喀尔喀蒙古抓捕。若墨尔根代青恳请阿宝前去喀尔喀蒙古抓捕不是他属民的人,那么这在当时“领主——属民关系”非常牢固的蒙古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也是违背传统和法律的。史料中的墨尔根代青曾一度游牧至阿宝管辖的昆都仑河一带,此事应发生在1724年即雍正二年以前。因为经过“罗卜藏丹津之乱”的平定,雍正二年被迫服属清朝被编立为旗、佐领及划定了游牧地后的青海和硕特部,已失去了自由移动的权利和实力。那么,达赖伯克为何向商卓特巴说自己是无主子之回人呢?这是因为经过雍正元年至二年的“罗卜藏丹津之乱”,原属青海和硕特部领主的回人、番人等属民,作为年羹尧与雍正帝商定的“善后事宜”,大部分被清朝划为内省直辖民,小部分还被编为土司辖属①台湾“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77年,第26辑,《年羹尧,奏陈剿抚西海等地番回事折,无年月》,第431-432页。。雍正二年当时,达赖伯克正在喀尔喀蒙古经商,理应听到了这一消息,为此不认为自己是有主子的人,也因此否定了与青海和硕特部墨尔根代青家族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判断,达赖伯克于康熙四十六年前去喀尔喀蒙古之后,没有马上投靠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因为当时他是有主子的人,基于蒙古社会的传统商卓特巴不可以接纳这种人为沙比那尔。达赖伯克最终投靠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作为其沙比那尔于库伦定居的时间,应在清朝平定完“罗卜藏丹津之乱”的雍正二年之后,即被清朝强行切断了“领主——属民”关系后。

据此可以推断,达赖伯克并没有欺骗商卓特巴和理藩院,其所言当属真实。若其言相违,清朝定可通过寻找商南多尔济、阿南达等人的线索,将其治罪拿捕。所以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回人达赖伯克所言的周游列国行商的事迹是真实的。

至此,我们即可依照达赖伯克本人的言语断定曾为青海和硕特部左翼墨尔根代青属民的回人达赖伯克的行商轨迹:首先从西北甘青交界处的墨尔根代青领地出发→准噶尔部→沙皇俄国城镇(应在土尔扈特部及其周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萨菲王朝治下的阿塞拜疆和伊朗→莫卧尔帝国统治下的印度古吉拉特地区→尼泊尔→达赖喇嘛地方政权下的拉萨→青海和硕特部和内地接壤的西宁→北京→印度→哈密、吐鲁番地区→喀尔喀蒙古(参见【图四】)。

达赖伯克能够在东方各大帝国间自由行商的背景为:

青海和硕特部、准噶尔部、伏尔加河土尔扈特部同为卫拉特蒙古。1640年,以上这些卫拉特蒙古诸部与喀尔喀蒙古通过会盟,政治上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各部之间的人员及物品的往来都十分活跃、频繁。另外,该同盟建立当时,清朝占领漠南蒙古,切断了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与明朝的边境贸易。为了不被清朝的这种孤立政策所左右,维持稳定有序的贸易,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需要打开“西方”的出口。乘此形势,善于经商又是穆斯林的青海和硕特部领主墨尔根代青的属下达赖伯克,经过准噶尔部至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随后继续行商至周边的沙皇俄国及奥斯曼帝国,又因印度莫卧尔帝国奥朗则布鼓励商贸,而由伊朗到达印度。再因当时的西藏受青海和硕特部的直接保护而经尼泊尔到拉萨进行商贸活动。其后还常往来于青海和西藏之间。再因当时的清朝正极力搜集西藏及青海和硕特部的情报,故达赖伯克受到驻扎西宁的商南多尔济、阿南达等康熙帝亲信的特别优待,遂到北京经商。其后墨尔根代青可能令达赖伯克再走一次“西方”,可是1707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康熙帝施加压力于青海和硕特部,要求其不得向准噶尔部派遣使者及商人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编:《清内阁蒙古堂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册,《颁降厄鲁特策妄阿拉布坦之敕书》,第539-545页。。随即尊重康熙帝的意见,墨尔根代青停止了派遣达赖伯克通过准噶尔去“西方”的计划,转而将其派往已经服属清朝的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处经商。可惜16年之后,青海爆发“罗卜藏丹津之乱”,在这场战乱中被清朝强行切断了与旧主间的从属关系的达赖伯克,不得不加入沙比那尔籍,倚靠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来过活。

【图四】达赖伯克行商路径示意图(笔者手绘)

结语

首先,达赖伯克的事迹反映了蒙古传统社会中“领主——属民”关系的一个特点;即一旦结成主从关系,不管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多么遥远,不管从事牧业、农业还是商业,双方人之间的主从关系仍然维持不断。这可能也是古代蒙古社会中的领主、台吉们各自都有自己商队的一个重要前提。想必1218年前后蒙古汗国向花剌子模派遣450人商队时,其中的商人与成吉思汗及其后妃、诸王、大臣之间也是以这种关系为纽带的。

其次,因清朝占领漠南蒙古后切断了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与明朝的边境贸易,故1640年召开会盟前后,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开始寻求与“西方”的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萨菲王朝及莫卧儿帝国建立关系。为此,在喀尔喀、卫拉特蒙古诸部与清朝相对峙的17世纪后半期,青海和硕特部领主属下达赖伯克积极出走“西方”进行交易,其足迹已遍布以上这些帝国。而18世纪初期清朝控制喀尔喀蒙古和青海和硕特部,并与准噶尔部对峙之后,达赖伯克出走“西方”行商的事业也不得不宣告结束。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沙皇俄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尔帝国及大清帝国,都是在 13—14世纪期间被蒙古帝国占领过的地区或在其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政权。从17世纪蒙古领主属下的穆斯林商人积极行商于以上这些帝国间的事情,可以判断已过去的蒙古帝国的传统在当时的蒙古社会及各大帝国内,即使其容易被后人所忽视也依然发挥着作用。

猜你喜欢

伯克蒙古青海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大美青海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我的蒙古 我的草原
新高 特雷·伯克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青海行七首(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