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优化形态学教学的探讨
2015-01-29陈燕春刘焕彩周风华接琳琳蒲雷东鞠高海玲刘永新孙秀宁
陈燕春 刘焕彩 周风华 接琳琳 蒲雷东鞠 杰 高海玲 刘永新 孙秀宁
(潍坊医学院1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2临床学院,3病理学教研室 山东261053)
高等医学院校的使命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掌握基本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的科研素质。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方式仍然偏重于传统的教与学,教师的传授与学生被动的接收,使学生们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多感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不易接受,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考试结束后很容易忘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针对传统医学教育的弊端,教育界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尝试改进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均有一定效果,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的科研素质方面仍有欠缺,所以有必要探寻新的教学思路。钱伟长院士在谈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说:“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科研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层次的关键[1,2]。因此,高校科研工作的合理开展将对推进教学研究、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等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形态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学内容非常抽象,而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容易理解,因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在形态学学科教学中,我们通过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从中凝练出促进形态学教学的策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1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随机选取8个班为实验组,其余8个班为对照组;根据自愿原则,实验组每班选取5-6人,共45人参与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依托的科学研究。对照组没有人参与科学研究。
2.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实验组学生每3人组成一个科研小组,协作、配合,由1位教师指导,按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要求完成科研课题,根据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指导教师提出促进教学的策略,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形态学教学,并在实验组班级课堂及实验授课时予以实施。对照组学生则接受传统的课堂及实验授课。
2.1科学实验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自行设计课题,内容为指导教师熟悉领域或与其正在进行中的科研课题相关,或者选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科学研究。整个课题从设计、实施、数据收集整理,到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全程自主参与,而指导教师则给予全程指导,纠正错误,并把自己科研心得、相关理论的最新进展等传授给学生。
2.2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策略及实施
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下述发现:①学生们对于科研课题的设计比较陌生。科研课题设计好比一项工程的蓝图,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的成败;②学生们对课堂上讲述的部分概念的理解比较浅,甚至模糊,严重影响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因此学习兴趣不高。③学生们动手能力有待提高,这与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传统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动手机会少,而且教师指导也不足,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科研意识淡薄。④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进展、新理论比较感兴趣,能增强他们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⑤实验过程中的协作、配合能力待加强。
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制定了相关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传授、纠正错误等,比如:①在理论课及实验课中均在适当时候引入科研设计内容,使学生们了解科学研究是怎样的一门科学,消除他们对科学研究的陌生感。②对于教材当中部分较难理解的定义或内容,充分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验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如讲解嗜酸性和嗜碱性概念的时候,学生会死记硬背,记忆不深刻,但如果让他们参与HE染色的全过程,了解染色的原理,通过染色过程中观察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液的颜色,就会深刻理解为什么嗜酸性物质会染成红色,而嗜碱性物质却染成了蓝色。而且学生的参与,不仅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促使他们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对一些相关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③适当缩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增加需要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增加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实验。首先几个学生要相互配合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再对大鼠行心脏灌注固定,然后剥离脊髓,梯度蔗糖脱水,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再进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尼氏体的变化。学生的参与,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④在讲课当中充分结合教师自己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讲述目前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科学实验过程中提出的促进教学的策略,在对实验组班级授课时予以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3.效果评价
为了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做出充分、合理、科学的评价,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做了以下调查和分析。
3.1调查问卷
学期末对实验组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科学研究对于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施过程中的建议等等。
3.2考试及成绩分析
考试是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形态学考试分为理论课考试和实验课考试两部分。对于理论课考试,我们在命题过程中,适当增加了一定量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试结束对试卷总成绩及不同题型分别进行分析,实验课是检测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手段。我们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形态学切片形态的辨识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结 果
1.调查问卷结果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参与科学研究的84名学生,约90%非常欢迎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约7%的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相差不大,约3%学生认为该方法难度较大,不太容易接受。
2.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结果
期末考试总分数=70%理论课成绩+30%实验课成绩。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理论课考试,实验组同学平均高出对照组同学约7.5分,且90分以上的同学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对卷面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同学综合性题目的正确率约为83%,对照组同学的正确率约为7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课考试分数,实验组同学平均91分,对照组同学平均82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讨 论
形态学是医学生了解人体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基础课程,内容繁杂、抽象,传统教学强调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背”,以“填鸭”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原本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抽象的概念变的具体,学生易于掌握,且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
1988年,丹麦学者Jensen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这种影响大体上是积极的,且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远远大于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国内外学者大都认同合理科学研究的开展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高校师资的培养和教学水平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也给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教师发现学生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提供了机会,为科学研究优化形态学教学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在形态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科研成果,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最终形成“科研活动开展—教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的良性循环[3],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科学研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素质。
传统教学方式模式为:教师参照教科书和相关参考资料,课前常规准备课件、讲稿,而课件可能多年不换或者仅做微调,很难吃透教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研究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的工作,它不但需要在前人摸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且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前查阅文献,准备相应知识点,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实验方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课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会讲,而且还要精通科学实验,掌握相关前沿知识,有意识的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如实验技巧、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4]。另外,教师指导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可以从中发现教师在讲课中的不足,学生的缺点,学生想要什么,从而在教学中提高、改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形态学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的科研素质。
现在的医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渴望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复读”给他们,这不仅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让他们觉得课本内容呆板、乏味,脱离实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仅仅把已有或固化的知识转授给学生,更注重了科学态度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增加,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丰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极强的科学,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受病魔侵蚀的患者,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将会危及患者生命,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始终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的科研素质。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工作态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本研究以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依托,从改善晦涩难懂的形态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出发点,在形态学教学中将科研促进教学的策略带入课堂,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枯燥无味的纯理论课变的丰富多彩,拉近了课堂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距离,不仅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也真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对形态学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1]葛文君.关于高等学校科研促进教学的几点思考.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9):1-3
[2]卜迟武,杨绮云,徐克非等.结合科研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0-271
[3]王险峰,陈建宏,钟毓娟.C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3-14
[4]周珏宇,石嵘,余海浪,等.医学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