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促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
2015-01-29皮特曲格黄敬东刘云清
皮特曲格++黄敬东++刘云清
1 引言
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二小学校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温江区柳城镇腹心地带。学校始建于1965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美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后获得“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温江区人才开发示范单位”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作为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东二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学校所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促进了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助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2 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的现状分析
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良好 学校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先后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未来教室、移动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红领巾电视台、录播教室、互动教研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建立了学校园网站,无线网络已覆盖全校,全校每一个班级都配备了交互液晶班级多媒本,校园网通达全校各办公室及所有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已建成了满足全校师生开展创新学习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99%的教师获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证书。学校所建立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远教资源在内已达200 G。
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创新应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由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由电教中心主任、后勤主任及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发展规划及工作重点,并把信息化应用工作列入每学期学校工作目标,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来抓。后勤主任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确保学校每年对学校作息化工作的经费投入。
成都市实施了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使得本校的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怎样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的条件,最大化地发挥现有的技术设备的效益,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效益,学校提出了走用教育信息化促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办学之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办成能体现未来教育理念的信息化特色学校。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并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具备优越的信息化创新应用外部条件 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旨在鼓励“互联课堂”技术方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城乡学校互联互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现代化,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并在各项目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激发项目学校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协作交流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首批项目学校,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搭建了一个实践和探索的平台。
3 以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为抓手 推动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
开展“一对一” 数字化学习项目实践活动 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其教学方式大多数仍采用讲授式教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以教为中心,以授为方式。先教后学,教了再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重复机械训练为主。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在这种课堂学习方式下,学生往往成为接收机器,缺乏自主学习的方式,丧失了自主探究、自我创新的发展空间。为构建以“学生中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学习方式转变,学校依托中央电教馆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活动。
2010年至2013年,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让学生“探究性阅读”在“个性化体验”中“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让学生“动手做”,在互动中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在“问题中思考”,在任务驱动下“探究学习”的探索实践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让学生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在“个性需求”中“自主学习”的探索实践活动。为此,学校整合了信息技术中心与教科室的资源,成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负责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实践教研组,下设由信息中心负责人主抓的互联课堂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指导小组、由教科主任主抓的项目活动实施方案研究指导小组和由各项目学科教研组长主抓的项目活动实施小组,三组联动定期共同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教学研究。
从2010年以来,学校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之课题研究中,英语教师冯宇的视频课例荣获全国一等奖,数学教师刘志芳的作品分获全国一、二等奖,均在“互联创未来”项目作品交流会上,为来自全国的项目学校的老师,作了经验交流发言。2013年6月中央电教馆“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调研组专家及省、市电教馆领导,到我校实地调研“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地肯定。也通过参与该项目活动,促进师生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
开展网络环境下远程合作备课项目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充分利用现代云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学校依托中央电教馆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和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崔家庄小学结对开展了旨在促进小学生能读会写的网络环境下远程合作备课和班级亲子阅读项目的教学与实践探索活动。
异地三校教师通过网络讨论、教研,结成合作伙伴。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三校的教师们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共同探讨洋溢着亲情的《外公是棵樱桃树》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精心设计读书单和他们一起读进去,又领着他们从书里走出来走进生活。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和家长、老师在一次又一次思想的碰撞中,对爱的理解更透彻更全面,教师、学生、家长在此活动中共同成长,促进了学生学习及教师专业成长。
本校参与项目活动的学生制作的电子数码故事,在全国项目评选中两个分获一、二等奖,项目组教师的作品有两个分别获二等奖和优秀奖。2013年3月31日,在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网络条件下促进小学生能读会写项目作品交流暨项目专家主任会”上,本校罗霞老师作为成都市的代表,应邀作了“爱在共读中升华——《外公是棵樱桃树》班级亲子阅读活动”案例交流发言。与会专家肯定了该案例所展现的利用网络将“相隔遥远”的两所学校有效联系在一起,老师们结成合作伙伴,开展网络讨论、教研;孩子们通过书信,成为书友,实现共读一本书的项目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开展网络环境下远程互动教研实践活动 随着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使区域内的城乡学校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校作为“东二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于2012年与崇州市的农村学校中山小学结为对子,以促进城乡两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均衡发展。两校开展了名师送教、结对帮扶、合作备课、共研共享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型高效的教育教研形式,来提升两校集体教研的实效。使得跨区域的城乡学校,实现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进一步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为此,2013年9月两校依托成都市教育专网的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平台,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远程互动教研实践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学校的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为主导,以赵丽芬老师执教的《“扫一室”与“扫天下”》一课为载体,通过网络视频,开展两校网络环境下的远程集体备课、远程集体观课、远程集体评课及研讨等活动。第二阶段由中山小学的四年级数学教研组为主导,以朱珊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为载体开展活动。两校老师通过网络视频开展备课、上课、观课、评课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开展多学科的项目学习活动及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社团活动 互联网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助推了各学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所进行的深层次教学改革。本校作为首批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学校,与彭州九尺小学结对互助,在科学、语文、数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开展了项目学习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园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9年起,两校参与项目学习的全体师生,根据自主选择的项目研究内容,有的走出教室展开有关社会、居住环境及水资源、风土民俗、环境治理、交通状况等调查,有的走出教室进行植物栽培、动物养殖、自然现象、生活中的数学的研究(如寻找左旋蜗牛、饮用水的研究、看月亮、树叶的面积、球的弹性等),广泛开展多样化的项目研究学习。参与项目学习的师生还通过网络,在戴尔项目的网络平台上,与九尺小学师生进行网上互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发现、研究成果、发表作品。两校师生共同进行项目学习、共同进行探索、研究,在互动、互学中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通过城乡学校互联互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学生信息技术社团活动中,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电脑绘画、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以及电脑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009年以来,学校在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活动选拔中,项目组教师的项目作品有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16人次的作品获全国优秀奖。另有150余名学生的作品分获全国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在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爱好的培养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培训及考试,已有280人次获各级各模块证书,其中有60人获铜牌证书,20人获银牌证书;6人获金牌证书,本校学生参加成都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机器人)比赛分获一、二等奖;近三年来,本校学生参加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项目)比赛,共有33名同学获市一等奖,学校连续三年获市团体二等奖。
通过开展“互联创未来”项目学习实践与探索,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与研究,学生课堂学习方式更具自主性、交互性、多样性和主动性,更加个性化,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以研究性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具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