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2015-01-28卓启江

中华建设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路建设

卓启江

【摘 要】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峻,交通行业发展面临的生态保护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现阶段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有针对性的论述了生态恢复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破坏;生态恢复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设施的建设正迅猛发展。目前国家级和省级交通道路网基本建成,截至2012年底,我省公路里程合计1541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71.4公里,一级公路1.0476万公里,二级公路2.2143万公里,三级公路1.5136万公里,四级公路9.3971万公里。农村公路达14.0714万公里。

但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如:土地资源的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据有关资料计算,每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最高可达5~7公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量达5000万吨。如何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我国也是其它很多发达国家公路建设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题,下面就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和生态恢复措施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1. 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

1.1 公路路域内水土流失。

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的最常见的生态问题之一就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问题。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会破坏土地原有形态,也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干扰土壤和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堑的开挖、路堤的填筑等施工,这些都会使当地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进而打乱了土壤本身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现象。除此之外,在施工期间取土场、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往往会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1.2 建设期和运营期产生各种污染。

(1)公路工程建设产生大量土石方、施工噪音和废水,这些新产生的污染集中附加在原本和谐的生态体系中,扰动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生态和周边的社会环境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动土等所产生的扬沙和浮尘会漂浮在空气当中,从而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施工中各种机械作业时难免会发出噪音,对人身健康产生威胁。在公路建成通车之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大幅增加,因而不可避免的加重了空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发出噪音,不仅会使人产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而且还会引发周边动物的习性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生活。

1.3 对生态景观的切割、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由于公路建设的规模较大,割断了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过密的公路网对自然景观资源带来严重的危害。破坏原用地下水系,导致干湿平衡破坏,使得树木因变化而死亡。公路建设还有可能穿越旅游景区,难免会对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化景观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为了更好地发展地区经济,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道路工程建设所引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保障地区可持续长远发展。

2.1 合理选线,将生态设计理念注入交通规划中。

制定交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水系、植物等自然因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自觉维持,以达到交通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在交通选线过程中要寻求一些新途径,综合地、全面地从整个工程环境的角度来考虑道路走向和空间位置,使线路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尽量保护土地资源,避免与排水等基础设施相抵触,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头等),使环境破坏降到最低。

2.2 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

公路建设应该打破“先施工后绿化,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按照“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程度地恢复”的原则,在建设的同时进行生态恢复,避免相互脱节带来的生态问题。在施工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态恢复:

(1)多举并措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间,除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环保知识的培训,还要完善施工期间方式水土流失的临时设计,合理安排路基芦花防护的工期,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现象。首先补充足够的新填筑路基和新开挖路堑的临时排水设施预算,可采用编织袋装土码砌成排水槽,设置临时当睡袋。其次可适当提前路基坡面绿化防护工期,在坡面成型后马上进行简易喷播植草防护,及时进行绿化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加剧、污染地面水源。

(2)控制“环保绿线”保护原有植被。 “环保绿线”即挖方边坡的坡顶线、填方边坡的坡脚线、零填零挖断的路面线。施工期间严格讲施工红线控制在环保绿线范围内,不破坏环保绿线外的一草一木。对环保绿线的树木砍伐要分三步走,即核查、确定、砍伐,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建设理念,对有保护和景观价值的树木全部移植。对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清表土要集中堆放,以备路基生态绿化防护使用。

(3)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促进道路建设的持续发展。节省土地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合理解决路基填料的短缺问题。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新材料作筑路材料,既免去了工矿企业为储放灰渣征地和污染治理的费用,同时也解决了路基材料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采用新材料还可以减轻一些环境污染,如采用乳化沥青替代传统的沥青,既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也减轻了施工中的沥青烟气污染。

2.3 因地制宜,采取合适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有效地把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根据不同的段落和不同的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endprint

2.3.1 土地复垦技术。

土地复垦系指将修路中被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按预定的目标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在确定复垦目标时,一般也包括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容。有些土地复垦技术,例如,生态农业、生物(植物、微生物)、施用有机肥以及复垦土壤侵蚀控制等,在高速公路不同的临时用地类型上进行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土地复垦技术包括工程复垦和生态复垦。对遭到严重破坏的土地,一般先采用覆盖表土、平整压实等工程措施进行恢复改造。这项技术不仅先进,而且其产品已实现了产业化。对已严重丧失生产力的土地,利用豆科植物、微生物或有机肥等进行改良,加速土壤熟化,恢复生产力。对已具备恢复植被的土地,因地制宜确定复垦目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或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合农业系统,达到既恢复生态,又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2.3.2 生物环境工程技术。

(1)所谓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是将生物措施与传统的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技术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环境基础工程,利用工程措施或土壤侵蚀控制技术等为植物恢复或创造生长的环境条件;二是植被营建工程,根据立地条件,正确选择植物品种,这是整个技术体系中的关键,应选择多年生、根部发达、茎叶低矮、水源涵养能力强、抗旱、耐瘠和可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尽可能选取当地品种栽植或直接播种,以便达到快速恢复植被的目的;三是植被养护工程,对营造的植被实行相应的后续管理,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2)我省公路建设中路基坡面的生态恢复与防护也常采用这一技术。先用工程措施如水泥网格、浆砌石网格或由空心砖建成的多孔挡护结构等防护技术稳定边坡,并为下一步种植植物创造条件;然后在坡面铺草皮、植树种草等,将传统的边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力学、水文学、环境学和美学功能的防护结构,既加强了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又恢复和改善了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2.3.3 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

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预测公路景观组成元素及受其影响的土地变化特点,结合公路建设与营运的特点,设计恢复型植被景观,如在路基边坡、平台、中央分隔带等营建绿化带。不仅可以恢复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绿化美化公路的景观环境。这一技术主要用来改善道路的交通环境和条件,使道路周围的环境与线形流畅优美的道路配合协调。合理的景观恢复工程设计还可以诱导视线和防眩。

3. 结束语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因此,如何在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恢复,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交通建设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道路交通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编制说明,2009.7.

[2] 刘朝晖.高速公路路域景观恢复工程设计研究[J].交通环保,2000,21(6):27~29.

[3] 高更君,黄卫.论公路建设中的土地复垦问题[J].公路,2001(5):87~89.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12-03-898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路建设
浅谈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地区公路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探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要点
路桥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运用
浅谈履带吊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云南省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比较及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