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5-01-28王龙吴磊丁立刚冯嫦
王龙 吴磊 丁立刚 冯嫦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中高职衔接的概念、发展现状与内涵。通过分析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课程与授课内容重复、管理制度与教材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中高职衔接教学与课程标准、职教集团平台下建立监督与协调制度、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促进教学资源一体化等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对策 人才培养 教学与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18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922.9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1%。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674.6万人(含大专成人教育形式学生),占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比例的56.3%。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劳动者对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毕业生已不再满足获取中职教育毕业证书和技能,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需求在不斷增长。然而,在国家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中,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混乱。为此,对现有中高职衔接教育进行反思,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中高职衔接的概念、发展与内涵
中高职衔接是指初中毕业生先进入中职学校(技校、中专、职高)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经过对口招生考试或高考,进入高职学习,深化中职教育学习的职业能力,获取高等职业教育证书,目前,“3+2”模式是主要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即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然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2年。
为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 “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适度增加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并且“高等职业学校可单独组织对口招生考试,优先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明确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衔接,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政策推出后,各省广泛论证,积极尝试。如广东省秉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理念,2009 年广东省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2010年广东省下发《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2010年广东省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的57个专业,面向广东省户籍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及持有招生专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且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开展对口自主招生。2013年广东省32所高职院校与149所中职学校对接,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招收近5万名应届初中毕业生。
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中职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一是有利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二是为优秀中职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一条阳光大道,同时更多地吸引社会关注中职教育,报考中职学校,解决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不足等难题;三是中高职衔接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的生源,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经济发展。
2 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高职衔接教育形式的开展,一方面终结了中职毕业生中职教育就是“终结性教育”的形式,使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另一方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各种弊端开始显现,以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机械类专业为例,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
中高职衔接中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涉及到中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关系到中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发展。中职和高职分属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理应不同,然而,现有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交叉混乱现象。以广东省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中职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中等应用型和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等应用型和实用型技术人才,但技能和高技能两者的差别,无定量依据,实际难以准确把握。从学生就业岗位看,中职、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都集中在生产一线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等典型机床操作岗位,不同的是职业生涯升迁速度有所区别。
中职毕业生出现升学和就业两种选择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定位不清现象。以就业为培养目标,就会过于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理论教学,以升学为培养目标就会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技能的培养,目前尚未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最佳切合点。
2.2 课程体系与授课内容重复度高
中高职学校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体现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项目载体,所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但目前缺乏规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以广东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表1为中高职模具专业典型课程结构。
比较中高职课程结构,可发现课程重复度较高,“金工实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中职课程名称“机械工程基础”)等10余门课程重复开设,只是课程名称稍有差别。同时,由于目前国家和各地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授课内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
从课程体系衔接实际人才培养效果看,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文化课脱节和技能“倒挂”现象。文化课脱节是指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出现不适应,感觉到比较困难的状况,尤其是高等数学和英语等基础课程。这种现象与中职学校强调技能培养、忽视文化课学习有关,也同时反映出中高职学校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理念的差异。技能“倒挂”指的是许多高职院校技能训练不如中职的现象,由于办学条件日益完善,且中职学校更加重视技能训练,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就出现了部分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如中职毕业生的现象。
2.3 管理制度不衔接、各自为政
中高职学校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即使同是中职学校,管理部门也不尽相同,如中专、职高属于地方政府办学,大多由教育局直接管理,而技校则由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局管理。中高职衔接主要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直接联系和衔接,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造成中高职衔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缺乏具体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的中高职衔接不是两个教育层次真正意义上的衔接。
2.4 教材不衔接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6年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2010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两个建设项目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飞速发展,更新速度较快,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材内容中得到充分体现。比较而言,中职学校同类教材建设速度相对较慢,现有中职教材大多采用高职同类教材的删减版本,部分课程直接采用相对简单的高职教材,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需要。而在实训教材方面,高职院校多以中职技能培训教材为基础,以实训讲义的形式出现在课堂,层次上没有明显提升,缺乏高职教育深度与特色。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育部關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l1]9号)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因此,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政府统筹管理、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课程标准,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随着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快速推进,原有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甚至没有标准)难以衔接的矛盾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规范、权威、且适应企业需要的教学和课程标准。为制定适应时代需要的标准,并且能够顺利推广,为中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提供规范,需要省级及以上政府教学主管部门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保证课程的前后衔接,避免课程重复开设与授课内容重复,确保实践技能有明显提升。
如广东省教育厅于2013年启动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通过竞争性招标,从全省遴选了第一批9大专业作为启动项目,其中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标准研制工作,项目组由来自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的专业人士组成。通过专业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9大专业制定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正编写基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专业教材,标准的制定为广东省中高职衔接规范教学及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3.2 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为中高职衔接工作提供监督与协调服务
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高职学校实施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但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涵盖了中职、高职两个阶段,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监督与协调,但整个人才实施过程牵扯到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的主管部门等相关各方,需要建立机构与组织协调中高职衔接相关工作。
目前,各地都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其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涵盖了中高职衔接各利益、责任相关方,可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承担中高职衔接的监督与协调工作。职教集团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派出监督组督查人才培养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3.3 联合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促进教学资源一体化,为中高职衔接工作提供具体方案
有了专业教学标准、实施过程中监督与协调,中高职衔接教学工作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来实施,在具体操作层面,建议对接的中高职学校与行业专家联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统筹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中高职学校开展衔接教育的同时,要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共享机制,促进中高职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办学经费有限,设备数量较少且较为陈旧,且高职院校具有师资资源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中职学校提供支持,建立共享式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中职毕业生质量,为升入高职院校学习打下基础。
4 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中国现代职教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关问题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各高职学院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中高职衔接从时间衔接迈向内涵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参与各方既要分工合作,又要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研究,及时解决衔接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有助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项目来源:广东省教育厅教研课题《广东省模具设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编号:jyyz201304)
参考文献
[1] 赵晓宁,毕万新.“3+2” 模式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15-16.
[2] 王寿福,章萍.中高职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8):25-26.
[3] 姚道如,戴之祥,汪涌.产业升级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38-40.
[4] 何玉宏,纪正广.中高职衔接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9):96-98.
[5] 包中碧,钟富平.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13(12):25-27.
[6]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 www.gov.cn/jrzg/2010- 07/29/content1667143.html/2010-07-29.
[7] 汤霞,王新桥.物流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2(23):1-3.
[8]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