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015-01-28刘长栓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镇固营小学050800
刘长栓(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镇固营小学050800)
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刘长栓(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镇固营小学050800)
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改进,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应坚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我转变了学习方式,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一、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时空里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学习中就应该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研究。我们要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就要为他们提供充分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索。
在数学课上我常常有意识地把时空让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提出一些喜欢研究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上新课时揭示课题之后,我总是喜欢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数学知识,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看到这个课题,你还想了解什么?”这样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刚刚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感到自己是在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中学习。接下来学生就会兴致高昂地带着所提的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研究中来。
比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钟面,知道了分针走一小格经过的时间是一分钟,分针走一大格经过的时间是五分钟之后,我接着说:“同学们,现在你还想提什么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兴致勃勃地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1.时针走一大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2.分针从12走到3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3.分针从12走到4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4.分针从12走到6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5.分针从12走到9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6.分针从12走到11经过的时间是多少分?7.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多少?8.秒针走一小格经过的时间是多少?9.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又该是多少呢?等等。
学生自己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的确让人刮目相看。这些问题有的由其他学生来回答,有的由提问题的学生直接自己解答,学生解答不出的问题,再由全班学生共同探索、谈论交流、共同解决。
由此可见,学生不是无话可说,不是没有问题可问,学生的心中藏着许许多多问题,有若干个想知道的问题,关键要看我们给不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说、让他们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时向学生投去赞赏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有时发自内心地说一句鼓励的话,还不时送给学生一颗颗智慧星;学生之间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所有的学生都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提供给学生交流合作、探讨的机会
建构主义学习原理强调知识不是外在给予的,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景中被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强烈探索欲望的情景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材料,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来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实验操作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合作。
例如,在教学“买书”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学过“生日”一课,对于统计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一上课就提出了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最喜欢哪些图书?准备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时,学生纷纷表示“该怎么办呢?该怎样解决呢?”有的学生想到了:“老师,我们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记录一下。”我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怎样统计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一下,讨论一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分工?让他们都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分工合作,交流探索,人人都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大家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掌握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怎样与同伴合作交流。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提倡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接受、消化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些,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易做到的。而加强数学动手教学,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每一个执教者都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同时动手实践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象,理解知识。还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动手操作,更好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由此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具纸片代替红果摆一摆、数一数,让学生在边摆学具边数的过程中体会:1串有4个红果;2串有2个4,是8个红果,……,9串有9个4个,是36个红果。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了一些规律,并编出4的乘法口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学校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学生帮助教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上快乐的小主人。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