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电场强度”为例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2015-01-28孙中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64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电场力电场规律

孙中(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6400)

以“电场强度”为例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

孙中(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66400)

从广义上来说'物理现象就是指物理规律。从狭义上来说'物理规律具体指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和环境影响下所发生变化的趋势。所以'研究物理规律是一个极其困难和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注意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规律。本篇文章就以“电场强度”作为例子'详细地探讨了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电场强度教学措施

物理现象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牛顿的“苹果自由落地”现象是因为重力和地心引力;行进车辆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物理成果;“一个杆就能翘起整个地球”是物理上的杠杆原理。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物理规律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物理规律教学中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值得引起各学校教师的密切关注。

一、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不足

物理作为高中学科中的重要一门,其地位是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在物理教学中,当属物理规律教学最为重要,决定着学生能否学好这一门课程。物理现象有许多,而“电场强度”是众多物理现象中最典型的一个。所以,我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了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不足。

(一)感性认识不足

高中的物理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展开,是一门在高校比较重要的课程。部分学生被物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吓到,失去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将物理联系生活实际,一味地产生害怕心理,进而形成思想障碍。换句话说,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复杂化的物理规律通过日常现象表现出来,逐步培养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电场强度”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因电荷形成电场,对每个处于电场内的物质都产生力的作用—电场力,电场强度又受电场力的影响。最终,对电场强度公式E=F/q做出生动形象的解释。

(二)传统知识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时总会受一些错误常识的影响。这不但严重颠覆了学生的思维观念,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些常识性错误有:十斤铁一定比十斤棉花重,行进车辆一定是运动的,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等。在学习“电场强度”时,更是产生了很多误区。第一,电场看不见摸不着,认为电场不是物质;第二,受F=kQ1Q2/r2的影响,在两个电荷距离为0时,认为电场力是无穷的;第三,由F=K/q可知,电场力与电量成反比;第四,电场中某确定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就是电场力所受方向。

(三)学生思维转移和思维定势困难

思维转移主要包含两方面:顺势转移和逆势转移。顺势转移是指先前学的知识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影响。逆势转移是指已经学到的知识对学过知识的逆向转移。在学“电场强度”这一章时,特别要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电场”这一章时,就要分清电场正负,这样才能为后学“电场强度”奠定基础。同时,计算电场强度E=F/q时,要联系电场知识,确定好电场力方向,最终搞清电场强度方向。思维定势是指人的大脑被外界多次刺激后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教师教授“电场强度”就是一个刺激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灵活教授知识,懂得变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模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措施

物理学的精髓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所以,在当今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物理规律教学措施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良好习惯的重要出发点。以“电场强度”为例具体阐述了提高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一系列举措。

(一)构造问题情境,形成发现物理规律的良好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电场强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电场,将无形的电场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场也是物质的认识。在物理学中,任何两个物体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力,电荷也不例外,也会产生作用。但是,是什么导致两个电荷间产生力的作用?教师可以这种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顺理成章地构造了问题情境,在疑惑中为学生解答物理规律,使学生对其中的电场原理认识更深刻。

(二)引导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规律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全堂讲,满堂灌”,完全照搬书上的内容,导致学生整堂课都在记笔记,根本不能掌握物理规律的意义。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就硬搬书本知识,不能灵活解题,容易产生种种误区,失去再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物理规律进行细致解释分析,而不能照书本依葫芦画瓢,不以学生记住为目的,要以学生掌握为宗旨。

以“电场强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电场强度公式E=F/q时,不能仅仅解释说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反比,导致学生具体解题时出现误区。因为,真正的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是无关的,是由电场和电场中某点的位置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时,切不可只从数学角度解释物理规律,进而出现物理规律运用偏差问题。

(三)使得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解方法,感觉在课上都听得懂,到了课后做题时又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详细解释物理规律,让学生真正明白深层含义。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发生学生死记公式不会灵活解题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教授“电场强度”这一章时,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背诵E=F/q,而是要从它是如何推导出来讲起,一直到它是如何体现在各类电场题目中,为学生日后灵活解题提高有力帮助。

通过以上的描述,对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物理规律具有其本身的复杂化、抽象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学生掌握为宗旨。本文以“电场强度”为例更加具体、形象地阐明物理规律,对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因此,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徐远超.以“电场强度”为例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4(2):139.

[2]雷怡.以“电场强度”为例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J].中学物理'2013(7):19-20.

[3]房迅.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责编赵建荣)

猜你喜欢

电场力电场规律
巧用对称法 妙解电场题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求解电场力做功”全攻略
巧解规律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感生电场与动生电场的等效性探究
物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