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定教学内容的两大依据
——文本体式与学情

2015-01-28

学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式学情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的两大依据
——文本体式与学情

龚芬妮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合宜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两个关注点。本文将这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方面来解释:依据文本体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根据学情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 文本体式 学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语文教学研究方法两门课上,我们研究了当前语文教学的诸多现状,并且一起探讨了这些怪像产生的原因,进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普遍规律,最终大家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理念及方法。在学习这两门课的过程中,我总结出:文本体式与学生学情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主要依据。

一、根据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在课堂上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所说的教师的“怎么读”,归根到底就是指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文本时,决定自己所要阅读的内容,简而言之,教师在具体的文本情境之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去读,在这些地方可以读出来哪些疑问。如今,对于一堂课,大家习惯于讨论“怎么教”,而王教授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并且,教什么往往决定了怎么教。

文本体式可以简称为“文体”,王教师在文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第一,对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这三个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阅读是指读者在已有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某一个特定的文本进行解码和解释,也就是理解和感受文本。阅读方法和取向是阅读能力的两个主要内容。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考虑的是我们的阅读目的是什么,然后我们对待文本时应该采取怎样的姿态,找出在这个文本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什么西来。简言之,读者的阅读目的决定他的阅读取向,文本体式与阅读方法紧密联系,密不可分。阅读教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懂得引导学生怀揣适宜的目的去对待特定的文本,引导学生在对待某些特定体式的文本时,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传递的意思和意味,能看出实用类文本中的信息和文学类文本所传递出来的意蕴。但是此处我存在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王教授并没有对“文本体式”这样一个最为重要的中心概念进行解释呢?经过资料搜索与查询,所谓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简言之,文体是作品的外在形式,就是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和风格。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是需要了解不同的文体特征的,它是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第二,文本的教学解读:依据体式。也就是说优秀的阅读教学,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应该是文本特点。对诗歌、小说、散文等题材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师要了然于心。文本解读,阅读取向要“常态”,也就是说要像正常人那样阅读一个作品,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王教授有关语文教师备课的观点,本人极为赞同,教师在初读一篇课文的时候,先不要将自己当做一名语文教师,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读者,去阅读去理解,这样可以避免堕入“语文教师备课”的特殊阅读取向,然后再按照文章体式来阅读。

二、根据学生学情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心理学认为,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之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处于不同环境的学生,学情是不同的,在对待不同学情的学生时,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情,从而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确切了解他们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依据学生已有的动机、兴趣来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来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必须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把教学目标这一外在形式转换为我们学生的心理需要这一内在形式来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进行学生学习目标的建立与选择。只有当学生对我们日常学习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具有内在动机与学习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才具有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够有保证。

第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与能力,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关键是我们学生能力必须在已经拥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之上,主动并且有效率地掌握和灵活运用。我们日常的学习,主要就是指我们的学生对他们本身所拥有的信息,进行有按部就班地取材、加工、存档的过程。语文大家钱梦龙先生的《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主要是学生本身就已经把握的知识和学生自身的能力,钱梦龙先生充分考虑了学生对这篇以及这类文章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适时而又恰当地把握了学生学语文时的“最近发展区”。在语文课堂上,他一直努力追求的是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相符合。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怎样上?这是一个具有争议而又永恒的课题,但笔者认为,要使得语文课有效进行,我们教师在研究“怎样教语文”的同时,必须首先要考虑到“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除了要阅读与研习文本,同时也必须要深入研究当前学生的学情。

[1]王荣生.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面临的问题[J].语文学习,2009(9).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龚芬妮,女,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责编 齐真)

猜你喜欢

体式学情教学内容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绝句体式多变化
律诗篇法体式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