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有美国爸

2015-01-28嘉明妈妈

孩子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婆家人丈夫

嘉明妈妈

这些问题是我在博客中看到的。

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是当地儿童探索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日,上周三,丈夫特意带着我和明明去体验了一把。我把参观过程放上博客后,没想到引出了不少国内朋友的疑问。

既然如此,那么我便趁此机会聊一聊美国爸爸的家庭观念吧。

休假陪家人天经地义

我认识的许多不同职业的美国人,不管工作多忙多累,职务多高,都会定期休假陪家人。这些休假会写入合同,纳入制度,受到法律保护。许多国内朋友抱怨说,法定假期常常不得不为加班让步,休假中也得开着手机随时待命。但在美国男人看来,既然规定有假期,那就得允许我休,而且休假期间是私人时间,一切工作免谈。

他们说到做到,不但休假期间会彻底关机、不查收邮件、不处理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事情,平时工作的8小时以外也是同样。这得益于美国的企业氛围,大家都认可这种“工作时工作,下班后勿扰”模式,所以丈夫下班后,公司有再紧急的事情也得等到他第二天再处理。

家庭当然比工作更重要

都说中国人家庭观念很重,可是在国内,常看到许多职场爸爸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认为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而在美国,爸爸大多有这样的共识:金钱不能给孩子带来爱,但陪伴可以。丈夫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工作是场持久战,而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在工作和明明之间,凡是需要做选择,丈夫总会以明明优先,不错过任何一次明明的例行体检或与家人出游的机会,绝不会为了与上司应酬而放弃回家陪明明吃饭。

在国内,这样的男人也许会冠以“没有上进心”的标签;而在美国,他这样的“居家男人”不但没有受到职场排挤,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同。

公司聚餐必然携带家属

记得在国内的时候,如果单位有聚餐,很多的人不得不在下班时打电话给家人:“今天单位有活动,不回家吃饭了。”而在美国,这类的活动要么安排在午餐时间,不占用员工的私人时间;要么放在节假日或周末,一般都默认为需要携带家属参加,主题也多以适合家庭大小成员的活动为主,比如烧烤、球赛或野营。一些公司还有专门为家属和孩子们举办的家庭派对,组织所有的员工及家庭欢聚。

妻子总是高于老妈

还没结婚前,丈夫就对明明的爷爷奶奶这么说我:“她是要与我共度后半生的妻子,如果你们对她有意见或分歧,我可以没有你们。”这是典型的美式思维,体现了美国人“小家重于大家”的文化:成年后独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妻子才是更重要的;妻子和公婆发生冲突,丈夫一般都站在妻子一边。

比起家家都有的婆媳矛盾,我们家还多了个中美文化差异,所以分歧肯定是产生过的,但每次丈夫都会旗帜鲜明地表态:“我听妻子的。”平时公婆有事情找丈夫商量,他总是会先确认我的意见,再回复公婆,让我更能安心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说了那么多,有些读者可能会问:“美国男人个个都那么好吗?简直全是优点啊!”当然不全是这样,我也只是以自己丈夫为参照,结合美国人一些文化和理念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每个家庭也有不同的模式,我们无须羡慕、攀比,多些互相学习和沟通,自然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公婆家人丈夫
恩怨如污垢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完形填空三则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