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①
——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

2015-01-28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张蓝月

中国商论 2015年18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可持续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肖 义 张蓝月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①
——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肖义张蓝月

摘 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重要城市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也给生态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在此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道路应该走向何方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转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 生态补偿 攀枝花

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地区,南边与云南省交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业资源的攀枝花市成为了四川省重要的自然资源宝库之一,成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南边与云南省交界,是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中国钒钛之都”之称的攀枝花市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巨大。其中,已发现的矿产种类为76种,储量较大的有39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有45种,主要包括镍、铜、金、铝、钒、煤、钛、钴、铁,冶金用的白云岩、石墨、水泥砂岩等。其中,又以钛、钒和铁三种矿产资源占的储量最大,分别占全国蕴藏量的93%、59%和16%,特别是钒钛的蕴藏量巨大,对于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攀枝花市逐渐发展成为一座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矿产工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攀枝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逐渐增大,这也产生了诸如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给攀枝花市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另一弊端。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是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了解和分析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找出适合攀枝花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势在必行。

1 攀枝花生态环境现状

1.1 自然资源

独特的气候、特殊的地形和多样的土壤是攀枝花市的主要特征,它有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野生植物种类230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达300种,其中包括牛羚、四川山鹧鸪等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近年来,攀枝花市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措施,使得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管理,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的50.04%到2014年的60.03%,森林覆盖率大大增加,对森林系统的保护使得各类野生动植物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进一步地平衡了生态环境。

1.2 矿区现状

“十二五”发展期间,攀枝花市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继续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工作做进一步研究,逐渐加强对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特别是大规模开采地区。对废弃的采矿场和深陷区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工作,实施完成攀枝花市煤矿、钒钛矿区等主要矿区的绿化项目,截至2014年,绿化面积已经增加了80万平方米,极大地降低了矿山泥石流及滑坡的可能性,使得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这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安全,进一步地促进了攀枝花市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3 多方位生态环境

湿地方面,属于长江水系的攀枝花市,内流河众多,大小河流近100条,大小水库近200座,主要包括河流湿地和库塘湿地两类,辖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仅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滩湿地调查显示就有鸟类325种、兽类79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23种和鱼类92种;土壤方面,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地侵蚀十分严重,主要分布在地形复杂的仁和区、盐边县和金沙江干热河谷一带,这些地方的共同原因是矿山开采强度大、植被覆盖率极低,因此,加大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资源开采方面,近年来,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攀枝花市经济发展一直受到自然资源的直接影响,然而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尤其是近年来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2 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

2.1 土地资源稀缺

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攀枝花市,由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建设初期对于土地的需要,大量地占用森林用地,用来进行城市发展和矿区建设,再加上攀枝花市的土地资源稀缺,因此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使得森林覆盖率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对于矿区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矿区植被严重被破坏,使得土壤表面沙化程度严重,增大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工业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往往有污水的排出,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质量。土壤资源的稀缺直接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耕地面积的下降、水土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本身后备耕地面积不足的攀枝花市,只能发展大棚农业或者有机农业,再加上土壤的污染,使得土地质量进一步下降,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发展看来,攀枝花市三产业比例严重失衡,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偏低,主要以矿产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攀枝花市经济中占有很高比重,导致三产业发展严重失衡,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第二产业中,尤其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矿区经济比重较大,因此,矿区经济发展对于攀枝花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随着资源的开发和枯竭,依赖矿产资源发展的经济并不可行,对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并且,由于第二产业的大力发展,导致地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经济发展,这也制约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阻碍着攀枝花市经济社会的和谐长期发展,因此,生态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3 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工业化学污染和人口膨胀等问题的出现,攀枝花市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地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香樟树已经濒临灭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金雕、白鹤均属于濒临灭绝的物种。特别是矿区对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强制性地占用农田和生态园区,直接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生态系统,使得本来濒临灭绝的动物和植物面对更加艰难的局面,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工业化学污染严重影响了水域质量,制约着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受到地形的限制,工业区布局的不合理和城市规划布局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着水域安全,尤其是在每年的汛期,加重了水污染的程度。

3 生态补偿的建议与对策

3.1 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经济,而经济结构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生态转型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首先,三产业的比例调整势在必行,严重失衡的攀枝花市三产业结构,需要在产业淘汰和产业升级中不断调整和升级,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将矿区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恢复,进一步维持农业的合理比重,保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淘汰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的企业,降少工业数量,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对于可升级和调整的企业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最大的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出;努力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依靠当地特色和政策支持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增强攀枝花市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结合攀枝花市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地形地势等特点,制定出符合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和方针,引导攀枝花市的生态转型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地方优势,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建立森林生态保护系统、农业生态保护系统、水体生态保护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矿山生态保护系统五大保护体系,结合攀枝花市当地特点,不断完善全面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森林生态保护方面,在荒地和未开发区域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特别是矿区地带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难度巨大,应重点恢复和完善矿区地带生态环境;农业生态保护方面,在维持农业合理耕地面积的基础上,进行退耕还林,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用地,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发展,发展高科技生态可持续农业;水体生态保护方面,攀枝花市地处川南地区,纬度较低,温度较高,而且降雨量小,蒸发大,因此水分蒸发严重,因此,应加强饮用水的监测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治理工业污水的排放;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时候,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尤其是应加强对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并且建立保护站对矿区进行检测和保护,特别是对稀缺矿产资源的重点检测保护,重点开展矿区生态植被恢复工作,并且建设好防火隔离带等工程;矿山生态保护方面,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的生态可持续规划,杜绝对矿产资源的过渡性开发,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矿山地带,禁止开发,并且加强监督和管理,对已开发的矿山,既要维护环境又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并且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保护,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逐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和水体的污染。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实施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逐渐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加大政府管理力度,提升人民大众意识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地位问题,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来,进一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包括对城市目前和未来发展的规划,具体包括统筹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例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使得绿化面积与工业年纪的比例达到合理的状态。除此之外,针对攀枝花市的转型还需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通过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为攀枝花市的生态转型提供更多的保障。

除此之外,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让当地的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积极宣传起着主要作用,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必将带来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瓶颈,难以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中,应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避免研究的片面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管理,以实现创新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德荣,孟长来,李德贤,吴雪仙,任幼平.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四川林业科技,2013(4).

[2] 陶长江,李响.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6).

[3] 云光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2).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c)-163-03

基金项目:①201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01410616060);四川省重点社科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ZYZXZD-1301);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重点课题(XHJJ-1401);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Xq14b07);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CR1401);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2014TD0024)和四川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13TD0009)资助。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可持续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