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早春拱棚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2015-01-28马海艳张家森王丽高中强余宏军蒋卫杰
马海艳张家森王 丽高中强余宏军蒋卫杰*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滕州市农业局,山东枣庄 277599;3滕州市界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枣庄 277521;4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济南 250013 )
滕州市早春拱棚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马海艳2张家森2王 丽3高中强4余宏军1蒋卫杰1*
(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滕州市农业局,山东枣庄 277599;3滕州市界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枣庄 277521;4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济南 250013 )
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十四)
山东省滕州市早春拱棚马铃薯在4月底至6月初上市,此时鲜食马铃薯售价高、品质优、效益好,每667 m2产值平均在8 000元以上,而其投资成本仅千元左右,小小的马铃薯已经成为滕州市农民发家致富的“金豆豆”。
山东省滕州市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1950年前后开始零星种植,1988年开始推广早春阳畦栽培,1991年部分农户将阳畦改为小拱棚,经过多年摸索和总结,现已形成多种拱棚、多层覆盖、多种间套种模式的种植格局。目前滕州市早春拱棚马铃薯栽培面积稳定在2.3万hm2(34.5万亩)左右,病虫害少、产量高、品质好,平均每667 m2产量高达3 500 kg以上,最高产量达5 957 kg,而且此时上市的马铃薯正值全国马铃薯上市的空档期,平均销售价格2.3~3.6元·kg-1,最高价格达到4.2元·kg-1,出现了许多“亩产万斤薯、产值过万元”的高产高效典型,生产效益较高,农民收入稳定。
1 栽培方式及茬口安排
① 大拱棚三膜栽培模式。大拱棚棚体矢高2.5 m左右、跨度6 m左右,棚材可以选用镀锌钢管(钢管外径5 cm、壁厚1.5 cm),也可以选用竹竿(长4~5 m,大端直径5 cm左右,竹竿搭梢对接),中间立一道支柱,上覆盖8丝无滴农膜;大棚内的小拱棚棚体矢高0.8 m左右、跨度3 m左右,棚材可以选用柔韧性较好的竹劈或细钢筋,上覆盖4丝农膜;垄背上覆盖地膜。于1月中旬至2月初播种,产品重点供应期为4月底至5月初,平均每667 m2产量2 700 kg左右,效益10 260元左右。该种植模式单产偏低,但价格高、效益好,下茬作物种植时间较早,能实现一年三茬(春拱棚马铃薯间作玉米套种秋马铃薯,或春拱棚马铃薯间作花椰菜间作秋马铃薯,或春拱棚马铃薯间作花椰菜间作大白菜),年收益高。
② 中拱棚二膜栽培模式。棚体矢高1.6 m左右、跨度4.5 m左右,棚材可以选用镀锌钢管(钢管外径4 cm、壁厚1.5 cm),也可以选用竹竿(长2.5~3.0 m,大端直径3 cm左右,竹竿搭梢对接),上覆盖6~8丝无滴农膜;垄背上覆盖地膜。于2月中旬播种,产品重点供应期为5月,每667 m2产量3 000~4 500 kg,效益7 200~10 800元。下茬作物种植时间较三膜栽培模式晚,但也能实现一年三茬。
③ 简易小拱棚栽培模式。棚体矢高1 m左右、跨度2.5 m左右,棚材选用竹竿或竹劈,上覆盖6丝无滴农膜;垄背上覆盖地膜。于2月底播种,产品重点供应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每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效益6 000~9 600元。由于收获较晚,下茬仅能种植一季玉米或大葱,复种指数低。
大拱棚及中拱棚在播种前3~5 d(天)于无风的晴天扣棚,以提高地温。四周固定坚固,每隔1.5~2.0 m用铁丝或压膜线固棚。
2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病、长势强、结薯集中、薯块膨大速度快、产量高、品质好的早中熟黄皮、黄肉、芽眼浅的品种,滕育1号、鲁引1号、荷兰15号、中薯3号等在滕州地区近年来表现均较好。在种薯选择上,应挑选薯形周正、无病、无虫的脱毒种薯。
3 选择土壤
马铃薯属于地下块茎作物,因此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壤土或轻粘土较好,中等粘土必须覆盖地膜,尽量不要选择较粘重的土壤。
立冬前深耕30 cm左右,冻垡、风化,以冻死越冬害虫。立春前后播种时及早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大土块、地面平整无残留根茬,做到上平下实。
4 种薯药剂处理及切块催芽
4.1 药剂拌种 由于异地调运,种薯带菌相互传播现象非常严重。目前由于种薯带菌造成苗期黑痣病、干腐病普遍发生,带病菌的种薯种植后影响出苗。生产中采用二次拌种技术:将种薯摊放在阴凉的地方,用44%精甲霜灵·百菌清(菲格)悬浮剂6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湿薯块表面后晾干,3~7 d(天)后装袋存放;催芽前3~5 d(天)进行切块,切块后晾干切口,每100 kg种薯用62.5 g·L-1精甲·咯菌腈(亮盾)悬浮剂20 mL或11%嘧菌酯·咯菌腈·精甲霜(宝路)悬浮剂20 mL+2%春雷霉素(加收米)水剂20 mL或40%春雷·噻唑锌(碧锐)悬浮剂15 mL,兑水0.8 kg后均匀拌种,晾干后进行催芽。
4.2 切块催芽 每667 m2需种薯150 kg左右。播前30 d(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2~3 d(天),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块种薯有1~2个芽眼,种薯质量25~50 g。晾干刀口,进行第2次药剂拌种、晾干,在温度15~18 ℃、湿度70%~80%的环境下催芽。
4.3 晾芽、炼芽 芽长2 cm左右时在散射光下晾晒,使芽变绿变粗,晾芽温度控制在5~10 ℃,使薯芽适应较低的温度,提高抗寒性和柔韧性。
5 双行大垄栽培
适期播种,5 cm处地温稳定在5 ℃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过早,地温偏低,容易“梦生薯”,出苗时间长,易感染病菌。
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垄距80~85 cm,垄背50 cm左右,双行种植,小行距20 cm左右,株距30 cm左右,每667 m2定植5 300株左右。每垄开一条沟,沟深8~10 cm、宽25 cm,溜水,摆种,穴施肥,覆土起垄,垄面搂平,覆盖地膜。严格控制溜水的水量,水渗透沟底5~10 cm深即可,严禁水量过大,造成土壤过湿,影响当天的播种和覆土。摆种时要求斜调角摆种,将薯块摆在开好的播种沟沟底两边,小行距20 cm,每行的薯块间距30 cm,两行间的薯块呈等边三角形排列,芽向上,长于3 cm的芽用少量细土盖住。覆土搂平后,种块到垄顶的距离控制在14~15 cm。播种过深,出苗时间长,容易感染病害;播种过浅,结出的薯块容易露出地表,见光变绿,影响销售。建议选用黑白配色地膜,中间白色部分20 cm,两边黑色,地膜厚度为0.006 mm或0.008 mm,以方便马铃薯收获后清理残留的地膜。铺膜时膜要拉紧,贴紧地面,垄头和垄边的薄膜要埋入土中5 cm左右,并用土埋住压严,用脚踩实。盖膜要掌握“严、紧、平、宽”的要领,即膜边要压严,膜要盖紧,膜面要平,见光面要宽。利用小拱棚栽培的要当天建好小拱棚并盖好薄膜,以免播种后的马铃薯芽夜间遭受冻害。
6 肥水管理
马铃薯是高产、浅根地下作物,同时又是需水较多的作物,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给予充足、均衡的肥水。在多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中微量元素肥,采取少量施、多次施的施肥方法和小水勤浇的原则。
6.1 平衡施肥 每生产1 000 kg鲜薯,需从土壤中吸收N 5.5 kg、P2O52.3 kg、K2O 10.2 kg。在中等肥力地块,以4 000 kg的目标产量计算,应每667 m2施用优质商品有机肥15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P-K为15-10-20或17-10-18)150 kg、纯天然矿物硅(必奥力,SiO2>70%)10 kg、中微量元素全水溶肥(N次方,中微量元素≥70.2%)10 kg。三元复合肥的2/3及其他肥料作为基肥进行穴施,注意肥料与种薯间留有5 cm的间隔;在现蕾初期冲施剩余的肥料。薯块膨大期如果出现缺肥情况将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如果叶片较小、叶肉较薄、叶色发黄、植株偏弱,即为轻度缺肥症状,此时应及时冲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P-K为12-10-24)或专用低氮高钾型冲施肥10 kg(百亮果,N-P-K为8-12-30),杜绝冲施激素型或氨态氮型冲施肥,以免产生肥害。如果植株较正常植株高大,特别是薯块膨大后期仍然在不断长出新叶,就是施肥过多,特别是施用的氮肥过多,造成植株徒长,营养生长过旺,薯块膨大速度慢,产量较低。
6.2 合理灌溉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每形成1 kg干物质需水400~600 kg。不同土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总的来说,肥沃土质需水量少于贫瘠土质,壤质土需水量少于沙质土,团棵期之前需水量少于块茎膨大期。因此,应看天、看地、看苗来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苗期(播种至齐苗):马铃薯要溜水播种,扣上拱棚后浇第1次透水,垄背表面3~4 cm深土层能手握成团、不滴水,手松开土不散为宜,以满足马铃薯发根、出苗的需要,促苗齐、苗壮;齐苗后(出苗率≥90%)浇第2次透水。
团棵期(齐苗至落蕾期):齐苗水后适当控水,促进植株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徒长。现蕾初期、落蕾初期各浇1次透水。
薯块膨大期:落蕾期标志着马铃薯进入薯块膨大期,此后需保持土壤湿润,一旦缺水易造成块茎畸形,植株早衰,甚至严重减产,同时严防田间湿度过大,湿度大易造成薯块表面皮孔张开,感病腐烂。因此,从落蕾期至收获要小水勤浇,一般7 d(天)左右浇1次水,严禁田间积水和水漫垄顶。收获前7 d(天)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确保收获的块茎表皮充分老化,以利贮藏。
每次灌溉要求水深至垄沟的2/3,不能漫垄,以防土壤板结影响薯块膨大。
上述浇水时间均是马铃薯需水的关键期,但浇水次数不是绝对的,还要根据植株长势、降水量来决定是否浇水、浇多少水。如果在正午时植株顶部叶片表现轻微的萎蔫症状,应及时灌溉。如果在薯块膨大期植株徒长严重,应适当控水,但不能缺水。
7 温湿度管理
7.1 及时破膜 播种后20~25 d(天),薯芽陆续顶膜,应选择晴天下午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孔盖严。2014、2015年滕州地区推广了地膜上覆土免放苗技术,即在出苗前5~7 d(天),在地膜垄背上覆盖2~3 cm厚的土层,让薯芽自行穿破地膜,这项技术减少了人工放苗环节,同时薯苗健壮,生长快速,结薯期提前,青头薯减少。
7.2 保温、降温 马铃薯系温凉、喜光作物,薯块膨大的适温为15~18 ℃,因此拱棚内温度应保持白天20~26 ℃、夜间10~12 ℃。经常擦拭棚膜,保持最大透光率。
大拱棚三膜栽培:出苗期气温不高,棚内温度也不高,整个出苗期间小拱棚的二膜应始终覆盖着。出苗后,在早晨太阳出来后及时将二膜放到垄底,16:00左右盖上二膜。当外界最低气温在2 ℃以上时,夜间就不必盖二膜。
通风降温:棚内温度高于20 ℃,不论是否出苗,都要通风降温。棚内温度最高控制在26 ℃左右,随外界温度和棚内温度的变化调整通风口的大小,一般先通棚两头的风,然后通棚中间的腰风。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5 ℃以上时,夜间可不关闭通风口。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可撤棚膜。
保温减灾:马铃薯苗期外界倒春寒频繁,应每天关注气象预报,密切注意气温变化,及早采取保温措施。当预报的外界最低气温低于1 ℃时,应在寒流来的当天下午覆盖二层膜,或在幼苗上覆盖地膜起到二膜的作用,同时浇1次水,以提高土壤的蓄热量,增加棚内湿度,降低棚内热量的散失。
8 病虫害防治
拱棚马铃薯地上病害主要是晚疫病、早疫病、软腐病,地下病害主要有黑痣病、疮痂病,全株性病害主要有黑胫病、环腐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晚疫病在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现蕾后至收获期间发病重,年份间发病差异大。早疫病在落蕾期至收获期发病,呈逐年重发的趋势。黑痣病主要在出苗期间侵染,落蕾期至薯块膨大中期显现病症。黑胫病、环腐病全生育期均可感病,以苗期感病对产量影响最大。软腐病主要在薯块膨大期发病。蚜虫在4月中旬至5月初为害。地下害虫在播种至收获均可为害。病虫害防治应坚持地下病虫地下治、地上病虫地上治的原则。
8.1 农业防治 首先选用无病、无虫的优质脱毒良种,降低种传病害。其次是培育壮苗,适当晾芽、炼芽。第三是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将病叶、病株带离田间处理。第四是深耕冻垡,降低病虫基数。第五是合理轮作。第六是地膜覆盖、加强通风、大垄栽培,降低田间湿度。
8.2 化学防治
8.2.1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主要是杀灭地下害虫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黑胫病。在黑痣病、疮痂病、黑胫病、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的地块,播种前每667 m2用48%毒·辛乳油300 mL+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 g或2%春雷霉素水剂100 mL或86.2%氧化亚铜(铜大师)水分散粒剂200 g+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80 mL混合均匀后撒施,旋耕,使之与土壤均匀混合,连续处理2~3 a(年)。在黑痣病、疮痂病、黑胫病、地下害虫轻发生的地块,开沟后每667 m2用48%毒·辛乳油100 mL+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200 g或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00 mL+240 g·L-1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60 mL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 mL +100%橘皮精油(全是福)300 mL兑水15 kg后喷施于播种沟内。
8.2.2 地上病虫害 晚疫病应在现蕾后期开始预防,未发病时可选用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叶片喷雾,发病初期可选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或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72%霜脲氰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8.7%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 (凯特)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早疫病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重,该病极易造成叶片黄化、早衰,严重影响产量,在气温高于25 ℃时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 5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水分散剂1 500倍液,或75%肟菌酯·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叶片喷雾防治;软腐病可选用2%春雷霉素水剂2 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 000倍液叶片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每7~10 d (天) 喷1次,连防3~4次。虫害防治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田间每667 m2悬挂黄板70张诱杀蚜虫,每3 hm2(45亩)安装1盏杀虫灯诱杀成虫。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7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可立施)6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10 d(天)喷1次,防治1~2次。
9 生理性病害
近年来,马铃薯生理性病害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与农户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和灌溉有关。其主要类型包括“梦生薯”、植株黄化不长、植株浓绿不长、裂薯及薯块的二次生长。
梦生薯:产生原因主要是温度先高后低。如果催芽温度在20 ℃以上,晾芽温度或播种后地温低于7 ℃,马铃薯芽就会顶端膨大生成薯块,形成“梦生薯”。预防措施即避免催芽温度过高和晾芽温度过低,要提前扣棚升温,适期播种,避免地温过低。
植株黄化不长、浓绿不长:上茬残留的除草剂或该茬选用的除草剂不当,造成马铃薯出苗后叶片合成叶绿素受阻,植株黄化不长,逐渐死亡;上茬残留的矮壮素或其他不明物质造成马铃薯叶片浓绿、皱缩,节间短缩,植株矮小。因此,在农业投入品上一定要慎重,选用无激素的合格农药、有机肥和残效期短的除草剂,喷施过小麦田、玉米田除草剂的药械一定要清洗干净。
裂薯:裂薯的原因主要有4种。一种是供水不均匀,先期干旱缺水,后期猛然大量供水,造成薯块内外组织生长不均而裂薯,这类裂薯裂口较浅;一种是上茬残留的磺酰脲类除草剂造成的裂薯,这类裂薯裂口较深,大小薯都裂;一种是肥料使用不当造成的裂薯,选用偏碱或偏酸的肥料,或肥料施用过多,或肥料离薯块过近,造成薯块的表皮受伤,受伤的薯皮不再生长,而薯肉继续膨大,形成裂薯;一种是类纺锤病毒造成的裂薯,这类裂薯田间较少,分布无规律性。
薯块二次生长:薯块二次生长的类型有糖葫芦型、大薯上结小薯型、薯上长芽型,主要原因是水肥供应不均匀。
10 适时收获
马铃薯植株中部叶片颜色由绿逐渐变黄枯萎,地下部薯块进入成熟期,此时就可以收获了。拱棚栽培马铃薯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底收获。收获越晚,产量越高,但价格可能偏低,因此收获时间应结合产量、价格、茬口安排综合考虑。收获时应轻拿轻放,以免擦伤薯皮,影响美观。
马海艳,主要从事蔬菜病虫害防治及栽培技术研究,电话:0632-5515161,E-mail:tzmhy9620@163.com
*通讯作者:蒋卫杰,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电话:010-82108797,E-mail:jiangweijie@caas.cn
2015-07-16;接受日期:2015-07-20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5),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项目,山东省薯类创新团队项目(SDAIT-10-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