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2015-01-28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年12期
关键词:富营养化底泥太湖

李 婧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李 婧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太湖水域的整治,然而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依然存在,并伴随阶段性爆发。本文针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多角度提出了预防太湖富营养化的策略。从蓝藻打捞到底泥疏浚,再到生物控制,完善管理,从而从根本上为改善太湖富营养化而做出努力。

太湖;富营养化;预防;治理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我国蓝藻水华最严重的湖泊,是国务院重点治理的湖泊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太湖都属于贫营养湖泊或中营养湖泊,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太湖北部便开始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出现了富营养化的问题。而根据国际上对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经验,出现这种现象后,只有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治理才能恢复湖泊的低营养盐水平。太湖治理,刻不容缓。本文就太湖富营养化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策略和治理措施,以为太湖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1.1.1 地理位置

太湖处于长江三角洲,河网水系的变迁对太湖的演化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处于长江下游,江水冲刷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沉积在太湖水域,导致太湖的氮、磷等有机物质较多,为太湖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提供了自然条件。

1.1.2 湖泊性质

太湖属于浅水湖泊,平均深度在2m左右,且所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到台风影响大。受到风浪和湖流作用,太湖的沉积物状态不稳定,极易受到扰动,使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进入太湖水体中,促使湖泊内源营养盐的循环,氮、磷等有机盐维持较高的水平。1.2人为因素

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导致工业、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流入太湖水域。这些污水的排放导致太湖中的氮、磷总量较上世纪80年代提高了4倍以上。

2 预防太湖富营养化的策略

2.1 控制污染

2.1.1 点源污染

根据相关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流程,对区域和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和考核,从污水排放源上对太湖流域的污染进行控制。

2.1.2 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可以通过推广有机生态农业进行控制,强调土地循环利用,尽量实现符合生态环境的内循环,减少产出物向环境的排放。农业生产要以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为主,将传统农业的“资源-农产品-废物排放”转变为“资源-农产品-再资源化”的生产过程。

2.1.3 湖内自身污染

湖内自身污染也是影响湖内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外部污染源治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底泥的疏浚。国家在太湖水污染防治计划中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促使苏、浙、沪地方政府做好对湖区和河道的清淤工作。

2.1.4 流域入湖湖道污染

流域入湖湖道的污染也会对太湖带来严重影响,要确保建立引流调水的长效科学机制,严格控制劣质水源的排放,对西环太湖和望虞河沿线入湖河口进行管理。

2.2 综合治理

2.2.1 底泥疏浚

在进行底泥疏浚时,应当对水、泥分界上方10cm上下的胶状有机质的高营养悬浮物进行清除。这部分有机质多为浮游动植物、藻类以及一些生物残骸,所含营养盐较高,在湖底的特殊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半悬浮的胶质物体。对于底泥污染严重的东太湖、鱼类繁殖场等,应予以重点注意,进行疏浚。对于物种基因库,应当划定一定范围不进行疏浚,进行保护,可以使疏浚后的区域在短时间内通过自然繁衍,迅速恢复物种平衡。同时,要做好底泥生态疏浚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淤泥疏浚后的回淤速率、重金属释放率、疏浚头部的污染物扩散等问题。

2.2.2 生物调控

水生植物能够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防止其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其叶片、茎干等捕获水体中的颗粒物质,并能够使附着其叶片上的生物吸收同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可以利用水生植物的这一特点,实现生物调控,防治太湖污染。

2.2.3 强化管理

太湖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与管理的疏忽失效有关。因此,要强化对太湖的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从基层和顶层两头抓起,推进太湖水域公众参与的统一管理。同时,要促进对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和水质达标管理的对接,实现太湖流域的综合治理,建立科学的水质环境监测网络,提高对水质安全的预警能力。

3 结语

太湖富营养化的问题需要政府、市场的联合参与。宏观上,要建立健全太湖治理的机制,微观上,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利用生态调控技术、淤泥疏浚等,保证太湖污染的有效治理。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

[1]朱广伟.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湖泊科学,2008,20(l):

21-26.

[2]秦伯强,胡维平,刘正文,等.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5-12.

[3]靳晓莉,高俊峰,赵广举.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298-302.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梅梁湾2007年蓝藻水华形成及取水口污水团成因分析与应急措施建议.湖泊科学, 2007,19(4):357-355.

猜你喜欢

富营养化底泥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太湖三白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人工浮岛技术净化废水研究与实践
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
太湖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