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研究

2015-01-28冯谦璞杨悦莹王春红李艳艳

2015年16期

冯谦璞 杨悦莹 王春红 李艳艳



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研究

冯谦璞杨悦莹王春红李艳艳

杨悦莹(1992-),女,汉,湖南湘潭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

王春红(1990-),女,汉,山东菏泽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

李艳艳(1989-),女,汉,河北邯郸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企业效益不好,会计信息严重作假,企业违法乱纪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现象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则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不完善。从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过程发展到今日,在事实上,内部控制已成为了 “管理”的代名词。那么,未来的内控评价的趋势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的以内部审计师为主,以注册会计师的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来深刻的剖析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的关系及其对内控评价的影响。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监督理念

一、研究背景

理论上来说,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在我国才刚起步,还没有建立起来内部控制所需要的内外环境,内部控制属于审计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清晰,这将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受到制约的发展。在企业的内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天然的,并且使它顺理成章的成为内部控制的方式之一,同时在形式上,也监督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就是控制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作用:1.评价内控制度及业务活动;2.参与制定、修订关于内控程序的某些事项,尤其是有重大影响的事项;3.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督;4.提供一项服务——管理咨询。

实践上来说,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国外企业的审计,尤其是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比较规范了,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更好的与国际竞争,国际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内部控制也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所以,在约束条件下,这种约束条件是成本效益的约束,我国应当认真地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从而制定准则,使内部控制审计得以发展。

二、内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

根据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是指一个独立部门,这个独立部门是由组织内部设立的,通过非主观和独立的监督、评价活动来激励组织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是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并监督与评价内控的适当合法性[10]。

内控是在公司内进行的,是由管理层、董事会及其他相关人员为了使企业有效性的经营,拥有可靠性的财务报告,并且为了适用遵循法律法规而提供科学保证的过程。

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职能

在颁布萨班斯法案的过程中,因为ILA的积极参与,才使得法案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责。该法案明确指出对曾经审计过的同一系统、流程,外部审计人员不能开展内控评价,而管理层必须要开展内控评价,所以这时,内部审计就在内控评价中起很大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对评价企业内控并参与制定修订重大控制程序,将发挥着主要的作用[11]。

一些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较高时,内部审计师可以任意的参加企业内部相关的各项会议,并获取有关的信息,即使一般不参与决策具体的管理活动,但是作为企业外部人员来对企业的内控进行的评价是往往会是客观的。内部审计师应及时向总经理或者董事会提出改进建议的报告,在这之前还要充分考虑内部控制本身固有的限制[11]。

第二,把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作为内部审计的日常性工作。

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系统,是由一系列的控制制度、政策与程序组成的,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风格和对管理目标的追求在这个系统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为了确保全面、准确地执行政策与程序,监督是必须要有的。很多企业建立了许多规章制度、程序,却不能真正的执行,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力量。没有监督力量或者违反了政策、制度而没有实施明确的惩罚,最终将会使权威丧失,应有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本身不会直接参与相关业务活动,地位相对独立,但是却时刻融入到各项管理业务中,较为熟悉和了解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是实行内部监督的最佳人选。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属于动态发展,内部控制系统也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内部审计的监督也是动态的、连续的,即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对于内部审计来说,这将是一项主要的日常工作[11]。

第三,提供一种服务—管理咨询。

内部审计师对企业的内控特别熟悉,所以向企业员工或者是相关部门提供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时,就成了内部审计师的天然职责;内部审计师提供咨询服务时,应说明自己的责任只是提供一项服务,而建立内控及内控制度是否有效的责任,应该由管理当局来承担;在对曾经提供过咨询服务的下级单位,尽量更换内部审计师[11]。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途径

第一,在关于财务收支的审计活动开展时,评价那些与会计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

第二,在关于企业经常性的管理审计活动开展时,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第三,对“意外事件”的处理。暴露一个企业内控制度的最薄弱环节,有一个最佳时机,即往往是这个企业发生了“意外事件”的时候,此时的内部审计师应该用其敏锐的观察力力,来及时评价相关的内控制度,并提出相关建议使内部控制得以完善[11]。

四、结语

我国内部审计的理论、实务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内部审计对内控的评价职能也会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有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因为只强调独立性,而使自身处于企业日常运营之外,面临一种尴尬,即失去生存和成长的空间,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则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两大职能,促进内部审计部门有效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活动,从而缩小与企业管理层等部门的距离。(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亮亮.我国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2012

[2]张洁.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兰州理工大学,2007

[3]李时坤.内部审计的新纪元:价值增值型研究.财会研究,2011(16):138-139

[4]石恒贵.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重庆大学,2010

[5]邹玉梓.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安徽大学,2012

[6]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11

[7]费毅璘.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经济研究刊,2014(19):146-147

[8]黄璜.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浅析.财会通讯,2013(10)

[9]刘远红.完善内部审计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

[10]孔青.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3

[11]曹伟,桂友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2002

作者简介:冯谦璞(1990-),女,汉,河北邯郸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