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参与理论视角下老年人活动空间改造研究——以G社区为例

2015-01-28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老年人

肖 桐



公共参与理论视角下老年人活动空间改造研究
——以G社区为例

肖桐

摘要:本文意图将公众参与老年人活动空间改造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研究表明,这样的尝试为老年人提供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活动场所,同时动员了社区的中青年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关键词:公共参与;老年人;活动空间改造

一、研究背景

G社区是典型的老年人社区(即以老年人为活动主体的社区),60岁以上老人1824人,占总人口23.1%。除了老年人口比例较高外,在日常的社区公共事务中,由于中青年居民忙于学习、工作,参与活动的对象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作为G社区公共空间最主要的使用者,老年人的需求是无法忽略的因素。在原先社区公共空间的打造中,设计师也尽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由于居民无法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师无法沟通、交流,设计师常常是自我决定设计方案。在社区公共空间投入使用后,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二、核心概念

1.老年人活动空间

老年人活动空间,是指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老年人为主要的活动、使用对象,包括活动场地和公共设施等。

2.公众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公众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是指公众能参与到任何公共空间的设计环节中,发挥作用,使需求得以满足,公共利益得以最大化。

三、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是研究的第一步。为了确定服务方向,了解社区现有公共空间状况和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针对社区居民设计问卷并进行发放,以访谈内容进行补充。对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建立服务档案,初步筛选服务人群。

考虑到社区现有资源,设计并实施了“小小调查员”环节。征集18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员,发放已经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联系并协调各方意见与信息,完成问卷和访谈并对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根据调查结果做好需求评估,了解社区公共空间现状和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与实际需求,确定服务方向,为后期项目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根据调研结果,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度排名较高的是公共空间的缺乏。多层小区就是其中的代表。多层小区为老旧小区,现有大小两个院落。院落中,墙体大面积剥落、地面坑坑洼洼,高台上堆放大量杂物,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对整个社区的形象也是一种损害。老年人缺乏可以共同活动的公共空间,原本供居民休闲、娱乐的院落,现在停满了车辆,给生活在其中的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老年人对公共空间改造的服务需求非常强烈。

四、研究设计

为了调动老年人及其他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中来,需要进行覆盖整个社区的宣传。形式包括:在人流量大处张贴宣传海报、单页,在社区公共平台发布项目信息,个别邀请居民参加活动,寻求社区人员、居民议事代表的帮助等。

针对此次研究,引进了“小小建筑师”理念,具体包含“我的地盘我做主”和“我眼中的社区”两大活动。作为动员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一个环节,以活动的形式宣传项目,为今后项目的开展打下基础——储备了人力资源;通过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活动的形式,加强亲子互动与交往,同时,寓教于乐,普及建筑的基础知识,挖掘儿童的艺术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动手能力。

为了让居民真正参与社区公共改造,由建筑专业人士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意见,讨论、决定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方案,特别设计了“圆桌会议”环节。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链接相关建筑师、高校建筑系老师、学生资源,确定合作意向。

2.将前期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并将调查结果告知专家,协助专家了解老年人现有需求,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考察。

3.专家根据现有资料初步拟定公共空间改造方案。改造方案个数不限,多多益善。

4.张贴宣传海报、单页,完成参会人员的征集和初步登记。协调专家和社区居民要求,确定会议开展时间,并通知参加会议的相关人员,确定参与会议的人数。

5.在社区中选择场地作为会议开展场所,并在会议前布置完毕。

6.会议上专家公开展示改造方案。代表们对各方案发问、表决,从已有方案初步选择一个方案,在选定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居民继续对方案提出具体的意见和需求。将意见和需求汇总。

7.专家根据会议结果,对已有方案进行修改。再次召开会议展示方案并继续修改,直到方案通过。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项目实施人员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具体实施会议方案并对执行状况进行监督,确保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研究团队选取社区居民,成立项目执行小组。由项目小组负责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材料的采购、执行状况的监督等。定期开展会议,通报项目的执行状况并进行财务汇报;每次会议后,将会议结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公示,直到改造完成、改造完成后,召开成果汇报大会,公开款项的使用情况。

五、研究小结

通过居民参与老年人活动空间改造,完善了硬件设施,预计提供一个可容50名老年人同时活动的休闲场所,直接受益人群500名,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开展10次活动,包括前期的动员活动、项目系列活动等;营造社区氛围,开辟专业人士—社区—居民新型合作形式,动员200名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加强了社区交往,增加社区内涵;为125名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其综合素质,并以此为依托,发动中青年参与社区活动;艺融社区,通过专业人士的参与,赋予公共空间艺术文化气息,将其打造成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1]John Clayton Thomas.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Decisions:New 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Public Managers.

[2]钱缕.公共空间的参与式设计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2.

[3]荆锋,黄鹭新.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2011,(S2).

[4]邹兵,范军,张永宾,王桂林.从咨询公众到共同决策一深圳市城巿总体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实践与启示.城市规划,2011,8(35).

[5]邢海峰.英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无门槛重反馈.中国经济导报,2011(11).

[6]邓凌云,张楠.日本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1.

[7]殷辉礼.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硕十论文.2007.05.

[8]张莹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ID〗.硕士论文.2007.

作者简介:肖桐,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浅析协作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性场馆与NGO的合作开发
新闻跟帖中的话语表达与情感宣泄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