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2015-01-28王亚莉

2015年16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

王亚莉



基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王亚莉

摘要: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对外贸易行业,适应市场发展的应用型外贸人才的短缺即将成为制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外贸类人才应该具备多种知识和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实现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

一、外贸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世界竞争主要源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实质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是以经济为基础和科技为先导的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综合国力中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只有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的国家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飞速发展的中国对外贸易同样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目前的中国对外贸易环境较为理想,尤其是“新外贸法”的施行,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设了较为宽松的环境,面对新一轮的外贸发展的黄金周期,新的问题是外贸人才一时间炙手可热,外贸人才与外贸业务发展的不协调,外贸人才出现了的严重供需失衡。我国外贸人才从质和量方面都是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储备。外贸人才的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势必会严重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已然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

二、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解析

(一)人才培养规格的概念

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相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而言的。从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中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人才培养规格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人才培养的着眼点不同。人才培养目标是全局性的方向性的概念,它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总的原则。人才培养规格则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着眼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失去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性指引,人才培养的实现会有很多波折,如若不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成人才培养规格,则人才培养的实现更加渺茫。

(二)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

人才培养规格按其构成要素划分,主要有三种划分方法,分别是二要素法、三要素法和四要素法。二要素法强调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三要素法强调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结构和人格素质结构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四要素法则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和价值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构成要素。

(三)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

应用型人才概念是相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概念而言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指的是从事在生产实践一线的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这个概念特别强调“应用”二字,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他们较为熟练的掌握了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活跃在社会生产的一线,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实践中。由此应用型的外贸人才培养规格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应用型的外贸人才应该具有从事外贸工作所必需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应用型外贸人才应该掌握所从事适应工作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知识;再次,应用型的外贸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看作是动手实践能力,指在外贸业务岗位上实际动手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综合能力是指面对复杂的外贸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市场,整合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综合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能力要求外贸人才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结合所学理论和技能知识,审视外贸市场形势,思考、分析和解决外贸实务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外贸人才的塑造来说相当重要。创新能力是针对外贸实践技能方面而言,是在实践技能方面的创新,区别于学术研究人才在理论方面的创新,对外贸人才的实践能力是一种更高的突破。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具体的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育教学所获得,重点强调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多遍的反复训练获得。

三、实现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德育建设,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

学生在校期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将来工作岗位上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很多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极强的功利心,缺乏付出和奉献精神。而且面对稍显复杂的环境,便表现出退缩、逃避的一面,缺乏较好的抗压能力。而工作环境的复杂远不是校园环境所能比拟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和抗压能力是培养外贸人才适应环境,驾驭环境非常重要的一环。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关键时期。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抓住这一黄金时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为学生展示专业的魅力,让其先获得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并引领其入门。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专业,敬重专业,让学生坚定学好专业,从事专业的决心。

2、寓品德教育于相关法律课程

法律类课程比如《经济法》、《国际商法》等都是外贸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讲授应该不仅定位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运用律法来处理外贸实务,更重要的是看中法律类课程的德育教育作用,运用法律的诚实守信、履约办事等优良品质熏陶学生,让他们学会依法办事、踏实做事、老实做人、忠于职守。

3、发挥心理教育课程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和适应

校园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也充满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以小见大,外贸类行业的竞争更是激烈。学生如果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能正视竞争,抵抗压力并及时学会调整和适应,就能很好的驾驭工作中的种种状况。因此,学校教育中的心理教育课程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竞争,正视竞争,参与竞争,正当竞争。面对竞争中的不成功,如何调整心态应对压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

外贸类人才的能力应该具备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以这四种课程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基础课程、理论课程授课为起点,关键让学生掌握扎实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强调这两门基础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实践课程中着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学会应对外贸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能着手解决问题。

2、引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思路

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实用的教学方法引入课程中来。比如增加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和模拟仿真与社会实践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模拟操作程序入课堂,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更多的工作场景带给学生,让他们在逼真的工作环境模拟中做好上岗的准备,缩短学习和就业间的距离。(作者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本论文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2015年度对外经济与贸易研究课题《基于市场需求的外贸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B-15005

参考文献:

[1]王彦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贸人才初探——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l3(12).

[2]陈淑霞.外贸产业发展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相关性分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l2(11).

[3]庄国娅.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 2013(06)

作者简介:王亚莉,女,硕士研究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析
对外贸易差额结构与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全球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及对策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