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1900”的坚守
2015-01-28上蔡县艺术创作室463800
张 博 (上蔡县艺术创作室 463800)
《海上钢琴师》:“1900”的坚守
张 博 (上蔡县艺术创作室 463800)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电影“三部曲”之一。自己重温过两次,每次都被主人翁“1900”对心目中美好事物的坚持,感动得落泪。人和家园之间的感情,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深的,现就本文,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1900”最后选择的理解。
一、电影回顾
“1900”一出生便被遗弃在一艘大轮船上,清洁工人发现了他,底舱工人收养了他,“1900”是养父给他起的一长串名字的简称。船上的厨子、工人对“1900”都挺关照。养父教他认字读报,常被他稚嫩的声音逗得哈哈大笑。当“1900”问养父“妈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时,养父回答他那是一匹马的名字。
“1900”的童年还算快乐,直到有一天,养父在工作中意外地被铁钩砸中后脑。“1900”不知道养父即将死去,依旧陪在病床前为他读报,稚嫩的声音让他笑着离开了人世。在养父的尸体被推入海中海葬后,“1900”再一次成了孤儿。
陆地上的警察要把“1900”送进孤儿院,翻遍船舱也找不到他。“1900”只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像一只小老鼠一样躲藏在船里的各个角落,直到人们失去耐心,他才敢出来溜达。
“1900”被宴会大厅的音乐所吸引。他的眼光透过喧闹的人群,定格在乐队区的那架钢琴上。一天深夜,睡眼惺忪的船员和乘客被琴声唤醒。当他们相互询问着来到宴会大厅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脏兮兮的少年坐在琴凳上,小腿因为够不着地晃悠着,两个小手间那么随意地,就流淌出动人的旋律。尽管人们还沉浸在琴声中,船长却碍于情面对“1900”说,这不符合规定。小小的“1900”回答是:“Fuck the regulation!”
“1900”长大了,他的琴艺得到了大家包括船长的认可,成了乐队的常驻钢琴手。“1900”结识了上船应聘的小号手,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用琴声治疗小号手的晕船,用琴声诠释着他对不同乘客身份的理解。“1900”在宴会大厅中为上流人士弹奏,常常脱离固定曲目即兴创作,乐队指挥气得吹胡子瞪眼,乘客们却乐此不疲。“1900”更愿意呆在下等舱,让没钱享乐的穷苦人永远享受他自由的音乐。
“1900”名声在外,不愿下船的他,在船上接受了自称“爵士鼻祖”的钢琴手的挑战。不知比赛为何物的“1900”,第一轮弹了大家都熟悉的曲子《平安夜》,第二轮被对手的曲子感动得泪流满面,饶有兴致地又自己重弹了一遍。直到第三轮,感受到挑衅的“1900”,才用令对方手指颤抖的指法,狂风暴雨般地击败了对手。
“1900”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他为姑娘即兴创作的一段曲子被刻成了唱片。当唱片商承诺唱片发行会带给他许多财富时,“1900”却固执地留下了唱片,仿佛那就是他心爱的姑娘。小号手极力劝说“1900”,为了心爱的姑娘,离开大船开始新的人生。在离陆地就差两阶舷梯的地方,“1900”最终却选择了转身返回。
小号手为了生活离开了大船,若干年后得到了大船要被爆破销毁的消息,在最后的时刻找到了“1900”。满面尘灰的“1900”告诉小号手,他熟悉这艘大船,就像他熟悉钢琴的琴键,而陆地上的生活,他却不知道如何把握。小号手劝不动好朋友,含着泪离开了大船。“1900”在想象的琴键上按动手指,在爆炸声中与大船一同化为齑粉。
“1900”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凭他的钢琴技艺,就算再不济,“1900”也能离开大船在陆地上找个心爱的姑娘过普通人的生活。为什么他宁愿死,也不愿意离开大船?
大船对于其他人,是旅途中的交通工具,是临时的工作地点;而对于“1900”,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是养父养育他的地方,是他成长的地方,就是他的家!“1900”的坚守,源于他对家园深深的眷恋。
二、对“1900”可以离开大船的三次机会的分析
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里,每年有100多万移民乘船涌入美国。这就是“1900”出生的时代背景,他也是一个移民的弃子。“1900”再次成为孤儿时,陆地上的人本可以把他带到福利院去生活。但着制服的警察让“1900”感到恐惧,他幼小的心灵可能会想:这些人找到我是要干什么呢?“1900”选择了逃避,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大船的机会。
失去养父,幼小的“1900”内心是孤独的,是音乐抚慰了他的心灵。在旅途中,几乎所有人都愿意沉浸在“1900”自由的音乐中忙碌着或享受着,但到了航程快要结束时,总会有一个人率先高喊:“美国!”然后,所有人都跑到了甲板上,只剩下孤独的“1900”。还有什么比陶醉在音乐中更重要的呢,“1900”不理解。太多人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惟独“1900”是个例外。
成名后的“1900”,也曾想过为了心动的姑娘上岸。可是,“1900”应该了解,狠心遗弃他的母亲也在陆地上生活。大城市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财富和欲望。激烈的竞争,让大家不顾一切。“1900”会怀疑,拼到最后,是不是大家比的就是,看谁更舍得抛弃友情、亲情,更舍得抛弃曾经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呢?在这样的一群人当中,“1900”应该会感到恐惧。或许你也有着与“1900”类似的感受:为什么要离开家呢?家里有生我养我的人,有我的朋友和兄弟姐妹,有我熟悉的生活的一切。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不错,外面的世界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离开了家,我会感到迷惘,我会无所适从,我会迷失自己。功成名就不好说,即便是成功了,富足的生活又会带给我多少内心的欢乐呢?太过方便的衣食住行会让人养尊处优,身体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果你承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那光鲜的外表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辛酸呢?这是“1900”第二次离开大船的机会。
当大船行将报废时,所有值得运走的东西都被运走了,包括“1900”经常弹奏的那架钢琴。但这些相对于“1900”心目中神圣的家园,已变得不再重要。我不知道这段时间他是如何维持生活的,应该是船上残存的发霉食物吧!是不是又像回到了刚失去养父的时候,一个脏兮兮的、苍白的少年东躲西藏逃避人们的寻找呢?“1900”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剩下唯一的亲人身边,一步也不愿意离开。
大船就要爆炸了,其他人理所当然地选择离开。“1900”不能接受,为什么要炸毁他的家园。当这一切无可避免时,本来有些怯懦的“1900”变得异常的勇敢,他选择了和家园一同毁灭。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大船的机会。
三、结语
失去家园的痛苦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谁的人生会不经历痛苦呢?痛苦让人变得成熟,让人变得坚强。越大的痛苦,越能让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刻。不要轻易地用死亡去捍卫自尊,活着也是一种坚持。许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1900”,你还年轻,你怎么知道,就不能在陆地上勇敢地开辟自己新的家园呢?我保存“1900”带给我内心深处的这份感动,我坚信,痛苦过后,生活仍将继续。
张博,男,1980年出生,本科,现为河南省上蔡县艺术创作室四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