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文化产业的“地域特色”研究
2015-01-28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16034
熊 真 (大连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116034)
随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都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及其“地域特色”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地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传统的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的转化和开发,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可持续生态发展的朝阳产业。
一、辽宁文化产业的“地域特色”概况
辽宁有着辽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变迁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资源,同时,也是特定地域的生态、民俗、传统等文明的表现,并形成了以下辽宁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产业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现有的地域格局特色鲜明,分别是辽宁中部的城市群文化产业综合示范区、以大连、丹东为主的沿海沿江文化产业先导区和以朝阳、锦州、阜新等为依托的辽西特色文化产业区。
2.历史文化优势。辽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享誉国内外的红山文化、辽金文化和前清文化,以及沈阳故宫为代表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辽宁文化艺术门类齐全,特别是被国人熟知的小品、芭蕾、相声、话剧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在文化“地域特色”上渐趋成熟。
3.文化产业的市场优势。辽宁省拥有东三省最具潜力的文化市场,在文化演出、图书出版产业、动漫艺术产业、对外文化贸易交流等都占有着绝对的优势。近年来,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与市场的融合和发展。
二、辽宁文化产业的“地域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辽宁文化产业“地域特色”发展十多年来,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文化体制不完善。辽宁文化产业的建立是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上不断发展过来的,管理相对落后,办事效率缓慢,这样下去会制约和限制文化产业的生存和良性发展,特别不利于集团型、合作型的文化产业,很容易造成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
2.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目前,文化产业资金保障还是以政府的投入为主。而文化产业是一个投资长,收效慢的产业群,很难吸引到大型企业或个人投资,很多文化产业项目常常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导致后期质量跟不上,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
3.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和发掘力度不够。自宋以来的“辽文化”、满族少数民族文化,东北特有的文化娱乐小品,还有民间剪纸、皮影戏、岩画等专业性强的地方艺术精华都还只是零星地开展,缺乏组织化和规模化,基本上以单纯的学术研究为主,产生的经济社会价值也寥寥无几。
三、针对辽宁文化产业“地域特色”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策略与措施
1.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辽宁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对文化产业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政策与法规。首先,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司法体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其次,将知识产权问题严格纳入文化产业的监管建设中。同时,加快和完善知识产权的立法进程和监督保障;最后,完善和强化金融资本在城市文化产业中的良性运行和法律保障。
2.以政府为主导,协调文化产业中的各方关系。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政府为主导和引导力量,协调文化产业中各方的秩序有效运行。同时,在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法规、精简审批程序、积极搭建金融资本的平台等,从宏观上进行有效地调控和配置,推动和引导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优化和拓展各县市文化产业市场。辽宁文化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文化产业的结构扩展到社会与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因此,必须对文化产业的结构进行全省宏观上的战略调整。
充分发挥各县市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建立区域文化产业群的基础支撑性优势,对一些消耗大、低效益的文化产业,实行整合重组,优化文化产业的市场资源配置。同时,着重打造具有市场潜力大的优势项目,积极推广一些文化产业环境好、运行成熟的文化企业,以期提升全省县市文化产业的标杆效应。
4.合理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辽宁依托东北文化的优势,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诸如契丹辽文化、满族文化等都为辽宁文化和经济建设的综合实力增色不少。政府在宏观管理上应该有倾向性地,对这些民族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地发掘和开发。
同时,辽宁还是个少数民族大省,应充分发挥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色,重点培育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化产业。加大对红山文化遗址、古生物化石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的建设,对国际服装展销节、国际文化啤酒节等已经成熟的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可以挖掘出更深层的文化营养,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潜力。
5.加强与国内外省市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文化产业在一些国家或省市都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文化产业经济必须走出去,积极地与国内外先进的文化产业交流,寻求合作,互惠互利,吸取经验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方面,我们依托辽宁优越的地理优势,加强与日韩的优秀文化产业合作,把代表他们高水平的影业娱乐、动漫、美容护肤等,加以学习和合作;另一方面,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我们自身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推动出去,扩大双方的文化经济合作领域。
总之,辽宁各县市区域以各自不同的语言、宗教、建筑、饮食、服饰等文化资源,形成了辽宁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产业。当前,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各县市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资源,扩大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宣传,打造精良的地域文化品牌,把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产业科学、有序地开发,真正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换,推动辽宁文化产业“地域特色”的蓬勃发展。
[1]吕拉昌,黄茹.世界大都是的文化与发展[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陈少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商业模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沙吉会.辽宁沿海六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11(6).
[4]潘澍.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