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冲突建构之下的悲剧作品《洛丽塔》

2015-01-28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40004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洛丽塔文化冲突继父

黄 绚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00040)

文化冲突建构之下的悲剧作品《洛丽塔》

黄 绚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00040)

借助文化批评理论,从文化冲突角度,围绕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伟大作品《洛丽塔》中的亨伯特、黑兹太太、洛丽塔三个主要人物,相互之间的三种关系,以及产生的三种文化冲突,论述小说人物悲剧根源。

主要人物;悲剧根源;文化冲突

被誉为20世纪散文大师之一的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生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在1955年撰写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获得极高荣誉并备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

小说描述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性高级知识分子亨伯特·亨伯特,因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尔发生过初恋,但安娜贝尔因伤寒早夭,造成了亨伯特严重的恋童癖;因继承遗产移民美国后,亨伯特又迷恋上寡妇房东黑兹太太12岁妩媚早熟的独生女洛丽塔——亨伯特眼中安娜贝尔的化身,从此,亨伯特对洛丽塔无法自拔,为了达到对小女孩为所欲为的目的,亨伯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不久,女房东在丈夫的日记中发现阴谋之后却死于车祸。洛丽塔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得与继父共同生活,被迫保持不道德的性关系。但是,随着洛丽塔逐渐长大而讨厌继父,寻求同龄男孩交往,并努力摆脱了魔掌。三年之后,当已与工人狄克结婚怀孕在身的洛丽塔求助时,亨伯特才知晓当年是洛丽塔所读学校艺术编导奎尔蒂从他手中拐走洛丽塔,并因她拒绝被要求与其他男孩拍摄色情影片而抛弃了她。在苦苦劝说洛丽塔离开丈夫和他重新生活遭到拒绝之后,亨伯特悲痛欲绝,实施报复计划枪杀了奎尔蒂。最终,亨伯特因血栓症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因难产死于1952年圣诞。

尽管中外学者对《洛丽塔》的研究众说纷纭.,但是该小说作为悲剧作品却是有目共睹的,其中虚构的主要人物亨伯特、黑兹太太、洛丽塔,无疑都具有悲剧性色彩,探寻悲剧产生根源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方向。从目前国内发表文章来看,主要从道德、伦理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然而,借助文化批评理论,从文化冲突角度入手,探寻小说人物悲剧原因分析在学术界却很鲜见。

文化批评理论认为:“文化批评”已经成为当前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普遍共识,即文学研究除了应该深入到对于文学自身的剖析,尤其是语言分析之外,还应该有着一种文化层面的眼光。这里的文化可以是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范畴,探讨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和民俗中的基本样态,也可以是着眼于当代生活中或隐或显地起着引导、支配或者影响人们生活的事体。作为文化批评主要内容的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竞争、交流、摩擦乃至对立和斗争。它既包括同质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一元与多样化的冲突,也包括异质文化之间本土与外来、西方和非西方、吸收和排斥、“拿来”与“舍弃”之间的冲突。

本文现就作品中亨伯特、黑兹太太、洛丽塔三个主要人物,以及相互之间的三种关系,从文化冲突角度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其悲剧发生根源。

1.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冲突——亨伯特与黑兹太太、洛丽塔和邻居之间关系

在自由浪漫的法国文化中,那种跨年龄的恋情被认为是属于个人隐私范围,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所以对于法国出生移民美国的亨伯特看来,隔代恋情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在当时的美国却并不是那么被当地人民所理解与认可的。黑兹太太车祸去世后的继父亨伯特—女儿洛丽塔关系受到周围邻居的质疑,亨伯特遇到了文化适应的难题,他小心翼翼,唯恐被人发现他们的不正当关系。他为了回避这个难题,达到长期占有洛丽塔的目的,才思泉涌地想到了“着魔猎人”旅馆,并采取驾车旅行的方式——他认为唯一正确有效的生活方式,在形形色色的汽车旅馆之间游离,以规避自身法国移民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之间冲突。正是这两年时间里,是亨伯特随心所欲,疯狂占有洛丽塔肉体,禁锢洛丽塔思想,约束洛丽塔行为,进而充分享受“性感小仙女”无限快感的黄金时间;这种飘无定所的方式无法解决文化冲突问题,伴随着黑兹太太发现阴谋,以及洛丽塔后来的觉醒,文化冲突不可调和,悲剧产生不可避免。

2.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之间冲突——亨伯特与黑兹太太之间关系

西方社会评论家列维斯认为,精英文化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平民文化即大众文化,是平民的经济地位和生存方式的反映,具有平民性的品格,以及世俗、功利、低俗的平民精神。

小说中美籍法裔教授亨伯特代表的是知识分子阶层,他接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中等以上经济实力,体现的是精英文化;而黑兹太太则代表的是普通平民,是与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她缺乏专门训练与专门知识,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经济上属于低收入人群,表现出世俗、功利、自私的特点。

亨伯特与黑兹太太之间的文化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亨伯特十分清楚他与黑兹太太本不是同路之人,只是为了接近洛丽塔(那个酷似其曾经初恋的小仙女),才采用欺骗手段,让同床异梦的他们变成了夫妇。当保持绅士形象、外表风度翩翩的亨伯特求租房屋遇到对他一见钟情、热情大方、积极主动的房主女寡妇黑兹太太时,文本中的亨伯特如此评价她:“可怜的妇人三十五六了,她是那类妇女,她们经过修饰的谈吐颇能代表一家图书俱乐部或桥牌俱乐部或任何古板聚会的风格,却永远不能反映她们的灵魂;一批毫无幽默感的妇人”,“这个家称不上干净”,在整个租房看房过程中,他感到厌恶感,“我透过绝对抵触的心情审视”“但是,旧时代的彬彬有礼强迫我继续这场痛苦的考验”,两种文化冲突显而易见,为悲剧产生埋下伏笔。

3.婚姻文化与伦理文化之间冲突——亨伯特与洛丽塔之间关系

西方社会婚姻文化是以自由恋爱为基础的,美国大多数州规定一般达到规定年龄(如18周岁),注册登记结婚,必要时还要获得其父母或当地法官的同意。在教义中,婚姻应该是圣洁的,并在教堂举行婚礼。亨伯特期盼的是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建构理想的、符合大众婚姻文化认可的婚姻关系,但是年幼无知、代沟差距的现实,注定了这种两性关系是有悖伦理文化的继父-女儿乱伦关系,这显然并不是成年后洛丽塔所愿意接受的。对于洛丽塔而言,这两种文化冲突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好奇、无知、顽劣阶段,由于幼小缺失父爱,洛丽塔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之下,对仪表堂堂的亨伯特入住家里,进入她的世界起初并无异议;相反,由于亨伯特的“热情与关爱”一时之下洛丽塔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加之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影响,参加夏令营活动,最求个性解放与自由,对异性同学、朋友、甚至继父表现出本能的亲近,进行成人式模仿,并定位为“情人”关系,这时的婚姻文化与伦理文化的冲突最小。第二阶段:服从、依赖、被迫阶段:从洛丽塔母亲黑兹太太车祸去世之后,洛丽塔丧失经济来源,继父亨伯特成了她监护人和唯一生存依靠开始,洛丽塔被迫接受亨伯特的驾车旅行安排,服从于亨伯特的为所欲为;但是,随着亨伯特为了掩盖这种不伦关系,打消周围疑惑,不得已把洛丽塔送到学校,洛丽塔开始有了人生反思。到了三个阶段:觉醒、逃避、独立阶段,洛丽塔开始觉醒,强烈抵触这种乱伦的继父-女儿“情人”关系,争吵叛逆愈发不可收拾,文化冲突日益加剧,洛丽塔无时不刻不在积极思考逃跑的计划,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以致最终逃脱魔掌。正是洛丽塔的出逃,加剧了亨伯特的人生痛苦,导致了杀人报复的悲剧结局。这个阶段是婚姻文化与伦理文化冲突的最大阶段。三个阶段文化冲突激烈程度由小到大,悲剧色彩越演越烈。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上述三种严重文化冲突,当冲突变得不可调和之时,三个主人公的悲剧产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结果了。

[1](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M].主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张荣翼.文化批评:理论与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2(3).

[3]尹俊芳.论文化冲突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影响[J].求实,2013(3).

[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a07500100j6i4.html.

黄绚,(1966—)女,硕士,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洛丽塔文化冲突继父
洛丽塔裙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一头卖不掉的牛
一头卖不掉的牛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一头卖不掉的牛
和继父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