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老”经典与“新”受众
2015-01-28李雪昆
连接“老”经典与“新”受众
《名作欣赏》推广文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文学理论类期刊作为探讨文学创作、交流文学思想、引领文学思潮的重要平台,如何在多元环境下谋求更大发展是近年来其办刊人思考的重要课题。既要适应市场,又不能完全迎合市场的现状,有时让文学理论类期刊左右为难。为此,借名作欣赏杂志社理事会第七届代表会议暨“粤东·韩山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广东召开之机,在推广校园阅读文化过程中,或许能够为此找寻到答案。
加深研究 在多元上下功夫
很多人说信息多元获取时代,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再读文学作品了。但在《名作欣赏》杂志副总编辑兼理事会秘书长王振华的办刊理念中,社会是多元化的,文化以及文学受众同样是多元化的,只有首先承认多元、认识多元并研究多元,才能为目标受众群体提供平台、引导阅读,并从中汲取对刊物发展有益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在多元上下功夫。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名作欣赏》在坚持文学经典阅读进校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性、体验感,以参与为纽带推动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经典作品在校园的阅读活动。“这一方面有助于展示高等院校莘莘学子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青年一代刻苦、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王振华表示,通过与全国部分高校通力合作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就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在全国高校内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提供平台 丰富经典阅读内涵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文学艺术经典阅读、展示研究成果,《名作欣赏》近些年在高校不断开展征文等活动。“对于首届全国大学生名作欣赏征文大赛的投稿,通过专家评审已将最终选定的优秀稿件结集成《亮翅》一书,这对获奖的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对参与学校的文学阅读氛围也是很大的烘托。因此,在这样的成功实践下,为了继续推动文学艺术经典作品阅读欣赏活动的开展,以及文学艺术研究的深入,《名作欣赏》又继续举办了第二届征文大赛。”王振华强调,《名作欣赏》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以文学为载体适应市场的要求,也是培育受众群体和作者队伍的需要,这一定位的转变让杂志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也为更多人一起品读名作、欣赏文学经典提供了平台,让受众需求与刊物拓展实现了有效对接。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赵松元提到,其实从学生的反馈看,参加征文的名次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刊物通过活动对每位参赛者的鼓励和鞭策。在引导在校师生对古今中外名篇加以赏析与点评的过程中,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很大提升,更为学生的成长献上了营养丰富的精神盛宴。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高大对此也十分认同。他表示,文学经典阅读进校园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毕竟阅读不只是专家学者的事,在校学生也同样对阅读有着他们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
拓宽视野 让道路越走越宽
谈及文学理论类期刊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名作欣赏》副总编辑傅书华认为,文学理论类期刊一定不能做成刻板的文学评论,不能仅单纯地关注文学期刊的学术性、知识性,因为那样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要从欣赏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文学刊物的价值性,这样才能有助于从文学走向文化这一更广阔的平台。就目前而言,这或许会是文学理论类期刊发展的趋势或出路。
结束采访时,王振华告诉记者,作为一本有着三十五年办刊历史的文学理论类期刊,有引领读者阅读经典的责任,尤其是在现在思潮多元的环境下,更需要用文学经典中的正能量引导青少年读者。
(记者李雪昆,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12月30日,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