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歌》

2015-01-28范跃芬

名作欣赏 2015年32期
关键词:罗大佑克里斯蒂娜女诗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歌》

⊙范跃芬[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730070]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早期的诗歌遵循浪漫主义传统,充满了对死亡和失却的哲思。罗塞蒂的抒情诗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小诗《歌》流传甚广。本文对她的《歌》中的死亡和爱情主题进行了解读。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歌》死亡爱情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了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乔治亚娜·罗塞蒂,她是“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的妹妹。1930年,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诞生一百周年时,当时的伦敦第一才女弗吉尼亚·伍尔芙用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纪念她:“罗塞蒂是如此敏感,如此直接,如此强烈,以至于她的诗歌如耳畔的音乐——莫扎特的旋律。”伍尔芙还称赞罗塞蒂的“歌唱得好像知更鸟,有时又像夜莺”,并且毫不犹豫地把她列在英国女诗人的首位。罗塞蒂虔诚而忧郁,清新而美丽,宛如一枝清寒带雨的百合。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

罗塞蒂的小诗《歌》(Song)在中国流传甚广,归功于两位中国才子——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人罗大佑,很难想象英国的女诗人与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徐志摩曾在1920年至1921年间辗转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求学,遍读英国诗人作品,并选了一些特别喜爱的译成中文,其中就有这首小诗《歌》。而罗大佑的歌唱作品一向以人文气息浓郁著称,借用、改编诗人作品是他的强项。1989年,罗大佑出版情歌选集《闪亮的日子》,其中就收录了这首罗塞蒂创作、徐志摩翻译的《歌》: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Sing no sad songs for me;/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Nor shady cypress tree;/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And if thou wilt,remember,/And if thou wilt, forget.

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青青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就忘了我。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Sing on,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Haply I may remember,/And haply may forget.

我再也见不到地面的青荫,/觉不到雨露的甜蜜;/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在黑夜里倾诉悲啼;/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阳光也不升起也不翳;/也许,我还记得你,/也许,我把你忘记。

三个不同时代的文化人,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对《歌》的理解。原诗婉约苍凉;徐志摩的翻译,凄婉美丽;而通过罗大佑鼻音浓重、喑哑低回的嗓子演绎这首诗也堪称绝配。在一唱三叹、百转千回的歌声中,读者似见岁月流转,罗塞蒂惆怅忧郁的面容,也被这一把嗓子擦拭得清晰生动起来。

《歌》的上半部分,诗人对那位亲爱的人说,在她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不要为她唱悲伤的歌,也不要在她的坟茔上插上玫瑰和松柏,只需要那沾满雨露的芳草覆盖着她就可以了。玫瑰代表爱情,而松柏象征缅怀。既然伊人已逝,就不必劳神追思亡者,徒增悲伤。从此以后,物是人非两不知,蔓延的青草将是诗人唯一的伴侣。“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诗行中,一位淡淡的行吟歌者的形象呼之欲出,但弥漫着的清浅的忧伤却挥之不去。本以为诗人已经绝世而独立,但最后一句低回吟唱却直击读者的心灵:And if thou wilt,remember,/And if thou wilt,forget.(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就忘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女诗人辗转徘徊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段情思里呢,已然忘记,却还记得。爱情和死亡就这样在梦境般凄美而又超脱的意境里呈现。

诗的下半部分,对应第一节,有无限的韵味。诗人死后进入到了一个万古如长夜的梦里。既然“我”再也见不到地面的青荫,所以亲爱的你也不必在我的坟头种植松柏和玫瑰;既然“我”再也听到杜鹃啼血,所以你也不必在我坟前悲哀;既然“我”再也不会感觉到雨露的甜蜜,那么就让它们尽情地沾染我坟头的青草。这些和上半部分一一呼应。死者长已矣,她从此处于一个幽冥的梦的世界:不辨晨昏,无知无感。诗人没有提及天堂或者来世,她看待死亡的方式是现代的。然而最后的两句却让人心弦震颤:Haply I may remember,/And haply may forget.(也许,我还记得你;/也许,我已把你忘记。)爱与死,个中体味,淡淡道来,最终趋于极致:对于我,对于我们的爱,愿意,就请你铭记;不愿意,就请遗忘。而“我”已经失去了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的能力和权利,因为当死者从生的尘世到死的天堂,已经失去了所有感觉和记忆,“记忆”和“忘却”都已超越了死者的掌握,因而在永恒的寂静长夜中,也许,我还记得你;也许,我已把你忘记,这样贞静的歌声是可以让人哭泣的。

对于生死和爱情,女诗人有太多的欲语还休。罗塞蒂曾在另外一首诗《记着》(Remember)中直接表达了她对生命和爱的无限眷念:

Remember me when I am gone away,/Gone far away into the silent land;/When you can no more hold me by the hand,Nor I half turn to go yet turning stay. /Remember me when no more day by dayYou tell me of our future that you plann’d./Only remember me;/you understandIt will be late to counsel then or pray./Yet if you shouldforget me for a whileAnd afterwards remember,/donotgrieve,/Forifthedarknessand corruption leaveA vestige of the thoughts that once I had,/Better by far you should forget and smileThan that you should remember and be sad.

记着我,当我离去,/去到远方那死寂之地;/当你再不能牵手留住我,/我也不能再欲去还留。/记着我,当你再不能天天/倾诉你对我们未来的憧憬,/只需记着我;我知道/那时谏言与祈求都已太迟。/你若暂时把我忘却/而后追忆我时,不要悲恸:/黑暗与腐朽中若留下/我过往的丁点思绪,/你应忘却而怡然,那将远胜于/因怀念而神伤。

对应这首诗来解读《歌》,读者更容易走入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内心世界里。这位女诗人终生虔诚地信奉国教,因而对于生死,她有一种豁达和淡然,但她内心深处却燃烧着对生命和爱情的热忱,轻轻地呼唤着爱人“记着我,当我离去,/去到远方那死寂之地”。正如托马斯·格雷在他的《墓园挽歌》写道:“谁愿舍弃这忧喜交织的肉体,/成为遗忘的牺牲品;/谁愿离开这片时光融融的温暖地时,/而不留恋难舍,不回头顾盼频频?”宗教情结难掩尘世的欢乐;天国虽好,人世间的牵绊却难忘。女诗人始终辗转徘徊在死亡和爱的纠葛里。应该说,她对死亡的淡然根植于她对上帝虔敬的信仰,而她的纠结却在于“昨夜星辰昨夜风”那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事里,剪不断,理还乱。“要是你甘心,就忘了我,”其实没有那么决绝,诗人真正想要的恐怕永远是人生初见那一刻的惊鸿一瞥吧。

读了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的爱情浓烈词句,再来读罗塞蒂的诗,可以感受到那种淡而弥永,久而弥笃的爱情。罗塞蒂的诗歌既有李清照般细致婉转的情思,又兼具西方诗歌的哲思,读起来韵味悠长,令人难忘。她好像水流中一枝百合花,又像一块岩石,带着青色的纹理,遭到喧哗的潮水冲击。爱上她,你就爱上了世间人情。

[1]ChristinaRossetti.Song.TheNortonAnthologyof EnglishLiterature[M].M.H.Abramsed.6thed.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96.

[2]Virginia Woolf.

[3]Thomas Gray.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M].M.H. Abramsed.6thed.NewYork:w.w.Norton&Company, 1996.

[4]周永启.英诗200首赏译[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5]曹雪芹.红楼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6]孙宜学.西方文化的30异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7]飞白.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

作者:范跃芬,文学硕士,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罗大佑克里斯蒂娜女诗人
著名女诗人胡茗茗
中国优秀女诗人作品选读
罗大佑58岁做父亲:幸福没有错过
天与清才偏薄命——记晚晴女诗人郭仲年
谁曾见过风
特别的外宿
女诗人
谁曾见过风
罗大佑:与香港娱乐圈一起寻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