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动漫的人物绘画风格研究

2015-01-28刘力溯四川音乐学院数字艺术系成都610000

名作欣赏 2015年32期
关键词:动漫漫画动画

⊙刘力溯[四川音乐学院数字艺术系,成都610000]

日本动漫的人物绘画风格研究

⊙刘力溯[四川音乐学院数字艺术系,成都610000]

当今的“动漫”在诸多方面,已经与传统经典大有不同,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究竟源自何时何地?当今动漫的艺术模式及传播模式深受日本动漫的影响。日本动漫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全球流行文化,引领着艺术潮流,发展出茁壮的产业,又与它在最近半个世纪中完成的一场不亚于技术革命的艺术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突破、改写了动漫的艺术诸元,由此赋予了“动漫”空前的魅力。在本文中,我们仅将目光聚焦在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日本动漫最显赫的成就之一,即其风格昭彰、自成一体的角色造型设计及人物绘画风格体系的创立。

动漫日本动漫绘画风格

一、本源之力,动漫之魂:角色造型设计及人物绘画风格

当今的“动漫”在审美、题材、形式、形象、技巧等诸多方面,已经与传统经典大有不同,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深入思索,这种变化究竟源自何时何地?从现实角度审视,动漫的流行与日本动漫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的传播基本同步,当今动漫的艺术模式及传播模式深受日本动漫的影响,要破解其奥秘,应将眼光投向日本动漫。此外,日本动漫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全球流行文化,引领着艺术潮流,发展出茁壮的产业,又与它在最近半个世纪中完成的一场不亚于技术革命的艺术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突破、改写了动漫的艺术诸元,由此赋予了“动漫”空前的魅力。

最近半个世纪,日本动漫的艺术变革包罗万象,创新层出不穷。在本文中,我们仅将目光聚焦在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日本动漫最显赫的成就之一,即其风格昭彰、自成一体的角色造型设计及人物绘画风格体系的创立。

本文所提到的角色造型设计,是指对动漫中的生命角色(生物角色、非生物拟人角色)的外观设计,既包括具体内容设计——以剧情为依据设计每个角色的形象内容,如发型、衣着、随身道具、相关色彩等,由此体现每个角色在故事中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又包括全局风格设计——通过对夸张扭曲度、大小比例特征、表情的符号特征等风格性、绘画性因素的设计,将众多不同的角色统一在整体的艺术风格中。而“人物绘画风格”这个概念略小,是包含于角色造型设计中的,定义与前述的“全局风格设计”相似,但主要针对人物,也是常说的“画风”。画风是角色造型设计领域诡异多变的一个神秘组成部分,也是日本动漫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开天辟地,自成体系:日本现代动漫的人物绘画风格

1.从日本动漫的历史渊源看人物绘画风格

从12世纪的《鸟兽戏画》到19世纪的《北斋漫画》,日本古代美术作品在绘画技法上具有简笔平涂、注重平面装饰性的特点,或可看作是一种卡通动漫形式的萌芽,但这些特点其实也是整个东方美术的传统(以中国画为代表),不是后来的动漫人物绘画风格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必然因素。1861年英国人华格曼在横滨主办的Japan Punch杂志开启了日本的“幽默讽刺漫画”时代。20世纪初,日本的文学刊物向“读图”方向转化,诞生了《阿正的冒险》《健少爷》等知名连载长篇漫画。动画领域,受埃米尔科尔等西方动画作者的启迪,从1917开始,以民间传说为主要题材的日本动画作品大量问世。近代的日本动漫从起源到形式,均表现出西方的浓重影响。比如《阿正的冒险》的人物画风,与同时期欧洲漫画《丁丁历险记》非常接近,动画角色画风带有迪斯尼动画的影子。可见,日本动漫在人物绘画风格上的主要创新,是发生在现代。1947年后,大师手治虫凭借天才和灵感,以一己之力,革新了动漫的形式,同时也在人物绘画风格上进行了领航,这可视为真正起点。

2.现代日本动漫的人物绘画细分风格的发展脉络

对于日本动漫人物绘画风格的细分分类,是以笔者所观察到的艺术风格特征为依据的自创分类,但在名称上,部分与现实中通行的以受众群为依据划分的漫画类型重合,比如“少年风格”与“少年漫画”,其实概念不同。另外,研究和对比不同的人物绘画风格,可重点考察“写实-夸张度”和“审美倾向”这两项指标。

A.趣味可爱风格。这是战后日本动漫的初始风格,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40—50年代,以手治虫为标杆人物。造型语言简单,抽象度高,审美倾向一方面追求圆润可爱,迎合低龄受众,另一方面靠近国际动画风格,具有一种洋气感。人物手指较为粗大,鼻子呈圆球状,眼睛为大大的卵形。这种风格应主要来自于对迪斯尼的模仿,对比1946年手的《新宝岛》与迪斯尼1937年的《白雪公主》、1940年的《木偶奇遇记》便知一二。居住在“常盘庄”公寓的“新漫画党”成员也大多是这种风格。

B.写实风格。50年代中期,松本正彦、辰己嘉裕、佐藤雅旦等人,在大阪创办了《影》《街》等杂志,开始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的探索,并自创“剧画”一词,表示漫画的内容更多的是靠近现实主义电影或文学,也可称为“写实漫画”。与现实主义美学精准对应的,是高度写实化的人物绘画风格:(1)人物的身体比例接近真实(推测更容易取得电影镜头感的构图),如眼睛小而细长,手的外形真实,增强了角色的审美细腻感和表演丰富性。(2)细节深入,刻画了如皱纹、颧骨、眼袋等常因美化需要而省略的细节。(3)在光影上追求戏剧光效,注重刻画光影变化和产生光影的细节,如衣服褶皱,并最终将素描技法与漫画简笔技法结合,创造了一种“素描式”漫画。后继年代可划入写实风格的漫画家包括平田弘史、白土三平、宫谷一彦、北条司、井上雄彦、弘兼宪史等。

C.无厘头风格。无厘头风格的宗师是新漫画党中的赤冢不二夫,与趣味可爱风格源流接近。从漫画类型来看,公认赤冢不二夫开创了一种“恶搞”类型的漫画,开山之作为1962年的《阿松君》、1967年的《天才傻瓜》。除了故事因素,这种“恶搞”漫画的一大特征就是它所使用的人物绘画风格是“无厘头”(恶搞风格)。其夸张度、比例都与“趣味可爱”相似,但是夸张方向和趣味截然不同,主要是夸大了人物“丑”的一面,不仅在于外貌的丑,精髓更在于通过各种传神的表情符号,直击人物内心的丑陋一面,比如粗鄙、自私、贪婪、愚蠢等。无厘头风格的人物给人的审美感觉,可以形容为“猥琐”“龌龊”。后继者包括《蜡笔小新》的作者臼井仪人等。

E.少年风格。50—60年代,随着写实漫画的流行,石森章太郎1964年的《人造人009》、手治虫1972年的《海王子》和1973年的《怪医黑杰克》中似乎吸收了一定的写实风格因素,产生了一种写实与趣味可爱之间的折中风格,成为“少年风格”的雏形。主要特征:浓眉大眼刺猬头,夸张张力和现实性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如车田正美笔下的人物,表情部分夸张、卡通化,身体部分写实。使用典型少年风格的漫画家还有高桥洋一、鸟山明。另有三种非典型性流派:(1)以安达充、高桥留美子、宫崎骏为代表的“平润性”,人物五官更加小巧,表情温和。(2)以尾田荣一郎、武井宏之为代表的“暴走型”,融合了恶搞风格的夸张表情符号。(3)以小健、峰仓和也为代表的“俊秀型”,融入了少女风格的审美和技法,人物偏向俊美、阴柔,重细节刻画。

F.另类风格。另类风格是各种不同于主流的人物绘画风格的统称,它在审美上恰如重金属摇滚乐,追求标新立异、个性化、叛逆张扬,代表了一些“专业”动漫爱好者和“地下”艺术家对大众文化的反叛和另辟蹊径的探索路径。另类风格其实与“Cult漫画”风格大致重叠,代表人物一是活跃于60年代的柘植义春,二是当代的松本大洋。从《螺旋式》等作品观察,人物绝对不能说是好看,五官多怪异化、扭曲化,脸上细节刻画得苍老、憔悴,甚至逐颗描绘牙齿。审美倾向追求一种“诡异”“荒诞”和“神经质”的效果。另类风格是小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

三、结论

日本动漫中的六种人物绘画细分风格,在历史上有着先后递进出现、交互影响的发展脉络,大体呈现多线并行态势,艺术面貌多元化。“趣味可爱”和“写实”是最早的两大根源,日本动漫一开始便占据了艺术上的两大制高点(抽象、写实),扩展了写实-抽象度区间,再在其中充实融合,折中演变出其他的一些风格,体系完整。日本动漫的人物绘画风格体系立足于地区、文化、人种背景,成功探索出了一些独特的审美方向,如“性感”“俊秀”“写实”“精致”,成为其内在支撑。

日本动漫的人物绘画风格体系六十多年的成就,类似于科学上客观规律的发现和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占领,带有不可复制性。但站在艺术创新角度,我们虽然没有可能去推翻现有的元素周期表,重建体系,却有可能发现或制造新的元素,进行微观手法创新或创造新的细分风格。

[1][日]竹内长武.战后漫画50年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日]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日本动画领先世界的奇迹[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刘力溯,硕士,四川音乐学院数字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动画及互动媒体。

编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动漫漫画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我的动画梦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