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根源

2015-01-28郭丽冰浙江师范大学3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性灵董其昌根源

郭丽冰(浙江师范大学 321000)

一、山水画创作根源于自然

(一)感受于自然

我国是一个农耕的民族,人们靠天吃饭,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无不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爱护。古人对于大自然的感受是特别深刻的,山水画中“六法”中讲到“应物相形”和“随类赋彩”这些都是源于对大自然的感受。如展子虔的《游春图》,画上的人物、山川,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淳朴真切的感情。画中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画面呈现出春天的气息,无不体现出画家对于大自然深刻的感受。“师法自然”不光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还包括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取法自然”不光是客观形体的学习,而且还是画家心中意与象的结合。像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鹤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在这些画中,可以说一半是真山真水,另一半是画家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可见山水画的创作源于对大自然的感受。

(二)写生于自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山水画的创作同样离不开对大自然的描写。像“师法自然”与“取法自然,”画家不仅描绘心中的山水情思,还要同客观的景象结合起来。许多画家写生自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名作。荆浩是一位博古通经史的士大夫,为了躲避唐末的动乱,隐居在太行山中,自号洪谷子,他长期接触北方的雄伟的自然山川,在长期的创作中他笔下的山水大多是崇山峻岭,层恋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这与他在本地的写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山水画创作根源于传统山水画

(一)根源于传统山水画的文化

传统山水画大多是对真实山水的加工创作,离不开对于山林的热爱。传承山水画,有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特别是归隐思想十分浓厚。一方面是阶层斗争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性本爱丘山”。当然在我们国家他们的归隐思想大多源于对道家和玄学的深刻继承。其次,山水画文化中有近的师承关系和远的师承关系。荆浩的追随者关仝,他刻苦认真的揣摩钻研荆浩的艺术,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郭熙本无师承关系,后来取法李成,在后期其山水画的进步较快。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创作根源源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再次,对于山水画的审美上有一致的传承性,有不变的审美主张,有缓慢的变化风格。像八大山人早期的书法、山水曾受董其唱的影响,尤其是董氏的《画禅室随笔》为八大山人奠定了鉴赏的理论基础。

(二)根源于传统的山水画的技法

明代的山水画大家董其昌,主要学习宋元时期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于古人的名作学习如痴如醉,最终化古为我,可以说是“集大成者,自出机抒”。但是,董其昌在些有形的技法上有他自己的变化。像董其昌在画中,使笔墨的精妙与趣味成为画面的中心建立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结构,强调笔墨的清淡和含蓄。俗话说:“熟看名画三百副,不会作画也会作。”这些都是在看的见得技法上继承和发展的。最终应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上。当然在看不见的传统技山水画法上的传承也是很多的,可说不胜枚举。清初四王的作品可以说独步占据整个清朝画坛。四王一派的画家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对于古人的作品大加进行摹古,在摹古中求变化,书法用笔,追求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书卷气”等。可以说山水画的创作来源于取法传统山水画技法。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一个根源。

三、山水画创作根源于画家的本质修养

(一)对文化的修养

对于任何一个山水画家来说,对于文化的修养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画家如果没有文化的修养,可以说是很难以想象的。一个画家对于山水的技法掌握的再多,也只不过是一个画匠而已,谈不上什么家。艺术为精神之要,天才高尚之人非有高尚艺术不足以养之,书画为最高艺术,以能通过哲学最高之境界,往往与佛理相同,故曰:“书画禅”。山水作品是更多的融入了许多的文化进去这样才可以说是一件有价值的山水作品。那么,可见山水作品制作中要有画家对于文化的深厚修养。如明代董其昌的画天真清淡,这种风格上更多的是对于禅学的深刻理解,他的山水画创作就是基于对禅学的禅悟。可见在古代山水画的创作根源离不开对于文化的修养。黄宾虹先生的山水作品中,有许多来自他深厚的文化修养。黄宾虹可以说是遍临中国的名画作品,对中国的儒学修养十分的深厚,并对西方的文化也很是知底。他支持康有为的主张变法,对西方的文化,中国化处理十分的灵巧。他的山水画作品中,以“墨、密、厚、重”为其风格。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的综合的结果。当然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可以通过“读书补气”但那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功的事,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可见山水画的创作根源于对文化的深厚修养。

(二)技法的锤炼

任何一个山水画家都无法避免对于技法的锤炼,没有对技法的深刻把握和掌握是难以成为画家的。在我国古今的山水画家中有许多的画家对于技法的熟练是无可挑剔的。贺天健是我国的著名画家。十九岁就去临摹文徵明,沈周的手卷册页。直到临摹到没有才肯罢休。在那时他就深悟山水画理,后来他一边临摹各家山水画,一边写生。具备了深厚的传统基本功,又不居其束缚,成为我国的山水大家。可以说,山水画的创作其根源离不开对山水画技法的锤炼,这是毫无疑问的。

(三)画家的性灵

画家的性灵。首先我先解释“性灵”两个字,“性灵”可以是一种融会贯通的能力和对感性和理性认知的发展和延伸。画家如果没有对山山水水的感觉,那么,也无所谓画家。画山就是山,画水就是水,没有悟道,没有气韵性情是不行的。像王蒙对于巨然的披麻皴很似了解,对于郭熙的卷云皴也十分的了解,由于性灵将两者在自己的画面上紧密的结合起来。画面动感很强,乱而不乱,齐而不齐,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作品。画家要不断总结,思考不足,全力公关,全力攻克缺点,实践经验只有提高到理论上来,知识技能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减少盲目性。可见山水画的创作根源是离不开画画的性灵的,可以说没有“性灵”,画家的山水画就没有其价值。

[1]边平恕.李可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黄宾虹.虹庐画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了庐.中国画的批评与思考[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4]刘静.张大千画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5]陆俨少.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6]罗淑敏.对焦中国画:国画的六种阅读方法[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

[7]石苓.八大山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杨成寅.石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性灵董其昌根源
王永收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董其昌的面具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陈文茜:母亲曾是我痛苦的根源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