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石与灵璧石审美特征比较研究

2015-01-28席景霞巢湖学院艺术学院238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灵璧巢湖观赏石

席景霞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 238000)

中国石文化由来已久,据史上有文字可考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历朝各代古人先贤与石结缘的典故渊源流传,时至今日中国的石文化已经根深叶茂,天然观赏石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观赏石亦称为奇石、雅石、玩石、艺石等,是指因地质作用而形成、分布,并按美学规律观赏、陈列、收藏的石质艺术品。”1文中所述的巢湖石与灵璧石都是盛产于安徽境内的观赏石,其中灵璧石位列四大名石之首,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磬云山,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因富含金属矿物或有机质而色漆黑或带有花纹,既可用作园林造景,亦可作清供赏石;巢湖石,是指产于安徽省巢湖周边地区的各类碳酸盐岩,也称“类太湖石”。产地主要集中在巢南银屏山一带,是各类碳酸盐岩在漫长﹑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自然雕琢而成的,多用于园林、庭院的造景之石,少量精品用于清供。

一、追溯石之文化渊源

据旧志记载道:“银屏山,本名银瓶山,山上‘有石如瓶,每日升,光耀夺目’。明成化年间,银瓶‘为道流窃去’。”2巢湖石采用历史之久远由此便可窥见一斑,相传上海豫园的镇园之宝“玉玲珑”就是出自银屏山,只因巢湖石长期以来都被隐匿于“太湖石”名下开发,其名一般鲜有人知。若与之相比,灵璧石可谓是声名显赫,清乾隆皇帝誉之为“天下第一石”,《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人文震亨撰写《长物志》,称“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可以说,灵璧石的美誉响彻古今,闻名中外,在赏石界几乎无可替代。

暂且不论及名气大小,巢湖石与灵璧石均为安徽境内优质的观赏石资源,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品质。无独有偶,两者都与“石痴”米芾渊源甚深,米公“拜石为兄”的千古佳话广为流传,当年受米公跪拜大礼的奇石便是今日之巢湖石,能令米公一见倾心、屈膝一拜的奇石,该是何等巧夺天工、气宇轩昂。频临无为的原巢县银屏山是奇石产地,漫山遍野长满各种奇石,体型高大,千姿百态,人称散兵石,亦称太湖石,现在看来巢湖石一直被充当太湖石,必是源于此。米芾与安徽灵璧石亦结下奇缘,以至每见灵璧石必拜。据《灵璧志略》载:“米上司杨杰曾攫得他一块心爱的灵璧石”,米芾因杨公夺其所爱,罔然自失者累月,屡以书请之,竞不复得,自此留下了一段“两贤争石”的佳话。巢湖石与灵璧石同产自安徽,又都曾与米公结缘,有着相似的文化渊源,两者属于类似的石种,相比较而言必然有着审美共性,但也存在某些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成为区别类似却不同种类奇石的科学依据。

二、远阚石之形态色泽

赏石,首先要观其“表”。巢湖石虽名气微陋,却有着不俗的表征:造型奇巧多变,色泽丰富妖娆。无论是以传统赏石标准,抑或现代赏石标准来衡量,巢湖石都称得上难能可贵的观赏石艺术品。巢湖石的形态奇巧多变、气象万千,充分显现了大自然超乎想象的造物传奇。其造型大多成群山之势,奇石不拘泥于有限的具体形象,由其原始生态的形态特点衍生出无限丰厚的美感,尽显其石头本身凹凸坚韧的韵味;也有人兽类象形石,无论虎状、马形和鸟雀,又或人形如老者、书生和丽人,都自然天成、栩栩如生。巢湖石石体的天然孔洞造型是其标志性审美特征,即传统赏石标准所曰“透”,巢湖石属于石灰岩,石灰岩极易受到外界力量的风化侵蚀,比如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刷与水的慢慢溶蚀,经过大自然的精工雕琢形成崎岖圆润的形状,石体生出不规则的窝槽与孔洞,洞与洞之间遥相呼应、参差相连,其间石茎婉转坚韧依托着石体重心,其孔洞通透之势似与英国艺术家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巢湖石又一显著特征是“瘦”,所谓瘦是由于它形状多为立式,看上去体态修长灵动,石体表面附有平、凹和皱褶等诸多变化,上面的裂痕、缺口、沟槽和孔洞将一个大的石体分割为许多细微、扭曲的部分,这岁月镌刻出的裂、缺和孔洞的穿透,使得它的形体显得格外空灵和消瘦。

宋人有诗云:“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灵璧石号称“天下第一石”,是自然造就的无与伦比的天然雕塑作品。它集形、质、色、声诸美为一体,尤以造型取胜,如此天之骄体,肖形又状物,尽显自然造化之趣味,既蕴含世间万物之象,又尽藏千岩竞颜之秀。若赏奇石,有幸便可遇美人、仙翁、高士、佛陀,众象或卧或立皆自得,或歌或舞尽风雅。论及形状姿态奇石都各领风骚,与巢湖石不尽相同的是,灵璧石孔穴较少,有的则完全没有孔穴,若用传统赏石的“漏”“透”去衡量它,似乎有失偏颇。灵璧石多变的形体是由上面的孔穴和边沿的裂缺,以及不同走向和走势的沟槽共同形成的,其中沟槽对形体的走向起着更关键的作用。另外,灵璧石表面多为凸起的弧形,给人一种饱满浑厚的印象,故而也不能说灵璧石“瘦”。相比之下,灵璧石更具男子成熟、矫健的气质,而巢湖石更像一位温婉、玲珑的女子。两者形态不尽相同,各自彰显了自然赋予的独特美感。

论及色泽,巢湖石素有“一石一色”之说,以灰色为最常见,另黑、白素色或红、黄岩彩等都各有神韵,其中有的石体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彩相对明朗;有的石体多种颜色相互掺杂渗透,色彩不尽相同却浑然天成。灵璧石则崇尚黑色,这与中国书画用墨的理论近乎一致,除了如漆似玉的黑,还有热情的红、温暖的褐黄、冷静的灰、间有静白、五彩、黑质白章等,可谓绚烂多彩,色彩随形就势而妙趣无穷。天下奇石各有其态、各具其美,或以形奇,或以质坚,或以色妍,或以纹美,戓以韵胜,如人之各有所长有所短,这些不完美的缺憾反而增添了奇石独特的魅力。

三、近察石之质地纹理

一尊奇石的质地纹理是不容忽视的,它经过亿万年的锤炼磨砺,记载了大自然的信息和石的前世今生。石的纹理就像大自然书写的字迹,它穿越时空传递着宇宙的密码供人类解读。巢湖石质地坚脆,纹理丰富,有的表面光滑圆润,有的凹凸崎岖、变化无穷。石中不仅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更有自身独特的纹样肌理。巢湖石体表面的奇筋异脉繁杂多变,呈网状附于石体之上,随着石势蜿蜒辗转,有的细密如发丝,有的崎岖如枯藤,有的深如刀刻,有的薄如笔划,其中还出现了象形的数字和汉字,其韵律气象变化无常,这些天然艺术作品之玄妙绝非人力能为之。上述筋、脉特点也是巢湖石有别于灵璧石的独特之处;巢湖石还是少有的富含化石的观赏石,海生无脊椎动物与植物化石常附着于石体之中,双石合璧形成世间罕见的奇石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另外,还有一些巢湖石上长满硅质或泥钙质成分的瘤状体,这些奇异的瘤状体多呈链状分布,集中成群体出现在石体表面,构成了巢湖石别样的纹理气象,使得石体肌理斑驳淳朴且余韵悠长。所以说,巢湖石不仅在造型上仪态万千,在纹理上亦不同寻常,令人咋舌称奇。

灵璧石质地坚硬,在众多奇石品种当中可谓上品,有粗犷者糙如老砾,有细润者滑如凝脂,不论砺腻其石肤都厚重亮泽,彰显着一种天然的历史沧桑感。清代学者赵尔丰赞曰:“石体坚贞不以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将以为友。”灵璧石肌中有着特殊的灰白色纹理,其种类达数十种之多,常见的有胡桃纹、鸡爪纹、龟甲纹、蝴蝶纹、云水纹、条带文、竹叶纹等,其石纹清晰流畅,百转千回,繁而有序,其苍劲古朴的韵律节奏与书法行笔之道颇为相似。

四、会意石之气象精神

历史上对奇石倾心赞赏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奇石除了外在可视的表征形态令人赞叹,其内在蕴含的哲理精神更发人深省。有唐代诗人白行简在《望大石赋》中叹道:“最坚者石,最灵者人,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而如神。”诗人把奇石人格化,对其不攀负、不献媚的品格赞誉有加。唐有宰相牛增孺生平尤喜奇石,以赏石为乐事,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凡痴迷自然之石者,必折服于石的内在精神。崇尚石的坚贞,是人们崇石和玩石的精神寄托。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是儒道相融,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庄子言“大地有大美而小言”,这些都是古人先贤从自然当中体悟的哲学观点。苏东坡说“石文而丑”,郑板桥言“石丑而雄,丑而秀”,更是赏石审美哲学的具体体现。

日本永平寺禅师熊泽称石有五德:“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沉着而有灵气,永埋土中而成为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风吹耐寒,坚固不移者,石也;质坚而能完成大厦之基础者,石也;默默伫立山中、庭园,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3石的品格能被人们领会,是通过其外部特征来传达的;意境美的产生,是以形态为基础经过联想和感悟逐渐上升到更高尚的艺术境界。石作为客体,所承载的精神内涵是相通却不相同的。提及巢湖石,大多玲珑婉转、俊秀消瘦,给人以雅致脱俗的飘逸美感,石体所附孔洞暗自相应,使得奇石气韵生动。“瘦”则凸显刚正不阿的风骨,坚硬的磐石经过柔软湖水的浸润洗礼,变得姿态端庄、刚柔并济,其中所蕴涵的凛然正气正应和了各朝历代文人墨客自喻高洁不入俗流的嗜好。而谈及灵璧石,其质地之坚、色泽之沉、纹肤之苍,处处都彰显着沉着稳健、磅礴之气势;温润尔雅、沧桑之年轮;意趣盎然、玄妙之意境。

概而言之,不论灵璧石或巢湖石,抑或其它奇石,它们穿越古今以傲然冷漠的姿态示人,不仅带给人们视觉审美的馈赠,更给人们以更高层次的哲学精神启示。

五、结语

通过具体比较研究得知,灵璧石和巢湖石两者的观赏要素基本相同,都是形、质、色、纹、象、意,不同的是还有一个声,灵璧石叩之清脆悦耳,其声可谓超然于众石之外。具体比较而言,只是两种奇石在各个观赏要素上具体表现不尽相同。人们对石的品鉴赏读从不会一概而论,都是发现和赞赏它最独特的美、最具表现力的方面。在众多观赏石中,灵璧石和巢湖石都是以外部形态取胜的种类,它们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异成就了各自迥然不同的美,这需要观者入微的观察和认真的比较研究。传统评价奇石的标准是“瘦、皱、漏、透”,但在当下的赏石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欣赏的只是它们的某一个方面,而不一定面面俱到。显然,不同种类的奇石其具体观赏内容和审美特征都是存在明显差异的,而通过其外部表征所彰显的气象精神也是各有千秋。石的差异性特征,更凸显了不同种类观赏石的独特性价值,期望巢湖石的文化、艺术价值能如灵璧石一样受到珍视,并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为中国石文化的传承发扬增光添彩。

注释:

1.胡远超.安徽省观赏石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地质,2007(6):154.

2.周始.皖志述略(下)[M].合肥:安徽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出版,1983:361.

3.王子宜,姚玉金.灵璧石的文化价值[EB∕OL].(2014,01,29)[2014,11,26]http://www.zgssjw.com/html/zsjt/1390962361187.html

猜你喜欢

灵璧巢湖观赏石
飞龙在天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妙峰灵璧
山魂
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
文山
福延山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