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无言之美

2015-01-28黄凤娇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2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写意画空灵老子

黄凤娇(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 250000)

翻阅中国写意画的宝典,不难发现在写意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之下,一直潜藏着艺术家对于中国画所特别推崇的空间意识形态,在《易经》中,简易作为中国文化的三个原则之一,强调的就是言简意赅,触类旁通,延伸至中国画就是强调以少胜多,以简衬繁,以小见大。中国画中向来推崇“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疏体现在对空白的重视,对虚实的把握以及对于灵的空间的追求,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可见,这画之空白处,不是无,空无一物,却点点即是,皆通过无形的画面来传达无限的可能。

一、空的意识来源

中国的绘画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写意画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画的创作离不开中国所独有的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谈到空,我们要从先秦的老子那里找寻源头。老子曾经说过“大音希声”。对于音乐来说,至高至上的美的音乐不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而是一种无法用感官觉察却需要用心灵体悟交融的寂静之声。这寂静无声不是沉寂,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来自一种无声的心灵体验,在心与心的交汇中或许收获了感动,或许收获了快乐,或许勾起了回忆,或许又引起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此皆有一种于无声处胜有声的体验。老子还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1虽然当时老子是为了阐述制御天下的道理,但是白与黑的关系还是被聪明的艺术家拿来借用,对于绘画来说,空灵淡远的美是其不懈的追求。一幅好的画不在于实体在纸张上的大面积铺陈,而更在于空白处理的重要性。空灵之美在中国艺术中都是相通的。

中国的诗讲究含蓄之美,在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无尽之意,无尽之情。例如刘方平的诗《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作者为了表达一种无依无靠,寂寞无助的境界,既描写了人透过纱窗看循环往复的日落景象,又写了黄昏,使暮色更加昏暗,寂寥。接着写无人的房间,却见泪痕,满地的梨花,紧闭的房门,更加突出了一种寂寞宁静悲戚之境。无人与景相对比更加突出了境的表达。这无,这空被诗人恰当利用。

中国的园林,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对于空的追求是很强烈的,有很多园林占地不大,而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传递出曲径通幽的意境就需要对于整个空间的安排与处理,对于无实物的空间的处理能力直接体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灵的空间,这空间的处理,就如雾里看花一般,才能让赏园人细细体味其婉曲无尽的高妙意趣。

二、写意花鸟画中空白的运用

关于大量空白的运用在中国写意画史上不并少见。宋代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绘画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他们的作品形简意远,用笔往往酣畅淋漓,毫无雕琢拘谨的弊端,画面少而精炼,力求传达出一种象外之象。

宋末元初的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是写意兰花中的杰作,他笔下的兰花无土无根,疏花简叶异常概括,高度提炼,形态多姿,很好的表达出兰花生于幽谷的高洁高雅之态,以及对于宋朝灭亡之后的无家可归之感的寄托与表达。无土无根的空白处理在画面上恰到好处,这样的处理使这幅画中思想情感的传达更为明确具体。

明代画家徐渭被人们认为是完成了水墨写意画变革的一代大家,他的传世作品《墨葡萄图》凝练的造型、如点点泪痕般的墨叶、以狂草笔法画出的枝干激情四射,形简意赅,体现了画家激荡振奋的内心境界,画面空白处的处理尤为妥当,无画处好似微风吹拂,在画面右侧出枝的构图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和空间,画面中虚实黑白的处理把墨色发挥到了极致,墨色的表现力极强,这种随意挥洒不拘形似的水墨大写意有一种以一当十的不求形似但求气韵的气度。

清代大写意也卓有成效,例如八大山人的画《山水花果册.葡萄》他笔下的葡萄比徐渭的更加概括,简约而不简单,体现出“一笔画”下的气脉连贯之感。作品的极简,空白处达到约80%,计白当黑的画面感幽深旷远,好似律动的音符在飘扬,又好似狂舞之姿在飞动。舞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线造型,线的运用往往是稳中求动,动中求稳,求顿,像是川流不息的水,动静相宜。多些空白就多了一些简约,简约更容易营造韵味和意境。清代的恽寿平也重视“简”,他在《南田画跋》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创作倾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2可见他对于画面简洁的推崇,他认为简洁的画是脱离世俗的,孤寂独存的,有一种淡雅肃穆之境。他的没骨花鸟画虽然尺幅不大,但清新、简约、含蓄。

到了近现代写意画可谓发展迅速,齐白石等大家继承了空灵的风格,空的世界是有象的世界,是大象的世界,是无形的世界。

三、画境中虚实相生的空白之美

中国画中对于黑白的重视表现在对于虚实的把握上。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周易》中有言:“一阴一阳为之道。”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联系,有开合有起伏,有虚实有空白,这样画面才能气脉相同,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有笔墨处为实象,无笔墨出为虚象。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过:“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结成妙境。”3这是中国画中特有的空间处理方式,画面中虚境空间的处理方式更是以小观大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正如中国人的性格相对保守、内敛一样,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也相对含蓄,注重藏、隐和虚的观念。与直接外露,张扬的个性不同,藏、隐和虚好似在曲径通幽的深巷中曲折委婉的林荫小路,又像是朦胧雾霭中的潺潺溪流,或是深幽树林中的的声声鸟鸣,幽幽花香,带有一种婉转徘徊的灵的空间意趣。这种非直、非实的空间更能体现自然天成,它是温和的,婉转的,幽深的,其后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有意味的世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世界的趋向大同,人们更加偏向外露,奔放,喜欢直接表达个性与思想,不可否认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但在此我们仍需要时不时回望一下我们的传统,那种内敛含蓄空灵的美是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远。

注释:

1.老子,张松如注.《老子》.齐鲁书社,1998:168.

2.(清)恽寿平,毛建波校注.《南田画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19.

3.(清)笪重光,见俞剑华编.《画筌》.《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814.

[1]朱良志.《中古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江》.中华书局,2014.

[3]张映晖.《绘画境界生成论传统绘画与现当代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宗白华.《艺境》.商务中印馆,2011.

[5]薛永年.《中国美术史新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张松如.《老子说解》.齐鲁书社,1998.

猜你喜欢

写意画空灵老子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艾如:暖如一抹秋阳
艾如:暧如一抹秋阳
智者老子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笔墨造型要点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