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认知”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2015-01-28陈丽清保山学院艺术学院20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22期
关键词:认知声乐学习者

陈丽清 (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200000)

谈谈“认知”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和作用

陈丽清 (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200000)

声乐学习中对一些方法和理论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知道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认知”,就会如盲人摸象一样,不得章法。本文从声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去诠释了,声乐学习中认知的作用和意义。

认知;过程;素质;声乐学习

许多热爱歌唱的年轻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对艺术的追求来到许多相关的培训机构、学习机构等地学习声乐,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猛然发现自己原来那美妙的声音不见了,原来喜欢唱歌的理想消失了,甚至怕唱歌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习者和教授者没有弄懂以下几个方面:

一、声乐学习的第一个认知

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声乐学习并不是声乐老师重新为你生成一个新的嗓子;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将你的“好”声音诱发出来的一个过程,是通过改变学习者的思想意识来达到的。所以,声乐学习者必须要知道声乐的功能有哪些?其意义和功用又如何?

1.社会功能(交流功能)

古语说“言之不足而歌之”方有歌唱的产生。于是,人们在歌声中赋予了歌者的情感需求、思想需求等等,以期达到歌者的社会需求。这就是声乐的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就是类似社会作用的意思,一般来讲,社会功能就是指在社会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交流,就是共同驱逐自我身中和它者身中之后建立的关系。”摘自《博弈圣经》一文。通俗讲交流,就是将彼此间有的提供给对方。声乐就是通过“唱”来达到歌者、创作者的某种诉求的情感语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交流语言。它通过“唱、念、做、打”来丰富了“说”达不到的交流功能。

2.语言功能

人类用来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称之为:语言。如:计算机语言、植物的语言、动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等等。人类的语言,是指人类传递情感信息的工具。以符号、文字、图案、音乐、语音、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等等形式为载体,来传递或交流情感信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声乐也是一种“语言”,是比语言更丰富的一种情感语言;人们通过“唱”来完善说时的不足,将说时表达的不丰满的苍白语言更形象化。

3.演讲与歌唱的异同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声乐演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演讲”。它们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就是,必须“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别人”;将苍白的文字树立成有血有肉的画面或情感,以期达到演讲者与演唱者的某种需求。演讲与声乐演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不可分割。

二、声乐学习的第二个认知

声乐学习是一个改造思想的过程,是一个意识形态形成的过程。何谓过程?过程(Process) 是一种手段,它是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把人、规程、方法、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其中,“过程”就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过程”,也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必要系统。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却是过程,只有了解了过程,才能真正的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去做。所以过程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败的一个关键手段。声乐学习也是一样。

1.“听”是声乐学习的首要过程

声乐学习中,首先要学会去听,什么是好的声音;什么是不好的声音。我要达到什么样的声音,这是一个声音奠定的必要过程。我们知道“过程”,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也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个系统。声乐学习在这个听的过程中将“好”与“不好”的声音做了一个输入的过程,就必须靠这个“听”来完成。

2.“模仿”是声乐学习的必须过程

在将“听”这个输入过程完成后,还要有一个“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在开启“模仿”这个模式中来进行与完成。学会模仿好的声音,才能使声乐学习更上一层楼。

3.“想”是声乐学习的必要过程

在声乐学习这个过程中,有了“听”这个输入的过程,就必须有加工“听”的一个路径,这个路径就是“想”。在学习者将好的声音在一次界定的过程中,“想”起到一个输出时必不可少的桥梁过程。

4.“开口唱”是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

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声乐学习一样遵循这个道理。在“听”——“想”——“模仿”——“唱”这个过程中。输入“听”——“想”——“模仿”是实施过程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唱”是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就有增值转换的关系,过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值,不增值的过程没有意义。为了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增值转换就要投入必要的资源和活动。

三、声乐学习的第三个认知

1.声乐学习的心里准备(强大心理素质)

心里,指人的思维意识空间。声乐学习第一要素就是心里准备;心里还指:心中,心灵深处;头脑里,思想里。声乐学习者在有了心里准备好了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到“心理”的转换。

心理,是指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声乐学习者在有了“心里”——“心理”的转换后才能为“开口唱”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声乐学习的思想准备

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并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思想也叫想法;思想,又指心里的打算;还指意识形态的、观念的上的活动。在声乐学习中思想准备是一个中转站,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奏。

3.声乐学习的情感准备

《心理学大词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声乐学习中有了思想准备之后,还要在开口唱中加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自己理解的情感去诠释歌曲的蕴含的其他意思。另一方面,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4.声乐学习的身体准备

有了以上的各个准备,还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健全的身体,才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所以情感、心声、感悟等等通过我们的歌声传递给别人。所以,声乐学习身体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上,素质的一般定义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遗传于自己惯性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管理能力和智商、情商层次高低以及与职业技能所达级别的综合体现。

四、声乐学习的第四个认知

素质,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

声乐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习者必须要有好的音乐综合素质,即好的乐理基础知识、好的视唱练耳、好的钢琴演奏能力。

总之,声乐的学习必须具备全身心投入的能力,才能在歌唱中达到“感动自己,感染别人”的目的。以及更好的完成词曲作者写歌曲的目的。

陈丽清,保山学院艺术学院声乐副教授,从事声乐教学十多年。

猜你喜欢

认知声乐学习者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