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危机领导中的信息素质需求

2015-01-27刘文祖

商业文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质

刘文祖

摘 要:本文从信息素质与危机领导的定义和关系出发,提出领导者面临突如其来的各种危机,尤其是遇到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或特大突发事件时,各级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能力的高低在危机领导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衡量领导者领导能力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危机领导;信息素质;领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各种危机事件对人类的侵害日益增多,人类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如美国的“9.11”恐怖袭击、印尼大地震、我国 1998 年的洪灾、2003年的 “非典”以及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5.12”四川汶川和“4.14”青海玉树大地震等,这些危机影响广泛而且破坏性巨大。在处理各种危机时,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对获取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预判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各种危机,各级领导干部信息素质能力的高低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能力就是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衡量领导者领导能力的重要依据。

一、信息素质与危机领导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质是人们在工作中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主要方面,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保证,信息道德是准则,它们共同构成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完整的信息素养体系。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能力素养的培养更应突出对网络信息识别、评价、过滤、心理控制等能力方面的教育。

对于危机,人们一直想全面而确切地下定义,但危机事件的发生却是各有各的不同,很难一言概之。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将其定义为当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时, 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对它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对一个国家或单位领导者来说,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称为危机领导能力[1]。危机领导最早运用在军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将其广泛使用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目前危机领导能力被视为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由于受社会生产力低下、通讯技术落后和信息资料无法共享等条件的制约,人们很难掌控和预防危机,当危机发生时人们总觉得束手无策。其实危机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危机是可以预防、控制,并可实现有效管理。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和管理能力,既能在纷繁多变的环境中通过多渠道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又能在短时间内鉴别、分析和利用所获的信息,使其在危机领导中发挥效用,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2]。因此,加强领导者自身的信息素质能力应该成为危机领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顺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对领导者开展广泛深入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强化信息意识的教育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使领导者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信息,学会处理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面临各种危机时采取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构建完善、有效的应急措施,就能临危不惧,从容应对。

二、信息素质能力是新时期危机领导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高速传递、瞬息万变的今天,时刻告诫我们的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社会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美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深刻地揭示了危机管理中解决危机最好的办法是“重在预防”。[3]这一点上领导者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素质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危机管理中,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有了很好的信息素质能力,具有把握危机事件的敏锐性,在科学预判的基础上制订统观全局的应对措施,最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调动各方力量来共同应对危机事件的前提下,加上对工作、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这就为危机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面对危机,领导者要时时掌握最新事态发展的动向,要雷厉风行,果断决策,不能左顾右盼,迟疑不决;要对掌握的信息及时作出严谨求实,科学决策的分析和判断,不能主观武断,屡出纰漏;这些都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考验,是检验干部能力和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适应各种环境,不断加强领导者获取和驾驭信息的素质能力,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才能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境和挑战,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危机领导中的信息素质需求分析

(一)开展素质教育,加强危机领导的意识和能力。

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和不同的培训途径,提高领导者和社会公众对危机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大力倡导和推进危机管理的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自己在危机管理中的使命和职责,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公平理性的行为,夯实抗击危机发生时的社会基础。在这次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中,我们广大的干部队伍群体体现出了大无畏的集体观念和爱国爱党的热情,舍生忘死,不顾自己家人安危,弃小家顾大家,涌现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以社会、集体利益高于至上,充分展现了我党各级领导干部在重大危机时刻的领导风范和价值体现。

(二)领导者要有科学理性的机制管理危机。

在人类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危机斗争中,不仅要对发生的危机有一定的预判、防范和处理的能力,而且最重要是对危机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建立起良好的危机管理体系,及时有效、科学理性地为待管理的危机创造出信息畅通、反映快捷、指挥有力的机制保障。在危机爆发前,要根据所处的不同环境首先要对危机有预见性,要专门收集各种危机的信息以及相关知识建立起危机管理的知识和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其次危机发生时要像美国联邦危机管理局一样要有危机管理的指挥系统,同时要建立危机管理的监测系统,随时对危机的变化做出判断和分析。第三要成立危机管理的行动系统来解决本次发生的危机。最后要成立危机结束后的危机复原系统来进行评估分析,提高以后的应对能力,减少或甚至消除危机造成的损害。在汶川和玉树大地震发生一开始,全国从中央到省到地区,甚至小到乡村,都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完善地震预警系统,防止次生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的危害;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地方省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线坐镇指挥,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减少到最底限度;同时,我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发表讲话,传达信息,并对救灾情况在官方媒体上第一时间跟进,做全天候报道,使全国及灾区人民领会到国家领导者无时无刻都把握着灾区情况,来稳定人们的情绪,给予人们信心[4]。endprint

(三)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中的信息资料汇集和资源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应把不同基层单位汇集上来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和整理,以便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料,来保障有效的危机管理;政府应完善危机管理战略性资源储备,编制资源目录以便调动资源;政府部门还应建立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的专项基金,并通过社会保障等渠道扩大资金的供给;国家和社会应加强应对危机的教育和培训,为危机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政府应把这些信息资源收集加工成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就可以及时传递和共享信息;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部门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协调解决危机的行动,降低危机的危害。不管是四川汶川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中,全国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信息资料汇集和资源保障体系,开设地震应急绿色通道、抢修被损道路和通信设施、合理调配供给物资,把灾民急需且必需的物资及时分发到位等,这些保障措施赢得了灾区人民对执政党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加强领导者的信息素质能力是应对危机事件运行机制的保障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工作中也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出乎人们的想象,难以预料。但在危机面前,能不能作到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是否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这是新时期对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能力的考验[5]。在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冒着危险,持续多日在第一线指挥,人们看到这种以身作则、敢于担当的领袖气质,使他们在危难之中得到巨大的温情和鼓舞;国家领导人在危机面前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稳重从容的应对态度给我们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起到了垂范作用,从他们身上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灾区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和决心。

危机领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对一个领导者而言,面对危机事件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领导者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信息素质能力和领导魅力,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时确定防控工作的基本策略;要做到在大灾大难面前做到大智大勇,要用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去抗击危机带来的困境和挑战;在大灾大难面前要动容有度、真实诚恳,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决策、指挥、调整、督促、协调和落实。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后的应对中的个人表现十分出众,在危机中成功地施展了领导力,鼓舞了国民士气,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尊重,展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风范和领导魅力,是我们赈灾的精神支柱之一,应该可以把他在震后一两周的所做所为当成一个危机领导案例,让我们广大的干部去体味和领悟[6]。

综上所述,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危机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引起社会环境的恶化,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产生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在建立完备的、系统的快速应对能力的处理机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领导者的信息素质能力,使他们不断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把危机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建立起危机管理的资源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明杰.国际危机管理概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3

[2]鲍志伦.正确应对突发事件[J].领导科学,2005.(19):24—25

[3]刘萍等.领导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4]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5]叶贵炎.论公共危机中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行政论坛,2006.(6):82—84

[6]李维林.浅谈领导干部的危机处理艺术.工会论坛,2003.(6):114—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素质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培养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策略
普通高中开设机器人课程思考
近十年来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
公共图书馆对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技术与“测量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思考
数字图书馆对馆员信息素养的要求及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