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5-01-27张玲段修军袁旭红顾文婕李小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2期
关键词:校中厂情境化教学平台

张玲+段修军+袁旭红+顾文婕+李小芬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培养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对情境化教学环境的需求,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校中厂”模式,并从创新平台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效益机制、建立校企双师互聘机制、开发课程接轨机制、合作研发激励机制和“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为实施基于实际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平台;校中厂;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78-03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而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知识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交互状态;知识是人类协调行为能力以及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情境学习是研究人类知识在活动中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学必须“情境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家禽生产》情境化的教学平台,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养禽企业分支机构移植到学院内,通过“校中厂”真实的生产技术、服务社会等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情境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体现“真”——真实的工作场所和职业环境,“新”——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开”——具有社会的开放性,为社会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因此,如何将养禽企业的生产项目实施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系统地组织教学,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家禽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其功能

江苏高邮鸭集团根据生态健康养殖要求,“十二五”期间提出“加大创新投入,研究养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目标,依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重点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联合学院国内活体保存水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合作共建“校中厂”——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建成《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明确合作双方的职责,集“教学、经营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将实际的企业引入教学之中,是一种教育化的企业,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畜牧文化。“校中厂”源于企业而又高于企业。作为“校中厂”建设的情境化教学平台,其功能定位明确:配置先进的生产、教学、科研设备和必要的生活设施,配备企业管理人员、技师和学院教师,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化生产、教学基地;为《家禽生产》课程的开发、改革及实施提供平台,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基于生产流程的全部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和考核,培养符合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承担学院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及课程建设水平;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任务,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及学习能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企业效益;利用“校中厂”的软硬件条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情境化的教学平台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运行

(一)创新平台管理体制

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理事会、畜牧兽医专业理事会、“校中厂”管理委员会等不同层面对学校与企业的力量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建立一个有序的协调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校中厂”进行科学管理与运作,创新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校中厂”管理体制,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校中厂运行管理制度”、“高邮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泰州高邮鸭育种分公司运行管理细则”、“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和“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教师工作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畜牧兽医专业二级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集团董事长和二级学院院长担任理事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公司负责人、副经理由合作双方协议产生后由理事会颁发聘书,并明确规定企业总经理担任分公司负责人和企业技师工作站站长、学院教师担任分公司副经理、企业技师工作站副站长,下设生产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培训部、科技开发部及财务部等。通过专业理事会,校企共同制定理论教学、日常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重新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和完善校内专业实训室配置标准、“校中厂”资源配置标准、岗位责任规范、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共同合作运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体系,形成校企双主体联合育人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实现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二)健全运行效益机制

为确保“校中厂”科学合理运行,实现共同开发、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目标,组建双方共同参与的生产经营、教学管理和科技攻关团队,学院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组成管理机构,负责“校中厂”的生产与管理,并接受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的指导,明确双方在“校中厂”建设、运行过程中的责权利,并健全运行效益机制。

(三)建立校企双师互聘机制

建立校企双师带薪互聘机制,通过聘用集团行业内知名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作为兼职教师。学院通过派驻教师在“校中厂”顶岗实践、参与技术革新、帮助解决研发难题等办法强化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水平,校企共同创建一支高水平、强实践、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家禽生产》“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更好发挥专兼职教学团队在教师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学院提出在校内建设以企业技师为主体、学院教师参与的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选聘优秀企业骨干和青年教师进站工作,承担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锻炼、学生培养等任务,参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6门核心课程建设和16名青年教师的培养。在江苏高邮鸭集团内建设以学院教师为主体、企业技师参与的“教师工作站”,承担科技攻关、企业员工培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学生培养等任务,完成在江苏高邮鸭集团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帮助企业培训企业员工118人日,成功申报并实施了2项省级科研项目,进站教师为企业解决4项关键技术。endprint

(四)开发课程接轨机制

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搜集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相关的资料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开发课程接轨机制。按照家禽生产规律及“校中厂”生产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本着“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的做法,优化知识、素质、技术技能结构。以养禽业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将《家禽生产》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情境为导向,构建六个学习情境下三十个工作任务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结构遵循生产流程的原则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家禽生产》在情境化教学平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企共同承担生产、科研、教学、服务等任务,企业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校中厂运行,每年向社会提供20万只苗鸭,完成63744人时学生实训;每年接受10名教师锻炼,累计锻炼达256人月;2位技师常驻“校中厂”并获得学院“优秀兼职教师”称号、江苏省农委优秀兼职教师奖励和师生们的一致肯定。

(五)合作研发激励机制

集团联合学院出台政策激励技术人员到公司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保证联合攻关的需要。企业选派2名高级畜牧师、4名技术工人,学院选派8名教师具体负责“校中厂”的技术研发、生产运行和质量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江苏高邮鸭集团泰州育种分公司运行管理办法”,保证公司规范化运行。集团与学院合作成功申报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应用基因聚合技术辅助选育苏邮2号肉用麻鸭新品系(母系)”,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示范与推广”、“不同牧草对高邮鸭产蛋性能、孵化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蛋鸭旱养与水养比较研究”等课题研究,技师、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研究过程,蛋鸭、肉鸭新品系繁育研究顺利进展,成功培育出“苏邮1号”蛋鸭新品系,500日龄蛋鸭产蛋量达320枚,青壳率在95%以上,双黄蛋产出率为3%,大大地提高了高邮鸭的生产性能。目前“苏邮2号”肉鸭新品系研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

针对现代家禽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技术活动有机结合,将“科研”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制定《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工学研融合”育人机制。参照现代家禽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行业标准,将畜牧文化、企业文化与文化素质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创新精神;将现代养禽业“三新工程”即“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与职业技术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研究项目、企业技术项目与职业拓展课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科技服务与企业顶岗实习融合,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标准,强化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家禽生产》“情境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使校企双方实现了专业目标与产业规划相对接、人才培养与生产任务相对接、课程结构与岗位能力相对接、企业技师与兼职教师相对接、生产设施与实训设备相对接、学生就业与人才需求相对接和科研开发与技术应用相对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体制机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甚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葛李,姜家杰等.模具专业“教学工厂”实践平台的改革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徐健丰,丁学恭.“校中厂”背景下的友嘉机电学院运行机制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4]宋超先,韩敏.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2,(10).

[5]俞位增,张鹏飞等.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

[6]张玲,袁旭红,顾文婕等.校企共建“校中厂”创新畜牧兽医企业技师工作站的运行机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0).

[7]张玲,张力,吉俊玲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家禽生产》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8]葛竹兴,董海燕,朱其志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工学研融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GYC30),《家禽生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资助(教高司函[2013]132号)。

作者简介:张玲(1977-),女,江苏泰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禽生产教学与科研。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中厂情境化教学平台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