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快乐数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27徐明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2期

徐明

【关键词】思维生成 思维启动 思维升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30-01

“快乐数学”不是一种数学概念,而是一种学习态度。由于数学有较强的逻辑性,需要理性思维参与学习,而一些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对数学产生“敬畏”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数学并非只有冷漠,当我们真正近距离接触它时,就会发现很多快乐因素蕴含其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教学生成契机,适时点爆快乐数学引擎,让学生在思维生成的瞬间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数学。

一、思维启动,精彩导入激发学生

数学学习活动不该是死板的,需要教师注入活力,抓住教学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特别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巧妙设计导语,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制造悬念,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启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细致分析研究教材文本,找准教学切入点,将学生的思维调到一个高点,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学习数学的热情就会被点燃,数学学习就会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在导语设计环节,笔者并没有直接呈现教材内容,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同学们看过赵本山《卖拐》小品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赵本山让范伟走两步:“没病,你就走两步。”赵本山让范伟走的是直线还是曲线?(学生回答是曲线)老师现在请一个学生也来走两步,但要走直线。(课堂气氛被点爆)这个同学走得真像。老师有个问题搞不清楚,线段和直线有不什么同呢?

这个导入设计用赵本山的小品来引导非常生动,学生的思维被成功启动后,接着马上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线段和直线的不同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拉进了数学课堂氛围中,兴趣盎然地研究起这些“老师都不清楚”的问题来。像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肯定是愉快的,教学效果肯定也会非常高效。

二、思维生成,营造情境感染学生

学生进入课堂之后,自然要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教师要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与排斥心理,就要改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何营造优良快乐的学习环境呢?首先是教师的精神面貌要高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能够放松表情,让学生看到快乐,这种快乐自然会传递到学生心间。其次是教师语言要活泼生动,富有幽默感。教师课堂语言要富有个性,这是吸引学生最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讲课“好听”指数有多高,学生思维被激发的程度就会有多高。如果教师能够放下身段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课堂学习的气氛自然会是和谐、健康和优良的。

小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大多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在具体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教材内容对运算法则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学生很容易明白怎么做,但缺少实践训练当然是不行的。如果让学生单独进行混合运算练习,学生则会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调动学生的训练热情,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老师想和同学们比赛做练习,不知道大家敢不敢。这样吧,大家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将练习题设计好了。一共是10道题,你们随便挑选其中5道题来做,老师则全部做。大家敢不敢和老师比赛啊?”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敢!”笔者装作很急迫的样子做题目,学生更是热情高涨,很快,就有学生示意完成了。

三、思维升级,创造成功激励学生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成就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学生会在体验中重新认知数学学科,建立更多学习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采用多种激励手段,以正面鼓励学生为主,对学生出现的失误要有宽容之心,帮助学生找到失误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自行改正并理解该知识点。这样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例如,学生刚接触《垂直》相关概念时,大多都会产生一种空间错位感,那就是“垂直一定是水平垂直”。一旦发生空间移动,便会形成错觉。教学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示范画垂线让学生观察,学生都说“老师你画歪了”。笔者说:“谁规定直角三角板一定要平放啊?”学生都笑了。笔者又说:“谁能画出比老师画的更‘歪的垂线呢?”学生纷纷要求板演尝试一番。结果,学生都做到了,笔者及时给予表扬。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训练,学生很快就能建立起立体空间概念,促使思维升级,并在成功体验中获得认知提升。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挖掘学习快乐因子,让学生充分获得快乐体验。同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理,抓住思维生成瞬间,点爆快乐引擎,用巨大的快乐体验征服学生,让学生爱上数学。

(责编 林 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