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在教学中的实践
2015-01-27石莉莉
石莉莉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用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29-01
化学用语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化学理解的基础。教师应充分重视化学用语的教与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用语这一有力工具,能够用化学学科独有的简明符号来准确表达物质及其变化,促进学生化学思维和能力的整体提升。然而,由于化学用语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教学中容易陷于机械、沉闷和乏味的困境,因此,教师要转变思路、勤于摸索,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运用中感受化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一、以直观激兴趣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针对这一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着意将化学用语的抽象性与具体的化学现象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两者之间“名”与“实”的联系,将物质与其变化的抽象概括与化学用语的实际衍生关联起来,突出直观以贴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语言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或化学事实来激发化学用语中的内涵,使得每一个化学用语都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鲜活的表象支撑。如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大心脏跳动变慢,而K+则会使心脏的跳动速率加快,人体如果缺乏足够的碘则会致使甲状腺肿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关联的化学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化学现象或化学事实结合起来,对化学用语的含义进行说明,在唤起学生脑海中的具体物质和具体现象之后,指导学生逐步尝试运用化学用语来表达和描述,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尝试和运用化学用语的积极性。
二、以操作促理解
将化学用语的学习与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水平的提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增强了参与意识,获得了自己的独特体验。操作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操作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学生的脑、口、手和眼的协同合作中,将化学用语的学习和运用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内涵领悟会更加深刻。
如在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元素符号小卡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设计出个性化十足的卡片图案。又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可以组织学生因地制宜,以碰碰球等作为原材料,制作水分子的架构小模型,并利用小模型进行拆分、重组等操作活动来理解电分解的过程,让学生边操作边观察思考:比较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在操作中感受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和质量也没有增减,集中凸显了化学反应里的质量守恒定律,促进相应的化学用语的理解。
三、以归纳强深化
化学用语本身是对化学现象、规律等浓缩抽象后的结果,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归纳提炼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原本繁杂纷乱的化学内容通过化学语言进行表述之后,变得如此简单明了。在引导归纳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使得化学用语的归纳实现多样化和最优化的统一。
如在书写化学式的教学中,在学生初步尝试之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先观察原子个数比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思考化合价的本质;接着通过学生自主研习和小组讨论,自主归纳出书写时的各种规律,如化合价交叉即可得到原子的个数比,化合价一样则原子的个数比也会相同以及先约简化合价再交叉更方便等,这些发现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内涵,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化学语言学习的探究热情,使得化学语言的学习变得丰满充实。
四、以比较融整体
通过比较,可以将化学用语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串联,使彼此间的区别和联系更加凸显,帮助学生将原本分散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脉络分明、条理清晰的化学用语知识体系。如教学化学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列表整理,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重新排列并比较(见下表)。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从元素种类、排列顺序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体会化学式的书写规律,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书写化学式时金属和氧的特殊位置。
尽管化学用语的学习是严谨、抽象且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和多样,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体察和把握,使得化学用语的教学能够贴合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和探究的满足,加强横向联系和多维整合,化学用语的学习过程将会绽放出明艳的光彩!
(责编 林 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