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015-01-27马旭光汪静静
马旭光 汪静静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
0108-01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教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变成真正的学习主体。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行汲取知识的营养,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乐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诱发剂
一个人的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恰当诱导,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前,笔者请8个小组长分别准备一个薯片罐(圆柱型)和一包沙子,然后每个小组挑选一个圆锥。这些圆锥有与薯片罐等底等高的,也有不是等底等高的。接着,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子倒到圆柱里。操作结束后,有些小组发现:把圆锥装满沙子倒进薯片罐中,三次刚好把薯片罐装满。但有一个小组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教师这时可以进一步诱导: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前一个结果?学生探索发现:薯片罐和圆锥等底等高的时候,倒三次刚好倒满。这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制造诱点:你能帮另一组同学调整学具,使实验结果和你们一样吗?最后,诱导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你们会求圆锥的体积吗?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层层诱导,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乐学、愿学,进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二、会学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促进剂
会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强化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省时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学生就能自主地探究,自主地学习。就小学阶段而言,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诸如图形的“割补法”、类比法、化整为零、化生为熟等,都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自如地运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学生因为有了图形“割补法”的经验,很快就能知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能掌握图形割补的方法,并能运用类比的方法探索新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把学法指导和新的学习手段、学习技术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
三、动手操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动手操作活动既能让学生的眼、手、脑、口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又能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直观形象,为学生可接受,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的保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测量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再要求学生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测量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且都等于180度。这时老师质疑:“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分别用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纸片做实验,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结果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四、开放性练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化剂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除在教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探索外,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上继续延伸与拓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放性练习可以从答案不唯一、解法不唯一两个角度来设置。
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强化探究方法,延伸探究长度。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修一条800米长的路,6天修了全长的,修完这条路共要多少天?这道题可以用一般法、工程法、最简法、倍比法、比例法等5种解答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大都能用2到3种方法解决,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题多变的教学,可使探究宽度得以拓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强化学生的探究思维。同样是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以设置题目:果园里有苹果树60棵,梨树是苹果树的,梨树有多少棵?学生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你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把它变成一道除法应用题吗?”接着再启发:“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把它变成一道两步除法或一道两步乘法应用题吗?”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才能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成为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责编 黄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