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竞争——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2015-01-27广西艺术学院梁梅朵
广西艺术学院 梁梅朵
不对称竞争——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广西艺术学院 梁梅朵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和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新兴城市的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特色产业、新型业态及园区经济不断催生和发展,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一些东、中部发达的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但总体来说新兴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如整体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在不对称竞争环境下,新兴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施一些相应的战略和策略。为此,在策略的层面上提出三种策略构想,在战略层面上提出三大战略构想,以图作为探究在不平衡竞争环境下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新兴城市 文化产业 不对称竞争 战略和策略
不对称竞争的概念在近几年来才逐渐被研究者们所关注,它源自不对称战争概念,而不对称战争是西方一些军事理论家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所提出的新的概念。根据不对称竞争的概念,城市发展的不对称竞争可理解为,处于劣势的一方充分利用在城市发展中的特色资源、市场要素、特色政策等因素,以及充分利用该城市的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与其他城市进行的一场竞争。比如东西部地区文化发展相比较,东部地区经济实力相对雄厚,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规模,产业发展多样化、种类多,而西部地区整体上看似不强,但一些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历史资源丰富的文化资源一旦被唤醒,走特色路线,也能与东部地区抗衡。
新兴城市,从字面上来看,可解释为“近年来兴起的城市”。对于新兴城市,本文的定义是:城市的年龄比较年轻,改革开放以后撤地设市而出现的城市。在城市文化发展的比较中,老牌城市与新兴城市两者体现出不对称的特点,即使在新兴城市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资源优势都有所差别,他们之间的对比也呈现出不对称的特点。其不对称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政策的不对称
1.1 行业方针
每所城市文化资源不一,受到的政治、经济影响不同,对于文化产业项目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方针的制定上,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情况,文化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如绍兴市,优先发展“四大行业”,即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动漫影视、数字传媒和信息服务产业;文化休闲娱乐和演艺业;艺术服务业。中山市,突出文化内容产品的创意特色和时代文化精神,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游艺、印刷复制、文化旅游四大产业。
从绍兴市和中山市对比中可以看到,绍兴市凭借文化历史名城、文化底蕴的优势,把旅游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中山市提出以“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因此,中山的包装印刷业、游戏游艺生产等与工业相挂钩的产业发展的较为突出。
1.2 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是新兴城市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依据,因此,每个城市根据自身的情况或特点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的发展政策。
张家港市提出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五大战略,包括创新引领战略、集群发展战略、品牌提升战略、人才高地战略、外拓合作战略。而泰安市则提出:国际化战略、统筹一体化战略、大项目带动战略、大企业集团牵引战略、重点园区推动战略共五大文化产业战略。但从战略制定的角度来看,每所城市的战略落脚点都不一样,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方向、侧重点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2 经济的不对称
在城市的发展中,一个城市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经济质量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发展的快慢,因此,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必然会引起城市文化发展的不对称。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引发文化发展的不对称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市场的不统一
已经进入文化经济时代的发达城市,拥有较为先进的传播、科技、信息、电子等技术及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占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位置,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居于中间水平,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底端。
在新兴城市中,深圳市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服务等为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云南省丽江市以自身优势特点,将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城市的资源和发展方向不同,主导产业不同,因而造成市场竞争的不统一。
2.2 市场的不平衡
市场的不平衡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地域、环境、交通、产业发展、生活水平、城市消费等存在着差异性,造成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如福建省石狮市,借助工业发展优势,已形成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等六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二是由于各城市的居民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对消费市场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造成的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如北京的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加上人口众多的优势,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展览、演出市场等非常活跃。
2.3 产业发展的不对称
发展的不对称,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城市自身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三者之间发展的不对称;二是与新兴城市、老城市之间相比较的不对称。
东莞市被誉为“世界工厂”,其第二产业实力雄厚,尤其是制造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三大产业比例为0.4:50.2:49.4,从东莞产业发展的数据中看出,较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呈现出了三大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对称性。
广州市三大产业比例为1.65:36.84:61.51,新兴城市东莞与老城广州的三类产业相比,发展的不对称性明显突出,在三类产业的发展上,广州比东莞高出一个台阶。因此,产业发展的不对称也可能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及体量的大小。
2.4 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对称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是一种不对称竞争。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运用,将资源、资金、资讯、创新技术合理地配置实用在产业的发展上,促使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并形成不可复制或模仿的独特性,从而创造出产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竞争优势。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旨在打造新型高科技主题公园,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自主研发的技术投入到市场,并进行产业的扩张,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5 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不对称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在政策信息的传达上。在发达地区或离“信息中心”越近的城市,信息能及时传达和量化。而地处偏远的城市在信息的传达上则会相对缓慢,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对称。
2.6 文化资源的不对称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等不同,文化资源必定具有不对称性存在。文化资源的不对称,使得各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形形色色的状态。
百色市利用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遗迹、遗物等走红色旅游路线;盐城依靠沿海城市的背景,打造海盐文化;来宾市借助红水河发源地,打造红水河文化。
3 新兴城市在不对称竞争中的发展策略
3.1 借势发展
依托已有的资源优势,借助已有的文化市场形成的基础和趋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地方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如广西北海市借助海滩美景、新鲜的空气打造“ 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2010年,北海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使北海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跨入新的里程碑。据相关资料统计,2011年,北海市文化产业总量在全广西排第4位,占GDP比重在全广西排第3位。
借势发展要素之二,借助在文化市场上已形成产业基础,通过政府出台的发展政策,助推产业的发展。
云南省楚雄市作为昆明通往大理、丽江的必经之路,通过“中间地”的优势,结合其民族特色,自觉形成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准确的城市定位,加之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使得楚雄的在文化发展上取得不少成就果。
3.2 造势发展
深圳是造势发展的典型,通过借助环境、政策,通过项目的建设、引进,从而创造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并最终形成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
一座曾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深圳与众多新兴城市相比,它是发展最快速的城市。2003年,深圳市把“文化立市”确立为发展战略。2005年,深圳又进一步提出要在继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6]。随后,深圳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做出了准确、多元的城市定位,如:文明城市、图书馆之城、“国家创新型城市”、“设计之都”等。这些政策,总体上提升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3.3 借智发展
借智发展,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本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或者通过人才的引进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湖北省襄阳作为刚起步的新兴城市,以“借智兴业”为手段发展、繁盛文化产业。提出坚持“引天下英才为襄阳所用,聚天下资源助襄阳发展”的人才观,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
4 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变劣势为优势
4.1 充分发挥市场要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新兴城市要素配置机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发挥土地、资本、人力资源三大市场要素,是经济活动、城市发展、产品生产力必不可少的资源。在深圳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分别将资金、人才、土地纳入规划的保障措施。
在资金方面,深圳市政府每年集中5亿元资金,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
在人才方面,提出构筑文化人才高地的战略,将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同时面向国内外引进文创产业方面的领军人物。
在土地方面,将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用地纳入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对新建或通过城市更新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给予优惠地价支持。
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适应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新兴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2 差异化发展凸显特色有所作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受到不同生态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因素、文化背景、民族等问题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地域性特点,体现出差异化。
东部沿海城市的文化产业模式强调以文化创意为先导,适合于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门类,如罗湖创意文化广场坐落在深圳罗湖中心区,被称为深圳第一座现代创意设计馆。温州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博览城,以创意为核心,结合文化民企拓展市场,打造成力量鲜活、先锋时尚的创意产业园。
中部地区有丰富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寻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作为革命老区的井冈山市,红色旅游资源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形成井冈山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潍坊市依托风筝的发祥地,举办每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吸引中外风筝爱好者及游客前来。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集,民族特色浓郁,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柳州市近年来大力开发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歌资源,精心创作推出了深受市场欢迎的大型民族音画舞台剧《八桂大歌》,取得不俗的市场业绩。丽江的纳西族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张艺谋团队将印象系列延续到玉龙雪山脚下,打造《印象·丽江》,将纳西族的实情、实景升华再现。
4.3 在不对称中找到自有的经验呈后发优势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各类城市,不管是老牌城市还是新兴城市都在积极地发展文化产业,由于各城市的环境、条件、资源都不尽相同,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存在着不平衡性和不对称性。新兴城市如何在这样的文化产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一定要借助自有的发展经验,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继续拓展自己的发展成果,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航母”。
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的福建莆田市,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莆田妈祖文化交流活动。介于妈祖文化已有的发展经验以及发展基础,莆田市在《莆田市“十二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加强妈祖文化建设,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2009年,“妈祖信俗”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新兴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性、不对称性。新兴城市只要认清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对称,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个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突出了地方资源禀赋的优势,集中自身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选择地进行不对称竞争,实现不对称发展,跟上全国性的发展步伐,最终实现文化经济的跨越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世海.探寻新兴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J].群众,2007 (04).
[2] 张晓明.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规律——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理论与当代,2006(01).
[3] 柯锡奎.广东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缓解策略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4] 陈世海,唐晓东.探寻新兴城市文化发展的路径[J].群众,2007(04).
[5] 罗兴奇.沿海新兴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兰州学刊,2013(02).
[6] 范周.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金元浦.金元浦谈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东西部资源需结合[EB/OI].北京:人民网文化频http://culture. people.com.cn/GB/14198190.html 2013.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c)-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