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调查与思考

2015-01-27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陈蓉

中国商论 2015年15期
关键词:走出去茶叶思考

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 陈蓉

“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调查与思考

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 陈蓉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湖北重振茶马古道带来难得机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俄罗斯、中亚、中东欧等以西的国家及地区茶叶市场情况,研究提出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对策。

关键词:茶叶 “一带一路” 走出去 思考

作为九省通衢要地,湖北自古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特别是在17~19世纪,湖北汉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港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重振万里茶道雄风带来了难得机遇。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湖北以西国家及地区的市场,研究提出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对策。

1 湖北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湖北是“茶神”神农氏、“茶圣”陆羽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区生态环境优良。茶叶是湖北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湖北最早向西“走出去”的产品之一。

1.1 湖北茶叶行业发展状况

1.1.1 产业规模较大

全省共有63个县市300多个乡镇种植生产茶叶,其中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省级重点产茶县市有15个。2012年,全省茶园种植总面积390万亩,茶叶总产量20.7万吨,茶叶农业产值80.7亿元,茶叶综合产值约200亿元。在全国20个产茶省市中,我省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分别位居第2位、第4位和第4位。

1.1.2 产品品种齐全

我省茶类产品品种丰富,含盖了六大茶类产品,是我国紧压茶、传统花茶的重要生产省份。2012年,绿茶16.5万吨,红茶2.2万吨,黑茶1.14万吨,乌龙茶4116吨,白茶151吨 ,黄茶10吨。

1.1.3 品质提档升级

全省现有投产茶园全面达到或有的已超过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新建茶园符合绿色茶园标准要求。名优茶产量进一步提高,名优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传统历史品牌茶类再度受到市场欢迎。2012年底,全省茶叶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0万亩,有50多家茶叶企业荣获国内外有机茶生产与加工认证。 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有采花毛尖、萧氏名茶、恩施玉露、武当道茶、邓村绿茶、宜红茶等。

1.1.4 出口快速增长

当前,全省有14家企业从事茶叶出口经营,出口产品以传统茶为主,如:珍眉绿茶、工夫红茶、名优茶类。2012年,出口创汇总额 2603万美元,同比2011年增长了近1倍。

1.2 湖北茶叶行业向西“走出去”状况

17世纪持续至19世纪兴盛的“中俄万里茶叶之路”,就发源于汉口。当时,汉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港。福建、湖南、江西等地茶叶在羊楼洞加工后,经赤壁新店转长江水路运到汉口,从汉口踏上“万里茶道”,经蒙古抵达俄国边境城市恰克图。再由俄商将茶叶运销至莫斯科、圣彼得堡及欧洲其他地方。到了19世纪,湖北“川字牌砖茶”享誉海内外,特别在前苏联、蒙古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北茶叶出口贸易比较发达,在全国排名前四位,仅在广东、上海、北京之后。但随着出口权的放开,我省茶叶出口贸易一直走低,2000年达到低谷,贸易额仅30万美元,在全国排名落到15位之后,向西出口的茶叶也不多,特别是“川字牌砖茶”品牌市场份额减少。2008年以后,我省茶叶出口贸易回升反弹,逐年快速增长,2013年达到7604万美元,较上年增长了近2倍。

近三年,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后,我省传统出口茶叶品牌向西走出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羊楼洞、赵李桥等历史符号与品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外销茶叶量不断增加。

1.3 湖北茶叶发展及向西“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湖北是茶叶原料大省、出口小省,茶叶品牌是省内热闹、省外无名。茶叶行业发展及向西“走出去”存在下面四大问题。

1.3.1 龙头企业培育问题

全省大大小小茶叶企业约有4000多家,进入茶叶产业化经劳的企业有500多家,但年产值过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不足200家,几乎没有哪家企业能真正被省内业界称之为“龙头老大”。全省从事专业茶叶贸易出口的公司仅4家,而浙江省有14家,福建有12家。

1.3.2 品牌建设问题

省内茶叶品牌众多,但良莠不齐,只有少数一些品牌在全国大中城市有一定影响,绝大多数品牌在全国范围内不知名,省外市场占有率低。外销到省外的茶叶多作为原料被贴牌。新兴品牌建设不响的同时,老字号品牌保护不够。具有百年历史的“宜红功夫茶”品牌,陷入省内不同地区的企业之争,相互耗损、相互拆台;赵李桥“川字牌青砖茶”品牌,因企业改革重组等原因,长期没有发展。

1.3.3 国外市场开发问题

长期以来,我省企业大都重视国内内销市场的开发而忽视国际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尽管我国是全球茶叶出口第二大国,可湖北出品量、创汇额仅分别占全国的1%和2%,与我省茶叶大省的地位及不相称。实际上,我省生产的茶叶出口并不少,但多是被省外茶叶贸易公司采购出口。

1.3.4 茶叶深度综合开发问题

我省茶叶企业涉足茶饮料生产、茶食品加工、茶多酚提取等深度综合开展的较少,茶叶产业停留在茶叶种植与制茶环节,茶叶产业中下游产业链涉足不多,也不利走出去抢占茶叶新消费市场。

2 向西国家及地区茶叶市场概况

2.1 俄罗斯市场:全球消费量第三、进口量第一大国

俄罗斯是全球茶叶消费量第三大国家、进口量第一大国,人均每年喝茶超过1公斤。受地域影响,俄罗斯只有南部的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种植茶叶,其产量不足消费量的1%。俄罗斯茶叶年消费量大约18万吨,价值2亿美元左右,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近几年,年进口量稳定在17~18万吨。

2.1.1 主要进口来源与品种

俄罗斯茶叶原料主要供应国是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肯尼亚。从茶叶结构看,消费量最大的是红茶,其市场占有率以价值计为80%,以数量计为89%。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茶、水果茶和草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名优绿茶越来越受到欢迎。

2.1.2 主要品牌与分布

在进口茶叶问题上俄罗斯一向采取鼓励进口原料、实现本地分装的政策,因此俄罗斯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茶是俄罗斯的品牌包装。现主导俄罗斯茶叶市场的5家企业为ORIMI、联合利华、MAY、AHMAD和GRAND贸易公司,上述公司占领了俄罗斯茶叶消费市场65%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常以拍卖的形式,从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等产茶国购买原料茶,进行加工和包装后,以公司自有品牌销售到俄罗斯各地。ORIMI贸易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圣彼得堡,该公司进口原料茶,经加工和包装后以“Princess Noori”、“Princess Gita”、“Princess Dandy”、“Princess Java”的商标销售到俄罗斯各地,由于其产品质量优异,而价格又较为合理,在俄罗斯茶叶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0%。2001年ORIMI贸易公司在圣彼得堡地区投产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生产线,以扩大茶叶加工规模。MAY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进口袋泡茶的企业,该公司生产50个商标的各种小包装茶叶,在俄罗斯茶叶市场的占有率达20%。此外,MAY和AMHAD公司先后在莫斯科地区开设茶叶包装厂。2005年总部位于英国的PREMIER BRANDS公司也在莫斯科建立茶叶包装厂,将自斯里兰卡进口的原料茶经包装后,以ROYFORD的品牌销售到俄罗斯各地。

2.1.3 中俄茶叶贸易

2012年,中国销往俄罗斯的茶叶量15888吨,居俄罗斯进口量第五位、市场份额为9%,居中国茶量出口量第五位、约占5%。 “万里茶道始于汉口”,湖北青砖茶在俄罗斯市场非常受欢迎。俄罗斯市场是湖北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近几年出口茶叶中约有10%的茶叶远销到俄罗斯。

2.1.4 市场预测

预计俄罗斯市场茶叶消费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消费品种结构会有所调整。一是绿茶的消费量将增加。二是有减肥等特殊功效的花茶消费会增加。

2.2 中亚五国市场: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二大市场

乌兹别克斯坦是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中仅次于非洲摩洛哥的第二大市场,因此本文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对中亚五国茶叶市场进行分析。

乌兹别克斯坦人饮茶习惯由来已久,早在在蒙古人占领中亚的12~14世纪乌兹别克人已开始饮茶,而且作为乌兹别克人重要的生活习惯保持至今。据乌国官方统计,乌国市场的茶叶需求量每年达4.5万吨,人均茶叶年消费量为2.65公斤。而乌兹别克斯坦国内茶叶产量只有8000吨至10000吨,大部分茶叶消费依靠进口。

2.2.1 主要进口来源与品种

乌茶叶的最大进口国家是中国,年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约60%,其次是伊朗(25%)、斯里兰卡(4%),除上述进口国外,乌还从阿联酋、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国进口茶叶。从茶叶结构看,消费量最大的是绿茶,其次是红茶。绿茶的市场占有率为70%~75%,除首都塔什干以外其他地区基本以饮绿茶为主;红茶(当地人称黑茶)占20%~25%,只是塔什干市饮用,这是乌茶叶市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主要特点之一。从包装看,进口茶叶只有20%是包装茶,80%为原料茶,其中中国茶几乎100%为原料茶,包装茶非常少见。

2.2.2主要品牌

乌市场常见的茶叶品牌大部分为进口或合资的,约有200多个茶叶品牌,较常见的有英国 “Ахмад”、斯里兰卡“Импра”、土耳其“Бета”、英国“Lipton”、阿联酋的“Becton”、中国95号绿茶和乌兹别克-英国合资企业塔什干茶叶分装厂的“塔什干”、萨马尔罕茶叶分装厂的“绿茶”、“Jaf tea”、“Brook bond”等。此外,在当地的零售商店或大型自由市场还有批发或零售的散装茶,品种很杂,外观和品质都无法同正规商店销售的茶叶相比,但也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2.2.3 中乌茶叶贸易

茶叶是我最早进入乌市场的商品之一,中国原料茶在乌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乌兹别克人喜欢饮用的绿茶几乎全部从中国进口,茶叶已成为我国对乌出口的第一大商品。目前我国同乌从事茶叶贸易较大的公司有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湖南茶叶公司、浙江余姚茶厂、宁波茶厂、杭州奥维茶厂、浙江中大茶厂等。此外,还有一些贸易中间商。据统计,我每年向乌通过正规贸易出口的茶叶不到50%,其余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出口的。现乌市场上出售很多种品牌的包装茶,但中国的包装茶却非常少见,而在许多大型超市出售的品牌包装茶实际上使用的是中国原料茶。

2.2.4 相关贸易政策及市场预期

自2013年3月起,乌政府允许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体经营者进口茶叶原料,如果法人企业不具备加工某种茶叶原料的能力,也可进口该种茶叶原料。原200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禁止自然人进口茶叶原料的禁令被取消。受该政策的影响,预计乌茶叶市场消费量将会有所扩大,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2.3 中东欧市场:波兰是茶叶市场后起之秀

波兰每年茶叶进口消费量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因此本文以波兰为例,对中东欧茶叶市场进行分析。

尽管波兰人不似英法、俄罗斯等国饮茶习惯由来已久,但经过20多年的稳定发展,茶叶已完全融入波兰人的日常生活。据统计,2008年波兰热饮销售总值中,茶已超过咖啡占50.1%,咖啡为49.8%。近年来波兰人均年茶叶消费量均超过1公斤,成为仅次于俄罗斯和英国的欧洲第三大茶叶消费国。由于波兰是非产茶国家,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因而也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茶叶进口国之一。

2.3.1 主要进口来源与品种

自2004年以来,波兰每年进口茶叶均维持在3万余吨的水平,进口茶叶中有95%用于国内消费,5%用于加工再出口。斯里兰卡是波兰茶叶的最大进口来源国,其次是印度和肯尼亚。斯里兰卡茶叶占波进口总量的25%,印度、肯尼亚分别占14%和12%,中国居第四位,约占市场份额的10%。其次为越南,以出口绿茶为主。

波兰茶叶进口的品种多达50多种,其中以红茶为主,约占85%以上,绿茶其次、约占5%。过去波兰进口的茶叶基本为散装茶,自20世纪90年代起,进口散装茶多经拼配、分装或加工成小包装茶、袋泡茶后进入市场,占市场比重60%以上,有相当部分茶叶经加工和拼配后注上波兰企业的商标。

2.3.2 主要品牌

波兰茶叶市场以外国品牌为主导,主要产品为袋泡茶。英国立顿是最重要市场主导企业,旗下的Lipton品牌占市场份额约为14%,产品由当地的联合利华进行包装生产,除该品牌外,旗下的低端品牌Saga、Brilke Bond的市场份额约为13%。其他进口品牌还包括英国的Ahmad、斯里兰卡的Dilmah、Hyleys,以及印度的Tetley。波兰的主要本地品牌有Posti、Astra、Zaspol和Herbapol,其中Posti是波兰最大的茶叶分装商。因波兰茶叶市场的销售前景被业界一致看好,外国品牌生产商纷纷加大其在波兰的投资,如2007年,以印度Tata集团宣布收购波兰Vitax和Flosana两大以生产花草茶、果茶、绿茶为主的茶叶商,以弥补集团旗下Tetley品牌品种较单一的不足。

2.3.3 中波茶叶贸易

波兰主要从我国进口茶叶,对我出口极少。早在20世纪60年代,波兰就曾从我云南省进口过少量的普洱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度中断,直至90年代才恢复正常贸易。据波方统计,2008年,波兰进口我茶叶4110吨,1054.4万美元,其中绿茶1741.9吨,431.1万美元,红茶2368.1吨,623.3美元;对我出口70公斤,其中绿茶9公斤,红茶61公斤,贸易总额仅为58美元。2009年1~3季度,波兰未对我出口茶叶,从我进口4101.4吨,844.9万美元;其中绿茶1674.4吨,350.8万美元,红茶2427吨,494.1万美元。

2.3.4 市场预期

近年来,民众健康意识增加,绿茶以其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特殊效果逐渐受到波兰民众的重视,绿茶进口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此外,花草茶、果茶等也以其养生、美容功效及较佳口感近年也开始流行。

2.4 向西市场的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湖北向西市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2.4.1 市场容量较大

湖北向西茶叶市场容量较大,需求比较旺盛。一是对传统原料茶叶需求大。既有全球第一大茶叶进口国俄罗斯,还有我国茶叶出口第二大国乌兹别克斯坦,更有一些茶叶进口新兴国家。二是对健康、养生有特效功能的花茶、果茶等新品种需求不断增加。三是对易拉罐等包装的茶叶需求增加。

2.4.2 进入方式单一。

受国家政策保护,向西茶叶市场进入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贸易方式作为原料茶进入,以中国自主品牌茶叶进入的较少。茶叶加工业多被本国的加工企业垄断,外国加工企业较少,除了英国立顿公司控制一定份额外,中国企业市场份额占有较少。

2.4.3 消费差异性较大。

除乌兹别克斯坦外,其它国家对茶叶的消费习惯与我国差异较大。一是这些国家居民多爱饮红茶,二是爱饮袋装泡茶。

3 关于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的建议

湖北茶叶向西走出去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条件,我们应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以振兴历史大品牌为抓手,加大红茶和老青砖茶开发力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加快向西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以尽早重现“茶马古道”辉煌。

3.1 重振历史品牌,大力发展红茶和老青砖茶

一是以茶文化为媒,以“万里茶道”为主题,组织策划一系列活动,向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茶道沿线国家宣传,让当地老百姓加深对湖北茶叶的印象。

二是重点宣传“宜红”、“青砖茶”两大历史品牌。在省内、省外多设营销网点,加大对传统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含金量。

三是回购“赵李桥川字牌”青砖茶品牌。建议政府出面协调,以“宜红”或其他龙头企业为主,回购“赵李桥川字牌”青砖茶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传统历史名牌。

四是加大青砖茶基地建设。以赤壁、咸安、崇阳、通城等县市为主,加大茶叶基建设,重点开发青砖茶产业。

3.2 发挥绿茶优势,努力开辟新市场

结合向西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加快我省绿茶海外市场营销步伐,努力向西开拓新市场。

一是要着力培育出口贸易龙头企业。当前,进入向西茶叶市场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双边贸易。我省近几年从事茶叶出口贸易的企业不多,建议政府应出台鼓励茶叶贸易的政策,支持省内企业开辟向西市场,加大国际营销网点建设投入,让更多的湖北绿茶通过湖北的茶叶贸易公司走向海外市场。

二是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实施品牌营销。中国茶叶品牌在向西国家的茶叶市场上不响是一个不可回避又必须改变的事实。建议省内各绿茶企业在向西市场推销产品时,要借鉴印度大吉岭茶做法,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经验,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实施品牌营销,严防其他茶叶企业的“搭便车”现象,提高湖北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积极向海外茶叶加大企业宣传,吸引到湖北建立原茶生产基地。相较国内其他一些茶叶基地,湖北绿茶基地在农药残留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得不错,茶叶质量安全状况较高。建议我省地方政策或龙头企业加大与俄罗斯等国的知名茶叶企业合作,共同在湖北建设茶叶基地,针对对方市场生产高品位茶叶,如针对中东欧市场开发高端有机绿茶市场。

3.3 以投资带动贸易,实施本土化经营

建议企业针对不同国家市场的特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大胆走出去,到对方市场投资建设茶叶相关项目,实施本土化经营。

一是投资易拉罐、瓶茶饮料项目。易拉罐、瓶茶饮料在俄罗斯市场上几乎是空白。建议省内茶叶行业企业瞄准这一市场机遇,谋划到俄罗斯投资开发易拉罐、瓶茶饮料等项目。

二是投资建设分装厂。建议我省企业抱团到俄罗斯等国投资建设茶叶分装厂。在包装上一定要凸显湖北元素特征,如凤凰,树立湖北品牌。同时,要迎合当地居民喜欢整叶茶而非碎茶以及对茶叶质量安全高的新趋势,设计包装。

三是投资设立茶艺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西市场对绿茶需求不断增加,对中国的茶文化也比较感兴趣。建议省内一些知名企业,打“茶艺”文化牌,到对方市场投资设立茶艺馆,让对方国家接触我省高品质茶叶,传播茶文化,拉动高端茶叶贸易。

参考文献

[1] 陈蓉,石国进.湖北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应对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5(4).

[2] 蔡定益.哥德堡号与茶——两百六十多年的时空跨越[J].农业考古,2010(05).

[3] 管家骝.中国茶叶外传及“茶之路”[J].中国茶叶加工,1999(01).

[4] 陈莉华,李涛,梁亦舟,王婷,熊健.湖北宜昌茶文化、茶叶品质与茶产业的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30).

[5] 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陈蓉(1978-),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省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c)-113-04

猜你喜欢

走出去茶叶思考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