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及治理措施
2015-01-27赵晶
赵 晶
(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一直受到关注的水污染问题外,PM2.5已成为近两年的热词,北京等城市雾霾频发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土壤污染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面临全面的危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是简单的自然生态学问题、社会问题或者经济问题,而是环境、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复杂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1.1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
外部性理论将外部性分为正负两种:当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危害,而自己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去补偿该损害时,便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反之,则为正的外部性。环境污染是典型的负外部性。例如一个企业向河流排放污水,向空气中排放废气,正是将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转移给社会,自身不承担或者只承担很小的一部分责任。
从经济学分析,当企业给社会环境造成污染时,其实上是增大了由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但是实际中企业往往只考虑个体成本,而没有承担因此而带来的社会成本。随着国家政策改革,对排污企业要求达标排放或者收取排污费,这就是降低或者补偿社会成本的举措。但是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有其滞后性、长期性、严重性,其企业因污染支付的费用远不能达到其社会成本,这其中的差异是环境问题的根源。
1.2 环境资源的公共属性
自然环境资源如如空气,人人都能不加限制的利用,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所有权。人们在利用水、土壤、空气时似乎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觉,并不像使用某种私人物品,使用一次就没有了,或者是使用他人的需要付费的物品,自然资源作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可以多次消费,人们并不珍惜环境资源,这可能导致所有人的无节制使用和肆意争夺破坏,结果是生态环境被破坏。
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依靠企业自身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企业减少排污量的代价就是增大用于治污的资金,则其产品的成本必定增加,如果其他同类企业不投入资金解决污染,产品成本肯定低于前者,反而治污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淘汰,环境的负外部性致使外部费用不能反映在价格信号上,价格机制不能起到应有作用,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1.3 政府的监管失灵
政府对污染企业惩罚力度太低导致导致了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失效,以我国环境处罚为例,实施新环保法前最高罚单仅为10万元,这对于一些大型污染企业而言是九牛一毛,污染的收益远大于不污染收益和处罚之和,因此污染企业选择继续排污。因此要使污染企业减少污染行为污染,关键是加大污染单位对环保部门严惩的预期,也就是使其污染的成本高于不污染成本,企业才会选择不污染。
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未来我国的经济仍然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速,目前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也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依然是未来的中心,同时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2.1 环境税收及处罚政策,应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2015年新环保法对污染企业拒不整改的可以按日处罚的规定就大大增加了对企业的威慑力,但是对于某些超大企业这样的处罚仍显不足。同时应对造成负外部效应的企业政府应加大征税力度,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由此使其承担污染社会成本从而消除负外部性影响。
2.2 明晰环境资源所有权。环境资源作为公共产品,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就是因为其其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所以将产权途径引入环境治理领域,例如排污权交易制度等,可以加强市场机制的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方针、保护产权,将私人经济主体的利益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
2.3 逐步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体制。促进环境治理的管理体制改革,使得政府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推动企业进行资源再生和循环使用,尽快形成鼓励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社会机制。
2.4 加大科技投入不断降低企业治污成本。靠处罚政策来威慑企业并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策略,不但要让企业不敢排污,更要让企业不想排污。通过降低治污成本使得更多企业自主进行规范化处理,促进企业能够以更少私人成本来承担污染的社会成本,消除环境污染行为的负外部性,如一个排污企业通过中水回用处理,处理后水仍可作为冷却水等加以重复利用,回用工艺长期成本低于直接取水成本时,企业自然选择采用中水回用工艺,这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外部效应。
3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定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解决环境问题不但要依靠政策、依靠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更要依靠市场机制本身。
[1]魏冉.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79-80.
[2]张雪绸.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01):83-85.
[3]郭远凯,李传裕.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