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探讨
2015-01-27张华静
张华静
(荆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湖北荆门 448000)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国人的基本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已经接连不断地引致了一系列的客观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已经包含了水质状况监测、土壤环境条件监测,大气空间环境监测、城市人居地域的噪声监测、工业生产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的沉积处理等项目。随着项目和领域的不断地眼神和拓展,问题接踵而至,本文将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展开初步的论述。
1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1.1 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当前实践条件下,往往是那些具备国家级计量水平认证资质、并且在技术意义上通过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资格审定的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才会对环境监测行为具备比较充分的质量意识,相较之下,在基层地市或者是在那些行政区划所处的地理空间区位相对比较偏远地带的环境监测站中相关技术人员就往往会相对缺乏质量管理工作意识,他们在其具体化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实施质量管理行为的自觉性与主观性,往往不能做到充分遵守环境监测工作规程的要求,因而也就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客观存在的环境质量问题。
1.2 有关制度建设不完备
当前实践条件下,我国中央政府环保职能部门对我国境内的整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做出了较为详尽的现实规定,这些规定有效地促进和加快了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进程,时至今日,我国环境监测实践活动中的所有的工作环节都已经得到了详尽的制度规范。然而,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宏观形态的不断发展与变革,我国环境监测实践中的技术水平与监测项目的实际范围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拓展,在这样的客观条件变化情形之下,原有的制度规范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在有关领域的工作需求,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不完备性。
1.3 现行体制的客观局限性
在2007年~2010年的4年时间中,中央政府累计投资54亿元人民币,开展了专项整治主要污染项目的有关活动,但是如果将资金投入的地区分布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发现那些偏远的行政区划中所现实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这种资金短缺且机器设备更新受阻的现实条件之下,偏远地区的环境质量检测职能部门将不得不实施自收自支的实践策略,由此也就没有能力切实地保证其检测测量结果的现实可靠性,从而也就比较生动真切地显现出了现行体制的客观局限性指标。
2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改良策略
2.1 增加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当前条件下,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实践中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我们想要尽早实现环境监测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效能提升,就有必要同时地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三重角度加大相关资源的投入力度。
在人力资源投入层面,我们要充分加大对有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工作的实施力度,使所有的从事环境监测实验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具备及时充分的环境监测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知识,对所有的环境监测测量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的实践流程都能够具备充分的实践认识与把握。
在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层面,我们应当引入和装配最新研发的技术装备和实验仪器,去除落后的监测设备,以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效能。
2.2 加强监测设备的管控
环境监测实验室要努力及时地建构与完备所有的环境监测应用性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特别要增强对监测数据标准参照物的管控,对于那些种类极具繁多,数量相对稀少的标准参照物,在特有必要的情形下,可以指派专门的技术控制人员实施单独对待的管理行为操作,同时要在标准参照物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借鉴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领域的最新成果,做好有关标准参照物的数据库采集与建构工作,以充分实现有关的环境监测测量指标标准参照物能够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在实践活动的具体环节中,我们还要实时关注所有的常用标准参照物的有效期限度,保证所有的被使用中的标准参照物都时刻处于高度有效的客观状态之中。对于所有在环境监测活动中需要使用的科学仪器设备,要根据其出厂标配的说明书进行专门细致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以保障所有的环境监测活动所需的科学仪器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效能状态。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与困境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之后针对之前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两条解决有关问题的实践性建议策略,仅供有关读者的参考。
[1]石勉.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陈敏.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石河子科技,2013.
[3]夏德国.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环境与生活,2014.
[4]李广文.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