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地震应急风险评估与对策制定方法初探

2015-01-27吴雯雯汪海涛汪丹丹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灾害救援

◎ 吴雯雯 程 鑫 汪海涛 汪丹丹 王 远

安徽省地震应急风险评估与对策制定方法初探

◎ 吴雯雯 程 鑫 汪海涛 汪丹丹 王 远

本文以安徽省第一部地震应急风险评估报告为研究基础,借鉴地震多发省份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工作经验,分析总结得出彰显区域特征、符合震情实际的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和对策制定方法,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地震部门日常备震和震时决策提供参考。

地震应急 风险评估 对策

引言

风险评估是通过风险指标体系,对预计的风险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要确定风险是否能够被接受,以便对风险进行预防、响应、恢复等处理[1]。地震应急风险评估是指在年度地震危险区判定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一定区域内的地震危害性、危害承受力与灾害控制力等情况,综合评估区域地震应急风险等级,科学制定应急救援对策并做好应急准备。

2014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明确要求“全面提升灾害综合防范与应对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换句话说就是要提升应急准备能力,走综合防御的道路。近年来,安徽省震情形势打破过去几十年相对平静的局面,地震活动明显增多增强,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安徽省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展迅速,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灾害损失难以估量。

因此,开展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工作将大幅提升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1.地震应急风险评估体系

完整的地震应急风险评估体系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三个环节[2]。风险识别是指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现状进行调查摸底,识别潜在的隐患和可能的风险;风险评估是指结合区域内震情与社情背景进行应急脆弱性分析与风险评估,包括对地震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条件、历史地震分布、行政区划和交通情况、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地震发生后的灾情收集、现场处置、应急指挥与救援、灾民安置等方面工作开展进度进行预判;风险管理则是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对策,达到控制或减小风险影响的最终目的。

2.安徽省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工作发展现状

安徽省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据年度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利用安徽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全面分析相关地区的地震应急准备现状、应急救援脆弱性等情况,对该区域发生不同震级、不同类型地震的应急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2011年以来,安徽省地震局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民政厅、人民防空办公室、教育厅等部门先后开展了四次应急工作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涉及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和避难场所建设等方面,检查范围也覆盖了全省大多数城市。检查发现: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日常备震工作,采取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举措,但是部分基层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相对薄弱,某些方面工作能力与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要求不相适应,个别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2年安徽省第一部风险评估报告《皖中南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应急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完成。报告主体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震情与社情部分介绍了该区域的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条件、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行政区划和交通、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第二章应急准备现状部分介绍了该区域的应急预案和四级响应机制、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协作联动、应急救援社会资源、应急培训和演练、突发地震应急处置等建设情况;第三章应急脆弱性分析部分根据人口密度、经济条件、交通分布、应急指挥决策、灾民安置等情况对震后应急工作开展的困难进行了

全面分析;第四章应急风险性评估部分对该区域发生不同震级、不同类型的地震应急风险进行了评估;第五章综合对策部分对震情和灾情速报、现场应急工作组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协作联动机制启动等震后应急处置给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报告较为全面地完成了皖中南地区的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工作,编制模式得到了系统内兄弟单位的好评,在地震应急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他山之石

参考一:2011年12月,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转发了《新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需求分析、能力评估和应急准备报告》,该报告作为全国各省级地震局做好年度地震风险区应急准备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全国地震系统内推广。其在分析新疆地震形势、地质构造、历史地震背景及社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震应急经验,剖析了当地政府、社会、公众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需求,评估了区域内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现状,并就下一步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发展方案。

参考二:云南是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多发的省份之一,地震应急处置经验丰富,有着开展此项工作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云南地震局的风险评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风险评估报告针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与气候、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交通分布等基本情况做了深入剖析,并充分利用西南行业专项“西南地震应急对策新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等已有的科研成果直接评估了危险区的人员伤亡、次生地质灾害等风险。

4.建议与对策

影响地震应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震情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应急准备工作现状等等,不同地区在这些因素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评估的方法和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关键是要从地震应急管理的角度出发,紧密围绕当前震情形势和社会需求,科学地开展评估和对策制定工作。

综合安徽、新疆、云南3省份的风险评估工作和报告特点,根据安徽省情、震情和地震应急工作相关经验,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拓展现有地震应急风险评估体系,形成更符合我省地震应急工作实际的评估报告编制方案。

(1)增加地震灾害分布、次生灾害危险源分布概况和风险性评估。地震往往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等等,历史经验表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时比直接灾害还要大,日本3.11大地震就是很好的说明。安徽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多数城市等人口密集区的建设布局复杂。因此,提前掌握次生灾害危险源的分布将更有利于震后的风险防控。

(2)展开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等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类型的建(构)筑物的摸底调查。据统计,全球历史上130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95%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直接造成的。对不同地区的震灾特点和区域房屋结构类型进行分析,掌握不同区域房屋抗震能力,从而增加应急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展常态化的应急专项检查。开展应急专项检查工作能够推动全省各地持续、深入、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管理和落实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每年一至两次覆盖全省各地市、基层县区的高频度检查,利于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找准薄弱环节。检查对象可以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科教馆等地,检查内容可以涵盖组织指挥体系建设、预案编修与演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宣传等工作。

(4)开展地震谣言等社会公众心理脆弱性的分析。2009年,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发生3.5级有感地震,省地震局等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了震情信息,有感地震带来的恐慌和不安,让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散播地震谣言,致使肥东县城一夜之间“帐篷连营”,应急包、帐篷、手电筒等物品被哄抢。所以,增强对社会公众应急心理脆弱性的认知,可以更加合理地制定科普宣传方案,提升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辨别地震谣言的能力,使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更加行之有效。

(5)设计一整套地震应急救援辅助决策图件,如地震灾害分布图、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图、重点危险源分布图等专业图件。一是可以丰富报告的配套资料,扩大地震应急的基础数据库资源;二是可以进一步强化震后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指挥决策能力,提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补充后的建议对策能够使安徽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各类风险更加可知、可防、可控,对安徽应急管理和地震部门全面提高地震风险的科学应对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其他省份合理开展地震应急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震局

[1] 唐丽华,苗崇刚,宋立军,胡伟华 年度地震危险区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J].灾害学,2013,28卷第2期:153-155.

[2] 向喜琼,黄润秋.地震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3月, 11卷第1期:38-41.

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201404号。

猜你喜欢

安徽省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成长相册
紧急救援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