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2015-01-27孙宏
孙宏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镜科,吉林长春 130021
护理质量管理知识根据护理质量形成的规律及过 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每个要素进行控制、协调、组织及计划,以确保护理服务达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及规定的标准的活动过程[1]。大量研究表明,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控制感染中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显著降低病患的感染率,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医院感染的最佳控制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该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全面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接受的门诊病人100例,其中女性40例,男性60例,年龄7~72岁,平均年龄(43.2±1.6)岁,其中烧伤科 10例,肝病科 30 例,产科10例,口腔科10例,泌尿外科10例,骨科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干预组女性20例,男性30例,年龄7~72岁,平均年龄(43.2±1.5)岁,其中烧伤科 5例,产科 5例,肝病科 15例,口腔科5例,泌尿外科5例,骨科5例;平均病程(7.7±1.6)月;对照组女性 20 例,男性 30 例,年龄 7~72岁,平均年龄(43.2±1.5)岁,其中烧伤科5例,产科5例,口腔科5例,肝病科15例,泌尿外科5例,骨科5例;平均病程(7.7±1.5)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科室分布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进行全面护理管理模式,包括:(1)制定合理全面的护理管理方案步骤:①计划阶段。包括制定管理项目、措施、目标、质量方针等活动计划;分析调查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调查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定计划、方案和对策;②执行阶段。根据制定的方案、计划、目标执行及实施具体细节;③检查阶段。全面监测每一项阶段性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分析失败原因;④处理阶段。整理总结失败教训,进行详细记录,将遗留问题及不成功问题转入下一循环中解决。(2)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认识并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学习相应规章制度,使其增强院内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增强其灭菌消毒及防范安全意识,请高资历医务人员进行操作示范,使培训人员的操作规范化。(3)对各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管理。消毒灭菌在护理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要严格规范消毒工作,根据医疗器械种类不同给予不同处理,消毒方式也要适宜恰当。定期检查管理各项消毒灭菌工作,并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等。(4)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操作者治疗时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面罩,一次性乳胶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医疗人员接触病人后,要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洗手部,定期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接种疫苗和体检,以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对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的院内感染情况及空气质量、消毒液标准、器械使用合格情况、手部卫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1.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SPSS18.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内感染情况组间比较
干预组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门诊院内感染情况为2例(4.0%),对照组的门诊院内感染率为14例(2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
2.2科室内卫生指标的评估组间比较
干预组的消毒液标准为48例(96.0%),对照组的消毒液标准为36例(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干预组的空气质量合格情况 47例(94.0%),对照组的空气质量合格情况34例(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干预组的手部卫生合格46例(92.0%),对照组的手部卫生合格30例(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干预组的器械使用合格情况 47例(94.0%),对照组的器械使用合格情况35例(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的获得性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出现的感染及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3];同时也包括医护人员院内获得性感染。任何感染都是宿主于致病病原菌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病理过程[4];另一方面,机体主动启动各种防御免疫机制,杀灭入侵的病原体,同时排出毒性产物,二者的力量的增减及强弱,对整个感染过程的结局及发展起到关键作用[5-7]。目前,对医院感染控制中进行全面护理质量管理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8]。
该研究探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门诊院内感染情况为2例(4.0%),对照组的门诊院内感染率为14例(2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干预组的消毒液标准为48例(96.0%),对照组的消毒液标准为36例(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5);干预组的空气质量合格情况47例(94.0%),对照组的空气质量合格情况34例(6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干预组的手部卫生合格46例(92.0%),对照组的手部卫生合格30例(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干预组的器械使用合格情况47例(94.0%),对照组的器械使用合格情况35例(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P<0.05),与尹立红[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预防制度规定、对医院感染控制预防进行护理管理进行充分认识十分重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重点环节、重点部门,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10];有效进行标准预防,建立普遍预防理念;增强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增强培训,提高执行力;对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及全员培训;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医疗器械、制定护理管理规范制度、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认识并加强培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增强安全防护意识等全面护理管理模式,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降低了各医疗科室门诊的院内感染,从而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护理服务对象对护理质量十分重要,高质量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定合理全面的护理管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管理的认识并加强培训,对各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管理,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全面护理管理,促进护理在咨询、保健、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个性化发展。综上所述,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控制感染中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可规范医院消毒工作,显著降低病患的感染率,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1]孙琳.加强母婴同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关键环节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8(19):126-127.
[2]陈亭,卢嘉渝.批量危重烧伤患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14(3):421-422.
[3]刘凤云.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9(28):224-225.
[4]赵丽华,马思东.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8(24):224.
[5]李慧芳.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8):218-219.
[6]Miyaguchi T,Suemizu H,Shimizu M,et,al.Human urine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bisphenol A extrapolated from pharmacokinetics established in in vivo experiments with chimeric mice with humanized liver and semi-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J].Regul Toxicol Pharmacol,2015,21(6):405-409.
[7]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5(6):269-270.
[8]戴轶.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166-167.
[9]尹立红.强化护理管理在结核病医院内科预防感染中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14):171-172.
[10]王红艳.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