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水管体制改革成效与思考

2015-01-27张剑峰姚顺金毛金生

治淮 2015年10期
关键词:道口刘家水管

张剑峰 姚顺金 毛金生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水管体制改革成效与思考

张剑峰 姚顺金 毛金生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是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沂沭河地区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国发〔1981〕148号)文件批准成立。管理沂沭河山东境内517.4千米河道、700余千米堤防以及大官庄水利枢纽工程(包括人民胜利堰节制闸、新沭河泄洪闸、分沂入沭调尾拦河坝)、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刘家道口节制闸、彭道口分洪闸、刘家道口灌溉放水洞)、江风口分洪闸、黄庄穿涵等控制性闸涵工程。沂沭河水利管理局下设沂河水利管理局、沭河水利管理局、大官庄水利枢纽管理局、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原彭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江风口分洪闸管理局、河东河道管理局、郯城河道管理局七个基层水管单位,管理范围涉及临沂、日照两市八县四区。

统一管理后的河道堤防、控制性水闸、分洪道等水利工程,经过多年治理,在保证沿河地区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全国其他水管单位一样,存在重建轻管、管养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特别是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安全运行和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为解决水管单位存在的以上问题,2002年9月,国务院批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自此,拉开了沂沭河水管体制改革的序幕。

一、水管体制改革主要过程回顾

2004年8月,按照《定岗标准》和《定额标准》,沂沭河局完成水管单位人员定岗和经费测算;2004年12月,水利部出台《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中央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沂沭河局下属大官庄水利枢纽管理局、彭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现更名为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沂河水利管理局3个基层水管单位被确定为试点;2005年5月,编制上报3个试点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5年年底完成“管养分离”,组建维修养护公司;2006年1月,3个试点单位通过淮委组织的水管体制改革试点验收;按照水利部《关于全面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拨付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通知》精神,2006年水管体制改革在沂沭河局全面展开;2006年4月,编制完成非试点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8年1月,沂沭河局水管体制改革通过淮委组织的验收。

二、水管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自2005年水管体制改革至今,沂沭河局建立了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工程维修养护有序开展,工程面貌显著改善。

1.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管理体制和机制

根据《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沂沭河局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基层水管单位沿袭的“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管养营一体”的管理体制彻底转变。水管单位从原来既要履行工程运行管理、行政执法,又要承担工程日常养护和维修施工,同时还要开展经济创收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能上。成立维修养护公司,负责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和养护任务,实行“管养分离”,实现政企分开,明确管养双方职能。“两项经费”得到落实,财政经费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且稳步增长,在体制上解决了职工收入和工程管护投资不稳定等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目标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定岗、定编、定职、定责,基层水管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意识,推动了沂沭河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沂沭河局基层单位和维修养护公司中有5个单位获得市级文明单位,沂沭河局机关被水利部评为“第七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刘家道口局职工在工作中发明的移动式护栏提升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可靠性好、安全平稳等特性,在日常管理及防汛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2.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水管体制改革成为沂沭河局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为水管单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006年江风口局和彭道口局(现为刘家道口枢纽管理局)通过了国家二级水管单位考核验收;2012年9月,刘家道口枢纽管理局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2013年10月,沂河刘家道口枢纽水利风景区通过国家水利风景区考核验收,成为淮委直管工程第一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沂沭泗局2014年度工程管理考核中,沂沭河局基层水管单位有2个达到沂沭泗局一级管理单位标准,3个达到沂沭泗局二级管理单位标准。

水管体制改革前,直管工程由于标准不足,历史欠账多,加上管理模式粗放,维护费用不足,所辖堤防工程杂草、杂树丛生,堤顶道路不通、不平,水闸不能充分维护,闸区管理混乱、控导石护、丁坝工程坍塌、损毁严重等,导致汛期巡堤查险、防汛抢险、洪水调度、行洪安全等存在较大隐患。管养分离后,国家财政负担维修养护经费,持续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日益凸显,实现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

3.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和健全,助推水管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制度建设是水管体制改革的基础、取得成效的保障,同时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措施。沂沭河局自水管体制改革以来,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推进改革,以改革促使制度完善和健全,进而推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2005年制定了《沂沭河局水闸工程管理细则》及《沂沭河局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细则》;2006年出台了《沂沭河局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和《沂沭河局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报告制度》;2012年,修订、完善、细化了原有的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制定了《沂沭河水利管理局直管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出台了《沂沭河局直管水利工程检查观测细则(暂行)》;2014年印发了《沂沭河局直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2015年出台了《沂沭河局直管河道防护林木管理办法》。同时,各基层水管单位也依据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岗位、责任制等,为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证。

三、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促进水管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思考、研究和解决。

1.管理单位和维修养护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沂沭河局需要各类管理岗位人员共计749人,而实际编制338人,管理维护战线长、任务重,基层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公司普遍缺乏管理和技术人员。需通过加强学习、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业务培训及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和养护队伍能力建设。

2.基本支出经费财政预算拨款保障水平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水管体制改革以来,虽然基层水管单位基本支出财政拨款在逐步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实际支出仍略有差距,基层水管单位仍需抽出部分精力用于经济创收。需要各级继续研究和采取措施,通过多元化方式解决该问题。

3.维修养护公司距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近年来维修养护公司虽不断发展壮大,但仍存在人员不足,职工年龄老化,业务单一,基础设施薄弱,设备、工器具缺乏,养护手段落后等问题。下一步维修养护公司仍需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制度,增加资本积累,提高自身软硬件实力,才能有效地参与社会市场竞争。

4.维修养护项目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通过近年来各级历次专项检查审计发现,目前在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上还存在实施方案编制可操作性不强、各方履职不到位、管理考核欠规范、资料欠完善、资金使用风险控制不严密、资金管理责任制度未严格落实、定期和专项资金审计检查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维修养护项目管理与研究,强化制度执行力,严格财经纪律,加大对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管理,规范操作。

改革是艰巨、复杂、紧迫、未知、探索的代名词,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会不断出现,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前提下,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同时要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继续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促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沂沭河水利管理局276001)

猜你喜欢

道口刘家水管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HTK-DB型列车接近道口报警装置的研究
羽翼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利用站内联锁条件的几种特殊道口处理方案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列车接近道口通知电路的改进处理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My Summer Hol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