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羲之:写好字 做好官

2015-01-27张治钦

文史春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殷浩朝廷王羲之

张治钦

在书法史上,历代名家巨匠、翰墨大师灿若星河,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当数王羲之(321-379)。

作为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精研前人书法,一改汉魏以来的质朴、拘谨的书风,开创了妍美流畅,雄逸洒脱的书风。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后世尊称为“一代书圣”。尤其,王羲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的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上,酒助书兴,即席挥毫,写下了惊世名作《兰亭诗序》的手稿,全篇324字,笔画结体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互不抵触,同字异形,无一雷同,达到了书法的多样变化与书体惯成的高度的艺术统一,被后人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为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的《兰亭序》不管是在其当代亦或是后世,临摹研习者甚众。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多次浸墨临习《兰亭序》,他那豪情奔放,俊逸潇洒、傲然不群,自成一体的书法即有源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章法功底。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可谓千古传颂,众口皆碑。其实,王羲之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即他的为官从政。王羲之是东晋辅佐三朝的重臣王导的堂侄。“朝中有人好做官”。他初入仕途即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官拜护军将军、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要职,所以人们习惯称他为“王右军”。在王羲之的从政生涯中,他为政清廉,不为他人所用,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直言不讳,关注民生、体恤民众。

王羲之不愿在朝廷为官,乐为边职。自踏入仕途后,王羲之无论身任何职,官居何位,不贪财不受贿,不为他人所用。因政绩斐然、声望鹊起,朝廷多次召王羲之入朝为官并加官赐品,他始终不为之所动,称自己素来不想在朝廷为官,如任边职,无论何处,听凭驱使。性格桀骜不羁的他着实不愿过着那种在皇帝和公卿面前唯唯诺诺,拘谨顺从,百无聊赖的生活,所喜欢的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相对宽松自由,可以放手放脚做事的环境。

他为国家兴亡,深谋远虑,献计献策。当同朝官员殷浩出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参与朝政后,便要领兵北伐时,王羲之审时度势,认为不宜北伐,贸然行动,必败无疑。他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两次修书殷浩,力劝其不要出兵北伐。但殷浩不听劝阻,坚持领兵北伐,结果屡战屡败,战争使东晋财力耗尽、元气大伤。殷浩难辞其咎,被废为庶民。同样,为阻止北伐,王羲之还给当时的会稽王写信,苦口婆心力陈北伐之恶果。信中说:以区区吴越之地,去图谋收复治理天下十分之九的地域,不量力而行,能不遭到失败吗?恳请殿下您能下令停止北伐,待时机成熟再举兵北伐也不晚。这是当前形势下最应采取的策略。如果不是这样做,国家的灾难就会不日而至。

王羲之主张国家要政令畅通,反对繁文缛节,重治贪官。东晋时官粮的漕运过程漏洞百出,损耗惊人,有些参与漕运的监督官甚至监守自盗,数以万担的官米流入私囊。朝廷屡次下文治理,均不奏效。其时,王羲之致信当时负责查办漕运弊案的尚书谢安,信中写道:希望朝廷对治理漕运的事情下达规定的时限,交有关部门限期办结……如果上司衙门只管增派官员、雪片般地下发处理文件,难以奏效。他认为,多人参与治理漕运问题,政令不一,多方牵制,效率极低,倒不如派一位称职的官员专职主理更好。对于贪盗官米的贪官,王羲之更是嫉恶如仇,提出:杀掉一人,便能断绝这种弊端。

王羲之关注民生、体恤百姓,劝诫官员要与下属同甘共苦。王羲之在他任职会稽内史时所辖地区连年灾荒,社会经济凋敝,百姓难于生计。他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免除当地百姓的徭役赋税。当王羲之的同僚谢万出任豫州都督时,王羲之劝诫他:希望你和下层官员在生活上保持一致……吃饭只用一道菜,睡席不用双层……成功与否的原因,在于积小成大。但傲慢而固执的谢万却把王羲之的话当成耳边风,结果也是以失败告终。

王羲之追求“写好字、做好官”,他那墨染鹅池的千锤百炼,成就了他一代书法宗师的美誉;而他那忧国忧民的屈原般的爱国之心,刚正不阿的品格,又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清官”的口碑。

猜你喜欢

殷浩朝廷王羲之
朝廷场域之下《左传》中的女性审美分析
和自己周旋
王羲之送字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我与我比,我第一”
《王羲之 丧乱贴》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