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音乐大师陶嘉舟
2015-01-27何广华何明圆
何广华 何明圆
陶嘉舟(1933-2013),国家一级作曲家。在他长达60年的艺术人生中,有70多件作品在全国、全军及各省市获奖;声乐作品《革命熔炉火最红》《船工号子》《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等被广为传唱。李谷一、彭丽媛、李双江、李丹阳、张也等歌唱家都曾演唱过他的作品。
青年从军 “文革”中受挫
明清时期,陶嘉舟祖上是四川苍溪名门望族,家族出了不少三四品大员。清肃亲王豪格曾为陶家题写“什世百户”的匾额,悬于苍溪陶家巷,故陶家巷又称什世百户巷。武昌起义时期,挥刀怒斩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的陶泽琨,就是陶嘉舟的祖父。陶嘉舟1933年11月14日生于苍溪县陶家垭,毕业于苍溪中学。
1950年3月,17岁的陶嘉舟报名参军,任解放军第61军第182师文工团演奏员;1951年2月,任川北军区剑阁军分区文工队乐队副队长;1953年2月,任西南军区文工团演奏员;1953年9月,任志愿军铁道兵文工团演奏员、作曲。在朝鲜的日子里,陶嘉舟和战友们经常下部队演出,用音乐激励战士们的士气。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日子里,陶嘉舟长期在铁道兵从事指挥、演奏等工作,创作了大量作品。从处女作《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小范围传唱,到1958年《起来!保卫阿拉伯的母亲和孩子们》在多家省级电台传唱,陶嘉舟的音乐创作生涯从入门到基本成型,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1961年,陶嘉舟创作的小号小协奏曲《赶车》,当年秋首演成功后不久即出版,被誉为第一首由中国人写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小号作品,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后成为全国音乐学院小号专业的毕业考试作品。1964年,31岁的陶嘉舟与人合作的歌曲《革命熔炉火最红》唱遍大江南北,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誉并向全国人民推荐。1964年,仅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上,陶嘉舟便有《草原行》等15首声乐器乐曲获优秀作品奖,同时获优秀指挥奖。
十年“文革”中,陶嘉舟无辜受到政治迫害,被遣返回苍溪县原籍劳动改造。他曾挑过大粪、当过赤脚医生,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音乐的追求,并把他的经历和感悟融入到了创作中。
苍溪县中医院针灸科原副主任医师谢继光回忆道:“‘文革中,陶老师下放到苍溪县原籍,我们弟兄三人常去陶家垭(陶老师老家),向陶老师学习音乐乐理和作曲知识,陶老师每天沉重的体力劳动非常劳累,仍然谆谆教导,诲人不倦,细致耐心,分文不收,为了教我们音乐甚至还挨过批斗。”
相濡以沫 伉俪情深
1980年是陶嘉舟音乐创作的丰收年,除了脍炙人口的《船工号子》等传唱较广外,《千里共婵娟》也受到广泛好评。这是一首由陶嘉舟之妻艾开伶演唱的歌曲,歌曲唱的是陆游与唐琬夫妻痛别的悲歌,表达了唐琬的内心感情和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其实,从被迫离婚到毅然复婚,艾开伶与陶嘉舟的感情也颇似陆游与唐琬夫妻,所不同的是,他俩的婚姻经历了一场考验。
艾开伶原籍四川广元,原是北京铁道兵文工团的独唱演员,1976年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陶嘉舟和艾开伶的恋爱过程极其浪漫。1952年,陶嘉舟还是文工团的干部,却已是广元的名人;艾开伶则在当地一所学校上初中,爱唱歌爱跳舞,在音乐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陶嘉舟。陶嘉舟到学校表演,艾开伶就是台下的铁杆粉丝。1961年春节,两人在北京步入了婚姻殿堂。
“文革”中,陶嘉舟受到冲击,下放到原籍劳动改造,不得已停止了创作。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前途和命运,陶嘉舟向妻子艾开伶提出了离婚。艾开伶勉强同意,但表示将一直等待。“你只等我3年,如果不能平反昭雪就算了。”陶嘉舟再三叮嘱。
1972年,经人介绍,艾开伶与一位作家恋爱,其间传出了陶嘉舟将平反的信息。艾开伶毅然离开那位作家,前往北京各处奔走,终于拿到陶嘉舟平反昭雪的文件。艾开伶立即与陶嘉舟复婚,使这个曾经破裂的家庭重修于好。
1993年春,陶嘉舟和夫人艾开伶创办了四川艾开伶现代流行音乐演艺学校,成为国内首家专门培训流行音乐演艺人才的学校,陶嘉舟亲自任校长和艺术指导。近20年来为全国培训出等级歌手2500多人,在全国及各省市级歌赛获奖者达500多人。
晚年的陶嘉舟,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训人才上,但仍写出了如《祖国之路》《黄陵抒怀》《永远的挂念》等作品。在音乐界朋友和群众的鼓励下,陶嘉舟决心“东山再起”,很快便写出了《地球在呼唤》 《父亲啊父亲》《巴山月》 《枫叶红了》 《中国号子》 《千古棋盘》 《活着》《爱满江河》等感人作品。
在学生眼里,陶嘉舟是个不苟言笑的老师。在部队当兵的任弘艺唱《船工号子》颇有体会,在部队安排的进修当中,他不但得到陶嘉舟的悉心指导,陶嘉舟还陪着他练,一个音不准就得重来,持续了3个月才让他上台演唱。
1993年12月退休后,陶嘉舟一直在艾开伶现代流行音乐演艺学校当校长,每天早出晚归,都在学校教学生乐理、作曲等各种课程,帮学生伴奏。他曾对妻子艾开伶说:“我这一辈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也对得起听众。”
歌曲红遍大江南北
1976年5月,陶嘉舟调入峨影乐团工作,开始从事影视剧音乐创作。他潜心创作的《船工号子》《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等作品成为上世纪80年代传唱度很高的歌曲。李双江、彭丽媛等著名歌唱家也开始与陶嘉舟合作,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8年,陶嘉舟被评为国家一级作曲家。
1979年,陶嘉舟为峨影厂电影《神圣的使命》创作的歌曲《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曲风忧伤,富有感染力,表达了十年浩劫给人带来的苦难。“心上人”这个称呼在当时可谓大胆。1980年代初,唱惯了“硬、强、高、响”歌曲的中国人,迫切需要听到健康优美的抒情歌曲。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名列第七,红极一时。
1981年,陶嘉舟为电影《漩涡里的歌》创作的歌曲《船工号子》成为了他最有名的代表作。这首铿锵有力却又婉转悠长的歌曲,曾在当年提名了金鸡百花奖,不但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也选入了我国大专院校的教本做教材。《船工号子》不仅是李双江的保留节目,也是大专院校男高音学生专业考试时的考试歌曲之一。
2003年,陶嘉舟和李双江做客央视时,说起这首歌的创作经历,陶嘉舟说,从小生长在嘉陵江边,看到船工的艰辛生活,听到许多船工号子,喜欢船工号子、川剧、民歌,自己也会唱。可以说,船工号子的旋律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据李双江回忆,陶嘉舟创作这首歌曲时,是在刚录制完片中另两首同样广为流传的《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和《夜色》之后,到李双江家做客。“他说灵感来了要创作《船工号子》,我就叫他去我家一间小屋写。没想到他在那间小屋里‘躲进小楼成一统,激情满怀,操着川腔,边谱曲边试唱,等我把一大碗面煮好,放了好多好多辣椒端给他时,他已一气呵成。他的歌唱起来上口,听起来使人动情,川味很浓,具有中国气派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为了演唱《船工号子》,李双江还去体验了一个月船工生活,他说,至今都忘不了那段生活,凝聚着沉甸甸的感情。
《人家的船儿桨成双》是电影《漩涡里的歌》另一首插曲,陶嘉舟汲取了四川民歌和川剧音乐的素材,用山歌形式,以短促幽默的旋律,感慨式的拖腔,还有巧妙的衬词,表达了“船儿单桨难行走,鸟儿单翅怎飞翔”的人生哲理,以及主人公坚定的生活信念和达观的人生态度。用“半个月亮照样亮,半朵花儿照样香,半间房屋半堵墙,凑成四壁做洞房”巧妙地展现出人物的爽朗个性和纯真的内心世界。李双江曾在演唱心得中写道:“如果说演唱《船工号子》使我领悟到了‘大歌小唱的奥妙,那么演唱《人家的船儿桨成双》则使我再次明白‘小歌大唱的道理。就是将其中的每个字,每个音,每个乐句都变成自己血管中的血,变成自己身上的肉,然后敞开心扉,将一颗滚烫的心抛给观众。”
几十年来,陶嘉舟先后创作了近千部音乐作品,其中电影、电视剧音乐70多部。
李双江曾为《中国作曲家陶嘉舟的传奇音乐人生》一书作序,他写道:陶嘉舟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感,独特的风格色彩、新颖的优美旋律。他为中国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四川风格的音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声乐器乐,他都是四川风格音乐的“歌库”和“旋律库”。
近20年来,陶嘉舟多次应邀担任大区和省、市级歌赛评委。他的名字先后入选《中国百科全书》、《中国当代音乐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词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多部大型辞书。
2013年11月15日22时零5分,陶嘉舟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这位老一代音乐人离开时,只平静地说了句“我困了,想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