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发作期临床治疗分析

2015-01-26景晓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肺源右心室肺心病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 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畅通气道,改善肺、心功能,同时还必须维持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救治。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5.073

作者单位:1542000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中医院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

JING Xiaoji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Luobei County,Hegang 154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 is to be investigated. Methods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data selected from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4. Results Of all 30 cases,there are 16 cases of significant efficiency,12 cases of efficacy and 2 cases of ineffectiveness; the efficacy rate is up to 93.33%. Conclusion The approaches to cure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n 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 are to keep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ontrol and smooth the airway,and improve lung function as well as heart function,and what’s more,every organic function should be maintaine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cure patients.

【Key words】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Acute exacerbation period,Treatment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支气管、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压增高,导致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的疾病。临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喘息、呼吸困难、心悸、紫绀为主要症状。肺心病的形成,系通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肺血管阻力增高。对急性发作期进行治疗时,首先应明确其急性发作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治疗 [1]。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小于10年8例,大于10年22例。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均经临床病史、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诊断和肺功能检查均答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控制感染 积极予以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但不宜受痰培养试验的约束。主张适量、联合及静脉用药,在未明确致病菌时,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菌药物,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院内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或选用两者兼顾的抗菌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应防止真菌的感染,及时调整或停用。

1.2.2 改善呼吸功能 应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CO 2蓄积。支气管扩张剂,解除支气管痉挛可选用β 2受体兴奋剂、茶碱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祛痰剂,黏液溶解剂如溴己新、α糜蛋白酶等,目前临床上新药有盐酸氨溴索(沐舒坦)30 mg,每日3次,或舍雷肽酶(达先)5 mg,每日3次,可使粘多糖纤维分解、断裂或切断连接粘蛋白肽间的双硫键。合理氧疗在于提高PaO 2,降低呼吸肌做功和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做到既能纠正缺氧,又能防止因吸氧不当导致二氧化碳蓄积,应采用持续低流量给氧,以免发生氧中毒损害。

1.2.3 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有所不同,治疗原则为“治肺为主,治心为辅”。一般轻度心力衰竭在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后,症状能得到减轻或消失,较重者或对治疗无效者可选用利尿、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剂等 [2]。利尿剂原则上以间歇、小量、交替使用缓慢制剂,如氢氯噻嗪25 mg,每日l~3次,一般不超过4日,尿量多时加用100 g/l(10%)的氯化钾10 ml,每日3次,常同时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50~100 mg,每日l~3次,重度极需行利尿的患者可用呋塞米2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使用利尿剂后,应注意可能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诱发心律失常,血液浓缩,痰液黏稠,加重气道阻塞,使缺氧加重,应定期复查电解质变化。强心剂常用如毛花苷C(西地兰)0.2~0.4 mg加于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加用或单用卡托普利每日25~75 mg,分次服用,用药前注意纠正缺氧、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1.2.4 高黏血症的治疗 肺心病患者由于高黏血症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可使肺循环阻力增高和影响组织供氧,较难缓解。目前临床上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均有不同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2.2 治疗效果

3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3 讨论

肺心病的主要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慢阻肺引起缺氧、高碳酸血症,使肺细小动脉痉挛是发生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右心室向高阻力的肺血管射血,而肺部或肺血管病变致压力负荷过大,起初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心室收缩功能正常,随着病程进展,右心室扩大,发展到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失代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周围炎以及邻近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壁的炎症可致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纤维化或闭塞,从而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 [3]。此外,随着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的压力增高,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肺泡壁破裂时或毛细血管受损均可导致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大大减少,减少超过70%,肺循环阻力亦增大,血容量增加,血粘度增大,又加重了肺动脉高压。

控制呼吸道感染,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低流量鼻导管或鼻塞给氧1~2 L/min。给予呼吸中枢兴奋药,有利于患者清醒,便于咳嗽、排痰。慎用利尿剂与洋地黄制剂。肺动脉高压明显者常可用血管扩张剂。

猜你喜欢

肺源右心室肺心病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心肌梗死:左右大不同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肺心合方联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