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PL SX 65/80型X线发生器常见故障维修
2015-01-26胡益斌
胡益斌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工程处,江苏 南京 210029
西门子PL SX 65/80型X线发生器常见故障维修
胡益斌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工程处,江苏 南京 210029
本文叙述了西门子PL SX 65/80型X线发生器中间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和维修技巧,供同行参考。
X线发生器;继电器;医疗设备维修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开机后,不能产生X射线,或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无X射线产生,此时显示屏有错码显示Err602/80。
1.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查故障代码,提示电源接触器PS(K1)没有工作,造成UZ+和UZ-之间的中间电压无法达到560 V。根据电路原理图,首先检查PS(K1)的工作电压,测量交流24 V电压正常,如其工作电压不正常,则进一步检查电源变压器T1输出电压是否正常以及保险丝F16(3.2 A/10 A、250 V)是否损坏。再检查D160板上的继电器K5,从故障分析可知,K5直接控制PS(K1)的工作,控制K5工作的低电平信号从D100板通过数据排线送到D160板,测量D160板上X5的7脚电压,经测量是低电平,说明K5损坏,或K5已工作但触点接触不好。由于继电器K5的外壳密封而不透明,无法观察其是否工作和测量触点是否接触良好,但可以用一个简便的方法判断,关机后,用工具轻轻敲继电器K5的外壳,再次开机,结果恢复正常,说明是K5继电器性能不良,其触点接触不好或粘住了。更换继电器K5,故障排除[1-3]。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开机后,不能产生X射线,或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无X射线产生,此时显示屏有错码显示Err 603/80。
2.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查故障代码,提示充电接触器LS(K2)没有工作,造成UZ+和UZ-之间没有中间电压。根据电路原理图,首先检查电源接触器LS(K2)的工作电压,测量交流24 V电压正常;再检查D160板上的继电器K4,由于K4直接控制LS(K2)的工作,控制K4工作的低电平信号从D100板通过数据排线送到D160板,测量D160板上X5的5脚电压,如不是低电平,应进一步检测D100和D160二板之间通讯的数据排线,是否有问题或接触不良,经测量是低电平,说明K4损坏,或K4已工作但触点接触不好。检查继电器K4的方法与继电器K5的方法相同,检查结果确系继电器K4已损坏,更换继电器K4,故障排除[4]。
3 故障三
3.1 故障现象
开机后,不能产生X射线,或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无X射线产生,此时显示屏有错码显示Err 604/80。
3.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查故障代码Err 604/80,提示UZ+和UZ-之间的中间电压<400 V,根据电路原理图,接触器LS(K2)工作后,三相电源电压中的二相电压L1和L3通过充电电阻R1、R2、R3、R4给中间电压整流板D165电容充电,R1与R4并联,串联在L1线路中,R2与R3并联,串联在L3线路中,其作用是在LS(K2)吸合时起充电限流作用[5]。出现此故障,应检查UZ+和UZ-之间的中间电压,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结果没有电压,怀疑电源保险丝F1、F3烧坏或D165板上的充电电阻R1、R2、R3、R4有损坏,测量保险丝F1、F3正常,拆下中间电压整流板D165,测量电阻R1、R2、R3、R4,结果R1、R4断路,电阻是水泥电阻,100 Ω/15 W,更换已损坏的电阻后,故障排除[6]。
4 讨论
当发生X射线发生器不能产生X射线并有Err602/80、Err603/80、Err604/80错码出现的故障现象时,按上述方法去排除,多数可以解决,电路板上某些损坏的元器件完全可以用性能相近、结构相似的国产元器件替换,不用直接更换电路板,节省维修费用。
[1]朱洪峰.岛津VS20-D型数字胃肠X线机故障分析与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153-154.
[2]黄超,柳洋.西门子R 200数字胃肠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J].中国医学装备,2012,9(5):69-70.
[3]谭刚,林四新,赵小平.西门子胃肠机常见故障的排除[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422.
[4]江云贵,刘磊,董建坤,等.西门子Artis U血管机故障维修四例[J].医疗装备,2014,27(7):42.
[5]洪国慧.GEPS800数字胃肠机故障分析两例[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33(2):218-219.
[6]胡隆尧,柯于麟,明平战.岛津XUD 150L-30F胃肠机故障检修一则[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8):1120.
Common M alfunctions and Troubleshooting of Siemens PL SX65/80 X-ray Generator
HU Yi-b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 edical Engineering, the First A 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9, China
R197.39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5.11.062
1674-1633(2015)11-0174-02
2015-03-16
本文作者:胡益斌,高级工程师。
作者邮箱:138139559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