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护理美容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管理
2015-01-26黄丽娃
黄丽娃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美容教研室,吉林长春 130031
“护理美容技术”是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校设置该门课程的基础性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美容护理技术人才,因此该门课程的整体体系中,突出体现了美容教学的课程内容中,并根据该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职责对整体课程标准和职责对确立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和标准[1]。
1 课程名称的改革管理
“护理美容技术”这门课程是根据我校2011版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按照美容行业的人才要求而设置,并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同时按岗位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3]。本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着力于对专业课程按照岗位群进行优化重组与整合,以提高职业能力为载体的实践性教学为核心来整合理论教学,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把“美容医疗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按其项目进行了分解:“护理美容技术”“文饰、注射美容技术”。即把文饰、注射美容技术这些属于医学美容范畴项目与属于生化美容范畴的护理美容技术分解开来,成为两门课程。这样更加便于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4]。在全新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体系之下,学生所学习到的职业技能知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更加契合,因此学生可以更加容易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 课程内容的改革
“护理美容技术”这门课程共100学时,均为实训课,我们把这门课程按其项目又分为面部皮肤护理、问题皮肤处理、身体护理、芳香疗法等几个教学任务[5]。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该研究过程中,教学挂管理人员根据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全面系统安排,使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并有序进行,突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际操作,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比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条件。如教师在做面部皮肤护理示教同时,讲解、提问皮肤的类型、特点、如何鉴别诊断,学生在做的过程遇到问题向教师提问,教师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重视抓好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走出去,即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美容院去实地参观考察,上见习课,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了解美容行业状况[6]。顶岗实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校学习2年后,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美容院)带薪实习。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手脑并用,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形成真正的就业顶岗能力,同时还将一些非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转化成能力运用到实践中,最终全面提高并形成作为职业人士所需要的职业能力[7]。为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实现学习理论与操作技能的结合,我校负责学生实践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员积极寻求与我市区域范围内的多家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以便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也十分配合相关工作,在实践岗位中表现十分突出,学以致用,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相关的负责人员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美容技能,受到了各单位的一致好评。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管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本门课程中,我们改变原来的先学理论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我们根据该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利用美容实训室(模仿美容院真实环境)进行讲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职业活动(生活美容)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了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问题皮肤的护理等)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中,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把教、学、做一体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突出了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际操作,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与就业零距离。
护理美容技术课程的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立五个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分别由几个小项目和任务来完成,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实现基本技能、综合实训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 考试方法的改革管理
《护理美容技术》课程以实训课的形式授课,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使课程中的每项美容技术都能让学生“学到就会做到”,而实践操作考核是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技术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考核教师会在学生操作时随时就有关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给予解答,考核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给出相应分数,结合平时成绩等汇成综合成绩[8-9]。本课程在12级、13级、14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授中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取消理论卷面考核的形式,改为在实践考核中结合口试的形式,分阶段考核,共分三次考核:第一次考核为面部护理程序,第二次考核为问题皮肤的护理,第三次考核为身体护理。每次考核均为实训操作占80%、理论问答占20%。把三次考核得分加起来除三(60%),再加上平时考勤、实训报告(40%)即为其这门课程的成绩。此种方式考核突出学了生掌握的各项美容技术的成果。同时,这种全面的考核也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形成了一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学生就必须在自身的学习行为方面努力,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水平,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综上所述,该课程改革工作通过对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护理美容技术)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管理,全面提升了我校该专业学生的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水平,并与此同时有效地激发并提高了学生们对该门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其自身的成就感与荣誉感。2012级和2013级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们在顶岗实习单位均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1]姜圣兰,袁如萍,黄玉凤.浅谈美容医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人才,2010(22):111-112.
[2]张明月,高虹.高等职业院校《基础美容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23-25.
[3]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黄志广,刘效梅.试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7(4):9-13.
[5]苏克治.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6]龚白雪,黄剑敏.试论社会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J].大众文艺,2012(10):222-223.
[7]黄巧云,刘凡,刘震,等.高校“教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2-126.
[8]吴安平,邢鹤.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131-134.
[9]洪森荣,尹明华.建构主义视角下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1(3):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