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临床分析

2015-01-26高崧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6期
关键词:萎缩性瘢痕出血量

【摘要】目的 对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面部萎缩性瘢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植皮术与皮肤磨削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6.023

作者单位:150030 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

Clinical Study on Dermabrasion Treatment of Facial Atrophic Scar

GAO Songying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linical effect of dermabrasion in treatment of facial atrophic scar is to be studied. Methods Chose 52 patients of facial atrophic scar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5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t random which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dermatoplasty treatment and dermabrasion treatment respectively,then observed and compared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reatment efficacy in study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besides,patients’ operation time and their hospitalization days in study group were much shorter than counterparts in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bleeding loss in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treatment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 (P < 0.05).

Conclusion Dermabrasion treatment is of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atrophic scar,it is conducive to shortening operation time,reducing patients’ bleeding loss and reducing their hospitalization days greatly.

【Key words】 Dermabrasion,Treatment,Facial atrophic scar

面部萎缩性瘢痕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瘢痕,一般是由于痊疮、水痘及带状疱疹等造成的凹状瘢痕,或者是由于囊肿性痤疮及严重外伤继发性瘢痕所导致的,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1]。为研究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面部萎缩性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面部萎缩性瘢痕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面部萎缩性瘢痕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5.8±5.8)岁;病程4~26 d,平均病程(12.7±4.4)d。治疗组2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6.2±5.5)岁;病程5~28 d,平均病程(12.9±4.3)d。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比较,P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植皮术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的面部进行清洁并铺巾,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将患者面部瘢痕萎缩区域采用股内侧游离皮瓣进行填充,手术完成后给予常规抗生素以避免出现感染。

1.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皮肤磨削术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的面部进行常规的清洁以及铺巾,将手术磨削部位充分暴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面部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局部浸润麻醉;采用日本牙科台式牙钻和磨头在皮损区进行磨削,并将转速设置为8 000~10 000 r/min;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平推、点磨、斜磨、圈磨直至出现密集点状出血为止,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在磨削部位采用0.9%氯化钠液纱布不断涂擦,在对患者的眼、口、鼻周进行磨削时要保持磨头的长轴与边缘垂直,以避免出现组织翻卷造成眼、唇、鼻的损伤的情况 [2]。手术完成后采用0.9%氯化钠液将创面进行冲洗后拭干,采用含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的凡士林纱布进行内敷,然后采用8~16层的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包扎;给予常规抗生素以避免出现感染。

1.3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面部瘢痕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瘢痕处与正常面部组织分界不清;有效:患者的面部瘢痕有所好转,但是瘢痕处与正常面部组织还存在差异;无效:与术前相比,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面部瘢痕无明显区别。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患者例数×100%。(2)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术中、术后指标进行记录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9例,有效患者11例,无效患者6例,则治疗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患者中显效患者21例,有效患者3例,无效患者2例,则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333.3±33.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5.5±20.1)ml,住院时间平均为(11.1±2.1)d;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73.3±12.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5.5±8.8)ml,住院时间平均为(7.4±1.3)d。则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面部萎缩性瘢痕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传统的常规植皮术的治疗效果有限,而皮肤磨削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将皮肤表皮和真皮浅层采用磨削机磨头磨除,是瘢痕凹陷处恢复光滑、平坦,并且依靠真皮深层皮肤附件中上皮移行生长来促使创面愈合 [3]。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具有痛苦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52例面部萎缩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的疗效显著,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萎缩性瘢痕出血量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