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2015-01-26雷娜
雷 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雷 娜
目的讨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10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比较,分析其室性心律失常类别、左心室腔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浓度、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心脏情况。结果患者心脏扩大、心功能降低,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BNP增高,LVEF降低,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讨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呈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堵塞,阻碍血液的流通,或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使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从而引起心脏病的发生,也叫做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统称为人类三大死亡疾病[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症状为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障碍,回心血液不能及时排出心脏,致使静脉系统充血,动脉系统血液量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功能发生障碍,集中表现为腔静脉淤血、肺淤血等。而此病症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心肌梗塞、心肌病、血流负荷过重等原因都会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力衰竭[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日趋老龄化,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常规西药治疗一般采用利尿药,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本文选取100例临床患者进行研究,旨在为预期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就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T等多种辅助检查确诊。排除沟通障碍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和心律失常患者,有严重呼吸系统、肝脏、肾脏系统疾病患者也除外。所有患者都了解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书,在治疗前都经心电图、胸片、电解质、血脂、血压、血糖、心肌酶、肝肾功能等检查。患者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为25~40岁,平均年龄(31.6±3.5)岁。心功能分级情况为Ⅲ级60例,Ⅵ级40例。取10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
1.2 观察指标
(1)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别;(2)左心室腔径;(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脑钠肽(BNP)浓度;(5)药物使用情况;(6)治疗后患者心脏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A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心室与心律失常
100例患者中短阵室速患者18例,占18.0%,室性早搏患者24例,占24.0%,随着左心室腔径的增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大。
2.2 BNP与LVEF变化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与未发生的患者比较,BNP增高,LVEF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用药情况
患者发生室性早搏时有三种治疗方案:(1)胺碘酮等西药类药物治疗;(2)稳心颗粒等中药类药物治疗;(3)无治疗方案。
室性早搏患者中10例服用西药治疗,12例服用中药治疗,剩余2例无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室速患者中,8例服用西药治疗,9例中药治疗,1例无治疗方案。
3 讨论
冠心病由于心肌缺血和心室重建更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并且伴有心脏扩大,功能减退等现象。冠心病能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已被长期探讨,在于心肌缺损引发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仍是以心肌重构为基础,此过程当中形成的细胞之间的通讯交流乙醇,使心肌自律性增高,异常起搏位点增多;此外,心肌缺氧缺血还能影响细胞的离子泵功能,导致细胞内酸碱平衡失调,细胞膜上物质跨膜运输和转运功能都发生改变,异常起搏点电位变化的同时又加快舒张期除极速度,自律性再度增高,也易诱发心律失常,此时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缩短了不应期,传导发生障碍,激动折返。而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中更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其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电位活动不稳定[3]。
冠心病造成心室重构的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由中枢激活机制变换为心血管体系。迄今为止,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而常用西药治疗主要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β受体拮抗剂等,这些传统西药作用迅速,疗效好,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进行治疗的主要药物是胺碘酮等西药和稳心颗粒等中药,在临床上其效果不一,发现短阵室速患者常用的药物是胺碘酮,并在治疗后发现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减少[4]。利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在于其对心率的作用,延缓心室重建的过程,改善心肌功能,但是胺碘酮对心肌缺血和抗交感神经兴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力较为薄弱,需要采取对心衰作用更好的药物进行治疗。此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期在不远的未来能找到全面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本文研究发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相比,BNP值增高,说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预后艰难,治疗效果难以预知。
[1] 罗良涛,赵慧辉,王娟,等. 中医医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2):130-134.
[2] 胡元会,吴华芹,祁鑫,等. 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4):309-312.
[3] 王丽英.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8-179.
[4] 钟声宇.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131-132.
Clinical Analysi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LEI Na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oukou City,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Zhoukou 466000,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100 patients combin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chosed compared with 100 patients withou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eft ventricular chamber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oncentration,drug use,and heart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Patients got cardiac enlargement andlow 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as more obvious. BNP increased and LVEF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out ventricular arrhythmia,the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sionThe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The use of anti arrhythmia drug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linical effect.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ronic heart failure,Ventricular arrhythmia
��图分类号】R541.6
A
1674-9316(2015)30-009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0.069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