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依河水环境保护体系框架及思考

2015-01-26王学明马健全

中国水利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河道水质污染

王学明,马健全

(1.宁夏回族自治区艾依河管理局,750001,银川;2.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750001,银川)

一、艾依河概况

艾依河地处宁夏银川平原中北部青铜峡河西灌区,位于贺兰山和黄河之间,接引灌区永清沟、第二排水沟、四二干沟、银新干沟等诸多排洪、排水沟道,贯通七子连湖、阅海、沙湖等湖泊湿地,形成一条人工河道,并在河道中拦河建坝蓄水营造水景观,实现了防洪、排水、生态、景观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多种功能,调峰蓄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显著,是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工程,成为银川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河道沿线房地产业、商业、旅游业蓬勃发展,形成经济产业带。

艾依河南起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西邵村,北至石嘴山市惠农区入黄河,总长158.5 km,穿过永宁县、金凤区、兴庆区、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区6县(区),控制农田排水面积189万亩(1亩=1/15 hm2,下同),形成河道及湖泊湿地面积6.35万亩,设计水位蓄水量近7 000万m3。宽阔的景观河道总长70.5 km,主要分布在银川市辖区内。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西邵村至阅海,长59 km,是最早建成的一段,于2005年4月投入运行,其余99.5 km河道于2008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

艾依河是典型的分段式水库型宽浅式河道,平均宽80 m,平均水深2 m,河道比降为零。河道年均来水总量5 581万m3,其中,沟道补水(农业灌溉回归水)3 851万m3,占69%,是河道主要水源,由各级排水沟道汇集后补给河湖;黄河生态补水1 284万m3,占23%,是河道的第二大水源;雨洪水资源化利用446万m3,占8%,是河道的第三大水源,主要利用贺兰山东麓部分雨洪水。全年平均河道流量1.77 m3/s,流速1.3 cm/s;丰水期(4—11月)来水量占全年的95%,丰水期平均河道流量2.56 m3/s,流速1.9 cm/s。

艾依河在银川市塑造了一个别样的城市水景观,带给广大市民亲水、乐水的情怀和独特的城市感受,市民逐渐适应和习惯了有水的快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艾依河本身是拦河建坝蓄水营造的人工水系,非天然河流,存在一些劣势。一是河道来水量、流量、流速、水深均较小;二是农业灌溉回归水先天基础水质不好,其氮磷含量高,河湖水质明显受其影响;三是水动力条件差,流动性不足,水体交换周期长,上下层水体不易掺流,限制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四是河道沿岸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市民垂钓撒饵、居民直排污水等,使河道水质受到较大干扰。在全社会节水的大背景下,生态补水也不能大幅度增加,因此如何综合管理、保护艾依河水环境,遏制水体富营养化,保持水清河净,是艾依河发展与保护中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为了维护艾依河健康生命,促进永续利用,争取做到河湖不萎缩、功能不衰退、污染不超标、生态不恶化,需要积极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支撑河道管理;多措并举,探索建立艾依河水环境保护框架体系,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河道的管理与保护;内强素质,锻炼队伍,用有效的管理,使艾依河焕发勃勃生机,造福人民。

二、以涉河法规、制度、标准建设为抓手,抓好河道管理顶层设计

1.出台管理办法,加强依法管理

2015年对原《宁夏艾依河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拟以自治区政府规章重新颁布,为艾依河规范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该办法明确了艾依河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规定了艾依河流域市、县(区)人民政府是农业面源污染和各类点源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艾依河道路、绿化由沿线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和管理,实行河道水功能区目标管理制度等,增强了有关单位在水环境保护、生态绿化、防洪调度、工程管理等管理职责方面的规范性、强制性和约束性,满足当前艾依河综合发展的需要。

2.出台《关于加强艾依河银川段生态保护的决定》,提高管理效率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艾依河银川段生态保护的决定》,明确由银川市人民政府负责艾依河银川段的统一规划和保护,划定了河道及其两岸生态景观区域的保护范围,作为公共区域由市民共享,加强保护范围内植被、林木、水环境、野生鸟类、鱼类等生态系统和生态多样性保护,禁止向水域内排放废水、污水和倾倒垃圾等废弃物;保护范围内除按规划审批的水利、防洪、道路、桥梁、环保、景观、旅游、运动休闲等设施外,禁建其他项目。该《决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河道管理效率。

3.出台《艾依河水质标准》,提供管理技术依据

艾依河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连接众多湖泊湿地及沙湖、阅海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湿地公园,其水质好坏影响较大。2013年出台的地方技术标准《艾依河水质标准》,利用了艾依河科研成果和历年水质监测数据结论,建立了河流健康控制指标体系,为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4.建立艾依河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实施分类指导

艾依河防洪、排水、生态、景观四大基本功能,需要满足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城市良性生存环境的需求。依据宁夏水功能区划,在考虑艾依河的功能水平与城市区域功能和市民的生态消费期望值相契合的基础上,需要划定艾依河水功能区,突出主体功能,实现分类指导,建立艾依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管理制度。对于建立的水功能区,要明确水功能区的分类、设立和调整方式,不同机构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建立水污染防治应急机制,严格水功能区管理。

艾依河景观河湖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休憩场所,属于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局部特殊要求的河段,水质应达到Ⅲ类标准。目前,艾依河景观河道水质在IV类水左右,水功能区划定后,除不可免除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外,以不新增任何污染量为前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并稳定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5.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新艾依河管理新模式

水环境保护是一个流域性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属社会管理范畴,是政府的管理职责。艾依河由自治区有关部门、河道沿线各市县合力建成,实践证明,河道的综合发展、水环境保护还需要大家合力管理。2014年,自治区政府牵头建立艾依河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综合协调机制,坚持“流域一体化”管理思想,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共同应对、解决艾依河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的建立,标志着艾依河实现了由水利一家管理向共同管理,由单纯的工程管理向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的转变,有利于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职能优势的聚集和统一发挥,为艾依河今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生命力,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6.出台“艾依河水环境保护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艾依河的水系特点决定了出台“艾依河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应抓紧编制保护规划,争取得到自治区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提升艾依河在自治区的战略地位,纳入宁夏“四大绿色长廊”中的“沿黄城市带绿色景观长廊”进行规划和建设,以带动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效推进和深入实施,从而建立资金投入、运行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有效保护河道水环境。同时,规划也是指导河湖管理、依法行政的依据。

三、加大河道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

艾依河的污染源除农业面源污染外,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养殖场废污水、生活垃圾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道汇入河道,也是河道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顽固性,需要采取措施逐步推进。

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①采取措施在艾依河流域逐步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牧部门制订的争取“十三五”农业种植污染减排30%的目标。

②利用农田减氮科研项目成果,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减氮控磷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探明了作物种植模式与农田水质的关系,摸清了稻田化肥氮的当季作物利用率及去向,解析了稻田退水污染与排盐特征,提出了农田减氮控磷等10余项关键技术。这些科研成果为艾依河流域农业污染控制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指导。

③大力实施宁夏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这是精细到田间地头的管理技术,是动员千家万户减氮控磷的有效措施。

④考虑在沟道入河口建设针对农业灌溉回归水净化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沟水经处理后再进入河道。

2.养殖业污染治理

①实现农牧部门制订的“十三五”期间河道流域养殖业污染减排50%的目标。对河道污染较重的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划定人工养殖区域、规定人工养殖密度和河道放养密度等措施,特别要监督水产养殖废水、底泥分类分别专门进行处理,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道,污染河道。

②加大畜禽养殖结构优化力度,提出禁养、限养、适养的区域和种类,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物全部采取无害化治理措施,禁止污水排放。

③河道流域推广建设沼气发酵工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利用。

3.乡村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工程,继续实施艾依河流域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力度。

①补水沟道沿线居民区生活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能接入的要协调村委会建立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避免污水直接入沟入河。

②在居民点配套垃圾收集设施和服务,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各类垃圾直接入沟入河。

③在主要入河沟口设置自动清污设备,拦截垃圾、水草等大体积漂浮物。

四、构建河湖水域内部良性水生态系统

研究成果显示,艾依河银川城市段从七子连湖进水闸至小西湖16 km河道在2007年实际运行状态下,对总氮的消减能力达到57%,说明在综合管理条件下,河道对污染的消减能力很强,维持良性水生态系统对改善河道水质很重要。

1.构建良性水生生态系统

逐步构建艾依河良性水生生态系统,使系统中既有一定量的生产者(藻类、高等水生物),又有一定量的消费者(鱼类),还有一定量的分解者(微生物)。草鱼是草食性鱼类,可以吃掉部分水草,鲢鱼、鳙鱼是滤食性鱼类,可以吃掉草鱼的粪便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通过对水体生物种群的适度干预调整,建立起水生植物、鱼类、微生物、水环境之间和谐的水生态系统,增强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2.加强水生动植物管理

根据河湖水生植物现有生物量、种类,制定管理方案,保持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①水生植物过量生长的湖泊水域,要采用机械和人工收割的手段将水生植物生物量输出,防止水草落入湖底腐烂,成为新的污染源;对短季生长的水草,如麦黄草在6月份浮在水面一片灰色,宜在其衰落期即行机械清除;对于湖内水草疯长且人工收割力不能及的水域,适当放养草鱼进行控制;水生植物适量生长的水域,维持现有水生植物生物量。冬季,对冰面以上水草全部进行收割处理。

②加强水面保洁。及时清理游人和垂钓者带来的垃圾,防止垃圾沉入水底成为新的污染源。

③控制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的定量比例关系,维持两者的平衡。

五、改善水体流动性,增强河道自我修复能力

1.尊重自然规律,让河水流动起来

达到一定流速的水体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自然规律。需进一步加强艾依河引排工程设施建设,提升分段处置、引排河水的能力。疏通口袋型河湾和末梢循环不良的河道,使河水流动起来,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底泥污染较重的阅海至沙湖段河道,要清淤疏浚,解除内源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增加溢流堰底部换水孔(拉沙孔)的开启频次,加快河道底部水体的交换。

2.调度沟水、洪水、生态补水,补充河湖湿地

掌握各类水源和河湖水质在时空上的相关关系,水质较好时段尽量接引沟水,同时资源化利用洪水,适时调度引入生态补水,创造水体加速流动条件。水利调度中深入贯彻沟道“高营养物质流”不入河,对河湖中的“高营养物质流”就近排泄,无法排泄的“高营养物质流”进行掺淡,以维持河湖良性水质。

3.维持河湖的自然属性

艾依河的砌护率小于10%,除为人们提供亲水的建筑设施、游乐设施段和河道塌岸滑坡严重段落以外,其余河道不砌护、不硬化,保持水土自然循环状态,保持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

六、加强科技项目对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支撑

科技理论研究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应继续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在艾依河富营养防治、人工湿地净化、补水机制及水平衡调控、生态基净水技术等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今后还要开展以农田退水为处理对象的污染物拦截技术、河道环境流体动力学、河道纳污能力等项目研究,以科技理论保障河湖生态长治久安。

1.维持和提升河道净化能力的研究

虽然河道消减污染物的能力十分显著,但这种能力在水利调度、补充生态水、截堵污染源、水生动植物、河道自然土体、水体动力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中如何分配并不清楚,所以如何维持和提高河道净化能力是一项更为必要和复杂的课题,将实现用最优化的水生态结构应对水环境问题。

2.开发基于水环境流体动力的数字化管理软件综合平台

开发以流速、水深、温度、水质、流量、底泥、水体消减能力等为边界条件的水环境流体软件,通过大量数据监测,摸清并模拟河道水流流畅等运行工况,解析河道水体运行的本质,并展露给河道管理者,采取正确的措施治理水环境,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核定河道纳污能力,确定纳污红线,形成按河道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准确调度和配置各类水资源的能力。

3.利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服务河道生态净化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黄河上游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控制与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宁夏灵武与内蒙古乌梁素海做了大量的湿地生态修复与生态沟渠研究工作,提出了整套修复技术,可在艾依河及农田退水沟生态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建设完备的水环境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

①加强“信息化”建设。配套自动实时监控,实现河道水环境质量监管的数字化、动态化,监测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形成完善的水质监测评价技术体系和预警机制。

②推行“精细化”管理。环境监管做到制订计划细,检查准备工作细,现场检查细,全面摸清艾依河流域污染源类别、污染因子和贡献量,形成水质数据库。

③深化“网格化”管理。推行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网格单元,强化县(区)及以下各级政府的环境责任。

④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在联席会议的大框架下,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装备、专门的经费;加大各类污染源查处和媒体曝光力度,做到监管有力、执法坚决、保护到位。

⑤注重“一体化”联动。在检查对象上,重点源与一般源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增加夜间检查和节假日检查频次。

八、形成公众参与机制

①艾依河与公众息息相关,有必要建立听证、信息公开、咨询、信访与举报等制度,让公众参与、监督艾依河的管理。在艾依河管理办法、艾依河水环境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编制阶段,应通过媒体向公众宣传,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使公众熟悉立法和规划意图,明白给自己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以激发公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以收集到更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②要科学依法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广大公众正确、科学对待环境问题,营造“人人关心艾依河,人人保护艾依河”的良好氛围。

[1]张从林,等.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水利,2015(11).

[2]孙继昌.关注河湖 永续利用[J].中国水利,2007(22).

[3]吕振霖.太湖应急治理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07(22).

猜你喜欢

河道水质污染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道里的垃圾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