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研究
2015-01-26刘春娇,张槊,邓玉霞等
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研究*
刘春娇1,张槊1,邓玉霞1,吴彬彬2,刘艳瑞1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人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prettyjiao@163.com;
2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护理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通过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概述,分析研究了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原因。基于我国国情和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特殊性的基础,提出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实现路径:即完善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适应性改造,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相互通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建设。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原则;本土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2532224)
中图分类号〔〕R-052〔
收稿日期〔2015-02-10〕
Localization Research of Medical Social Work Ethics
LIUChunjiao1,ZHANGShuo1,DENGYuxia1,WUBinbin2,LIUYanrui1
(1SchoolofHumanities,DaqingCampus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E-mail:prettyjiao@163.com; 2SchoolofNursing,DaqingCampusofHarbinMedical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
Abstract:Pass an overview about medical social work ethic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basis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medical social work in China, puts forward the path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medical social work ethics, namely,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western medical ethics of social work, realiz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estern medical social work ethics, mutual accommoda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t the head of the medical social work eth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Medical Social Work; Ethical Principle; Localiz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1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概述
1.1社会工作伦理的含义
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界定“社会工作伦理”的含义均有一定差别。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工作伦理定义为“社会工作依据其哲学信念与价值取向,发展而成的一套伦理实践原则,以作为引导与限制助人行为的依据。”[1]我国台湾学者徐震认为“可由社会工作集体分享之抽象的价值、信仰推演而来之相对具体而可实践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经由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确认,依一定程序制定成专业成员共同遵循的规范,并明文规定,就称之为社会工作专业守则。”[1]大陆学者罗肖全则认为“社会工作伦理是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的职业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工作职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为研究对象,也为评判社会工作从业者的道德行为提供依据。”[2]综合学者们对社会工作伦理的界定,社会工作伦理是一套规范体系,它建立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约束和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以及为其在遇到伦理困境时提供某种启示为目的。
1.2医务社会工作及其伦理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协助病人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配合医生进行疾病防治和伤残康复等服务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3]笔者认为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则是指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其从事医务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和服务理念。
1.3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
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于1921年,发展历程几经曲折,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始系统性的研究医务社会工作,伴随着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有些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的差异,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本土化成为我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可以理解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在医务社会工作伦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它是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理念和思想,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同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理念相似或相近的方面,找出我国传统助人模式经验中成功的伦理工作方法和经验,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的过程。
2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想根源及文化背景,决定了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的差异。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人本主义以及民主思想等奠定了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在我国,传统的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1西方基督教平等自由思想与我国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差异
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它必然也受到西方文化、西方基督教教义的熏陶和影响。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生而平等,具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相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坚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改变和成长的潜能和力量。”
在中国,佛教对于中国人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常被人提及的就是“因果报应”思想,佛教认为“万法因缘而生”,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必先有因,再遇见缘,随后才会发生结果。[4]“因”是事物的本原,“缘”是一种动力,“果”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缘的力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做好事终究有好的回报,做坏事终究会有坏的报应。这些因果报应的思想,使中国人形成了很强的宿命观。尤其是人们在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感到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就会用这种宿命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产生无可奈何的态度认为自己的逆境是命中注定的,对于外在的帮助持怀疑和拒绝的态度,这就使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主动介入常常遇到阻力。在以佛教作为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推行医务社会工作,必须另辟蹊径,需要一个思想碰撞和去伪存真的过程。
2.2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与我国传统儒家人本思想的差异
以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为主要精神的人本主义思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特征。医务社会工作以追求社会福祉为目标,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伦理价值观建立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他们所要追求的是帮助更多的人去实现医疗服务过程中应该享有的平等、自由、尊严和幸福。
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极其深远,使中国人形成了特有的处事原则和道德观念。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道”思想,推崇凡事要压抑、忍让、服从,要克制自己,遵从社会规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特殊的人际交往和处事原则,即为人处世要沉稳、低调,遇事更多地反思和检查自己的行为,遭遇不幸或处于逆境时,仍然忍受到底,信奉“人生一世,知足安命。”另外,儒家思想在三纲五常的伦理等级下对家庭人伦关系的规定,使得中国人尤其重视家族利益、集体利益,而忽视了个体的利益与权利。儒家人本思想重视家庭、家族、国家这种集体的利益,对家庭要以孝悌为核心,对国家要以忠诚为基本价值。这就使得案主不仅缺乏主动求助的动机,而且个体的主体意识较淡薄,依赖感强,在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解决问题时会因主观动机不足和环境条件缺乏而加大难度。
2.3西方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差异
西方民主思想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不容忽视。追求民主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正如莫雷李斯和雪佛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所说的:人民必须有平等的机会参加社会的塑造。社会必须给民众以民主参与和管理的权利,以便为成员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在能力。同时,人们只有获取了广泛的民主,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贡献于社会,实现贝姆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寻求自我实现的方法,以便能贡献于社会”。[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它的思想基础是集体主义。一方面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健康人格的发展,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集体主义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发挥集体的作用,注重协作配合,有效减少集体中的人际冲突,帮助个人完成无法完成的事业,克服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6]在西方民主思想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同时也强调个人对社会和他人负有责任。社会的责任则主要是为个体获得满意幸福的生活创造和提供必要的实现条件,因此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倡导的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平衡,即每一个社会成员彼此之间的社会需要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的核心“人格独立”与我们的集体主义道德观的理念相去甚远。
3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实现路径
我国学者对于“如何实现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主要持两类观点:第一类主张“中体西用”,即以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作为主体,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作为补充,主张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精华,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借鉴性采纳。第二类主张“西体中用”,即以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作为主体,我国的伦理思想作为补充。[7]两类观点各有其优劣,第一类观点强调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但忽略了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某些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无法对接的问题。第二类观点则从实质上强调对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理念的认同,基本上是“西化”的一种理念,忽视了我国国情。
笔者认为,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需要进行“秉承与创新”,即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将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守则等外来因素加以整合重组,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继承下来,做出创新转化,从而建立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原则及理念。
3.1完善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适应性改造
“案主自决”“平等”等都是医务社会工作理论中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取向,它们都来自于西方的价值观。在涉及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时,医务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由案主自己作出决定。这些原则强调了尊重人和平等待人等伦理价值,相信个人有权利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中国广大的受助对象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重视其与社群的关系。顾及他人的感受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被视为是一种社会美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务社会工作者过于强调帮助案主满足自身的利益,从而忽视案主与社群关系之间的这种文化传承,救助工作可能会遭遇失败。因此,中国采用西方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时,应当根据中国的文化特色及中国人的期冀对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应理论和技术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否则目标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总之,中国与西方在文化、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在中国实施医务社会工作就不可能完全“西化”,而是要将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因时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使之与中国文化相适应。
3.2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相互通融
虽然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色,但它的核心伦理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他们彼此之间具有相互通融的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蕴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讲如何“做人”,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交往;二是讲如何“尊重人”。“以人为本”,自然需要安民养民,两千多年前已有“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目标,这其实已经涉及老人、儿童、医疗、婚姻等多项社会福利项目。“人为邦本” 既有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需要的满足,也有个人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仁爱学说在儒家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慈善思想和社会福利思想,希望能够促成社会和谐的局面,实现个人有所依靠,个人生存有所保障。这与西方医务社会工作伦理观念中对于人的救助、发展的理念是相互通融的。
3.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建设
在对西方医务社会工作进行改造和与其相融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可以发挥引领和调节作用的价值理念,一方面它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诉求,另一方面它必定吸收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具有典型的“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以而且应该发挥引领作用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伦理的指南,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有较强适应性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及其专业价值观,真正实现医务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
参考文献〔〕
[1]皮湘林.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J].伦理学研究,2009,(3):39-43,79.
[2]罗肖泉.践行社会正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72-174.
[3]陈忠林,黄晓燕.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74.
[4]徐亚丽.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1.
[5]孙健.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8-62.
[6]Morales, Armando and Sgeafor, Bradford W.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 of Many Faces [M].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1977.
[7]吴彩霞.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8-31.
〔修回日期2015-03-19〕
〔编辑吉鹏程〕